石俊峰
摘 要 結合鶴壁市氣象裝備保障的現狀,詳細分析了氣象裝備技術保障工作存在的問題,針對當前氣象探測裝備技術保障工作呈現出裝備規模大?技術細節多?具體任務重?時間要求緊的特點,提出要樹立維護預防為主,維修排障為輔的理念,提高技術保障能力,建設技術保障隊伍,完善技術保障體系,培育社會化保障主體。
關鍵詞 氣象裝備;技術保障;社會化
中圖分類號:P41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36--02
氣象技術裝備保障是氣象事業發展的保障和支撐,在氣象現代化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氣象裝備涉及信息網絡?無線電?電子?機械工程等技術領域,呈現出規模大?細節多?任務重?時間緊等特點?造成氣象裝備保障技術難度不斷增大[1]?因此,建立完善的技術保障體系,提高氣象技術裝備保障業務的管理水平和綜合保障能力,探索裝備保障社會化模式,確保氣象裝備長期有效的穩定運行,已經迫在眉睫?
1 鶴壁市氣象技術裝備現狀
隨著氣象現代化建設的快速推進,氣象觀測能力的進一步提高,氣象探測領域逐步向鄉(鎮)?村拓展?目前,鶴壁市共有各類區域自動氣象站115套,其中六要素區域自動氣象站10套,四要素區域站23套,單雨量站17套,土壤水分站17套,農田小氣候站2套,農田實景監控系統15套,星陸雙基陸基小氣候站31套,實現了農業氣象觀測設施(包括農田氣候梯度觀測設施、農田實景監控系統)覆蓋所有縣區和所有的萬畝高產示范田,實現多要素自動氣象站和自動土壤水分站鄉鎮全覆蓋?
區域自動氣象站的密布造成點多、線長、面廣等地理分布特點。初步測算各氣象觀測站點距鶴壁市氣象局平均距離約為27 km,站點最遠距離超過50km。各種氣象裝備通過不同的項目建設實施,采購批次不同,造成設備型號多樣?種類繁多以及故障頻發,給技術保障的工作帶來諸多困難[2]。
2 氣象技術裝備故障特點分析
2.1 多要素區域自動氣象站故障特性分析
33套多要素自動氣象站(六要素站?四要素站)2 a間共出現故障79站次,月平均故障3.3站次。故障原因包括雨量筒堵塞、太陽能電池老化、采集器偶發性死機、DTU偶發性掉線、傳感器失靈等,其中雨量筒堵塞尤為常見。
故障最多集中在雨量筒,占故障總數的50.6%。因設備維護不及時(電池老化、雨量筒、GSM卡欠費、太陽能板污損)造成故障占故障總數的72.2%。采集器與風向、風速、溫濕度、氣壓等部件故障原因主要是器件老化。
2.2 單雨量站故障特性分析
17套單雨量站2 a內共出現故障96站次,月平均故障6站次(單雨量工作時間為每年的4月1日-11月31日)。故障原因包括雨量筒堵塞、電池老化(儲能不足,市電斷電情況下不能繼續工作)、主板損壞、DTU損壞和主板電源損毀?
單雨量站故障最多集中在雨量筒,占故障總數的61.5%。因設備維護不及時(電池老化、雨量筒、GSM卡欠費)造成故障占故障總數的76.0%。
2.3 土壤水分站故障特性分析
17套土壤水分站2 a內共出現故障76站次,月平均故障3.2站次。故障原因包括傳感器周邊土地龜裂造成探測參數失真、土壤參數標定不準確、傳感器護套漏水損壞和主采集器偶發性死機。
自動土壤水分站故障最多集中在傳感器周邊土地龜裂造成探測參數失真,占故障總數的61.8%。因設備維護不及時(土地龜裂、電池老化)造成故障占故障總數的75.0%。
2.4 農田實景監控系統故障特性分析
15套農田實景監控系統2年內共出現故障89站次,月平均故障3.7站次。故障原因主要包括網絡光纖中斷、路由器故障、太陽能控制器損壞、電源時鐘控制器損毀、電池老化、攝像機球罩灰塵。
農田實景監控系統故障最多的是攝像機球罩灰塵和光纖中斷,分別占故障總數的31.5%和13.7%。因設備維護不及時(攝像機球罩灰塵、電池老化)造成故障占故障總數的45.2%。
3 氣象技術裝備保障存在的問題
分析氣象技術裝備故障發生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一是重使用,輕保障,對保障工作認識不夠。隨著新型裝備的使用,業務質量顯著提升;同時,新型氣象裝備電子集成度高,硬件故障率低,過分依賴新設備的自行運作,對維護保障工作缺乏深刻認知,致使定期維護不完善,造成保障維護不及時等。
二是重業務,輕學習,對保障技能掌握不夠。維護人員只注重業務基本技能,缺乏對高層次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缺乏專業技術經驗,不注重新設備和新技術的學習,不能及時有效提供維修技術保障?
三是重建設,輕維護,對保障資金投入不夠。技術裝備通過項目完成建設,項目建設往往對后期維護考慮不全面,造成維持基本業務的材料損耗,維護器材短缺等,嚴重降低了維修的實效性?
四是重結果,輕機制,對保障管理深入不夠。技術裝備保障體系的不完整,管理人員往往強調保障結果,對保障維護的機制不夠重視,使維護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嚴重受挫,難以滿足其技術裝備保障的需求?
4 氣象技術裝備保障完善措施
4.1 加強維護機制,強化防患未然理念
氣象技術裝備保障工作堅持以預防為主?維修為輔為原則,做到責任到人,措施到位?分析鶴壁市氣象技術裝備故障特點,因維護不及時造成故障214站次,占故障總數的66%。進一步完善技術裝備保障機制,完善業務流程?技術規范和標準,要進一步向技術保障人員灌輸和強化防患未然理念。
4.2 加強能力建設,強化技術保障能力
大力提升氣象裝備技術保障能力,進一步完善檢測維修設備?技術方法規程。建立氣象裝備技術保障操作實驗環境,通過設備實操實踐,提升技術保障人員動手能力。加強裝備供應保障的科學管理,要完善氣象裝備供應系統建設,通過設備冗余備份機制提高技術保障能力
4.3 加強教育培訓,強化技術保障隊伍
氣象技術裝備隊伍的建設既是做好技術裝備保障的基礎,也是搞好氣象技術裝備保障工作的關鍵?搞好裝備維修保障人員的業務技術培訓,重點培訓實際操作能力。鼓勵和促進保障技術人員學習新技術,更新知識,提高從業人員業務技術水平,建設一支愛崗敬業?業務技術水平精湛的技術保障隊伍?
4.4 探索保障社會化機制,提高保障效能
當前,氣象技術裝備保障工作呈現出規模大?細節多和任務重等特點,現有保障體制已經不能夠適應現代化氣象建設的需求。氣象技術裝備廣泛布設為裝備保障社會化提供社會基礎,氣象技術裝備的高維護、低故障特性為保障社會化提供技術可行。要積極探索裝備保障機制和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財政支持建立完善的氣象技術裝備保障體系,彌補當前氣象技術裝備保障體系存在的技術力量薄弱?經費投入不足等問題,提高氣象技術裝備保障效能?
5 結論
氣象技術裝備保障工作是氣象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急速增長的裝備規模和設備布點的分散性造成氣象探測裝備技術保障的任務量不斷攀升,要樹立維護預防為主,維修排障為輔的理念,強化設備維護巡檢,提高技術保障能力,建設技術保障隊伍,完善技術保障體系;同時,氣象技術裝備高維護、低故障特性決定了社會化保障方向,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財政支持,積極培育社會化保障主體,進一步提高氣象技術裝備保障效能。
參考文獻
[1]曹興鋒,高巖.市級氣象技術裝備保障社會化探討與展望[J].信息技術與應用,2013(4).
[2]顏濤,黃祖輝,龔細明.氣象技術保障體系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北京農業,2014(10).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