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機勃勃的十一冶集團正在演繹精彩,創造輝煌,該集團搶抓中國鋁工業飛速發展的機遇,借助城鎮化、工業化的東風,實現華麗轉身,在競爭激烈的冶建市場上一路捷報頻傳。
十年櫛風沐雨,十年砥礪奮進。位于廣西柳州的十一冶建設集團在經歷了破產重組之后,搶抓中國鋁工業飛速發展的機遇,借助城鎮化、工業化的東風,科學謀劃戰略,推動多元發展,全心全意依靠廣大干部員工,在競爭激烈的冶建市場上捷報頻傳。十年間,該集團快速成長壯大,實現華麗轉身,為有色金屬行業樹立了一座座豐碑,向業主上交了一份份完美的答卷。
2015年,十一冶集團營業收入創下歷史新高,全年實現營業收入突破100億元,比上年增長25.3%,實現利潤同比增長23.35%。2016年,十一冶集團獲得冶金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以及冶金行業設計甲級資質,成為廣西區唯一擁有上述兩個資質的企業。
縱觀十一冶集團十年間的騰飛路徑,既是一條由勞動密集型低端市場向管理密集型、資本密集型高端市場華麗轉型的曲線,更是一則由單一的施工總承包向多元化發展轉變的成功案例。

十一冶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杜少華(中)在項目現場檢查工作
時光回溯至2006年。破產重組之后的十一冶集團劃歸廣西區國資委后,由“等米下鍋”完全轉變為“找米下鍋”。市場經濟格局中,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前行的路在何方?如何在競爭中提升十一冶集團的綜合實力和社會影響力?
發展是征途,治企是弈棋。2006年9月,杜少華擔任十一冶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一職,主管全面工作。當企業的接力棒傳到這位第二代十一冶人手中時,面對政策性破產重組的窘境和更加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他頓感壓力巨大。在各種矛盾和挑戰紛繁交織中,他清醒地意識到,頂層設計對于轉型中的十一冶集團而言,才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新階段,新形勢,新任務。以杜少華為班長的十一冶集團管理層首先從制定企業發展戰略入手。杜少華回憶說:“十一冶的主業是氧化鋁、電解鋁項目施工建設,我們根據企業實際和生存環境,制定了深耕主業、多元并舉地發展思路,配套以風險管控、科技創新、文化引領等一系列舉措,最終目標是實現十一冶轉型升級,增強核心競爭力。”
在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十一冶干部員工眾志成城,直面挑戰,搶抓中國鋁工業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加快的機遇,風雨兼程,一路高歌,戰勝了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保持了強勁、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
——十年間,十一冶集團市場開拓和經營模式不斷向縱深推進:既鞏固了傳統的鋁行業施工優勢,已占據國內鋁工業建設市場三分之一的份額,又積極拓展市政、公路、礦山、電力、化工、環保、爆破等市場,建成或在建工程項目遍布全國27個省市區,并積極“走出去”,在中東、東南亞、非洲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開疆拓土。目前,十一冶的工程建設、房地產、裝備制造、商貿服務四大板塊均衡協調發展,形成了銅鉛鋅冶煉、水泥、化工、生物發電等多行業齊頭并進的良好格局,一個多元化、多行業、國際化的施工企業形象躍然顯現在業界面前。
——十年間,十一冶集團的競爭實力顯著提高:資產增長了8.6倍,營業收入增長了12倍,近五年來營業收入年平均增長率達到40.8%,連續成功跨過了50億、80億、100億元三個大臺階,實現了產值的“多級跳”,取得歷史性的新突破。無論業主還是兄弟企業,都對十一冶集團取得的驚艷業績贊嘆不已。

十一冶承建的山西陽泉氧化鋁項目分解槽(該工程曾獲“部優工程” 獎、“全國優秀焊接工程”獎)
——十年間,從建筑承包商到建筑發展商,十一冶集團完成了“蝶變”:該集團已經與10余家金融機構建立起良好的銀企戰略合作關系,綜合授信總額近40億元;投資的BT、BOT項目運作扎實穩健,風險可控,并逐步向PPP模式進軍。云南德宏師專新校區、平昌縣金寶組團拆遷安置房、百礦集團煤電鋁一體化項目等BT項目有效運營并取得良好收益。十一冶集團正以銳不可當的豪邁氣勢奏響著轉型發展的恢宏旋律。
干一項工程,樹一座豐碑。十一冶集團始終不渝地秉承“至誠至信,和諧共贏”的宗旨,傳承“開拓創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先后參加了一大批國家及省(部)級重點工程建設,多次獲得魯班獎、國家級優質工程獎以及國家級、省部級工法獎和十多項國家新型實用專利。
由十一冶集團打造的“電解鋁精品工程”、“氧化鋁精品工程”、倒錐殼型水塔施工、大口徑砼煙囪施工、爆破拆除工程等已成為企業響當當的品牌,深得社會認可和業主信賴,因此,十一冶集團也相繼榮獲全國“守合同、重信用誠信企業”、“全國建筑業先進企業”、“全國建筑業500強”、“全國建筑業最具成長性百強企業”、“全國優秀施工企業”等一批批殊榮,成為當之無愧的全國冶金施工行業的龍頭企業。
特級資質是我國建筑企業資質標準的最高級別,是衡量建筑企業整體實力的重要指標,更是一個地區建筑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十一冶集團對資質升級有著迫切的渴求。
2012年,十一冶集團特級資質申報工作正式啟動,為此,該集團持續完善軟硬件建設力度,不斷提升企業的人才儲備、技術能力、信息化水平和工程業績。經過收集、整理、組卷,2015年12月7日,十一冶集團正式向廣西區住建廳遞交特級資質申報資料。2016年1月6日,廣西區住建廳初審通過,并報國家住建部審批。
2016年3月30日,這是一個讓十一冶三千余名干部歡欣鼓舞的日子。這一天,從中華人民共和國住建部傳來喜訊,在住建部公布的《關于核準2016年度第三批建設工程企業資質資格名單的公告》中,十一冶集團被核準授予冶金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及冶金行業設計甲級資質。至此,十一冶集團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同時擁有冶金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和冶金行業設計甲級資質的企業,成為自治區第四家具有特級資質的建筑施工企業。此次特級資質的成功申報,是繼十一冶集團順利突破百億產值之后取得的又一項重大業績,將大幅提升十一冶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開拓層次,為十一冶涉足更廣闊的市場領域,提高市場競爭優勢創造了有利條件,奠定了堅實基礎。
生機勃勃的十一冶集團不斷演繹著精彩,創造著輝煌。這支南征北戰的鐵軍面對繁重的施工任務和嚴格的工期要求,涌現出一批像馮秀武這樣無私奉獻、創新創效的排頭兵,在平凡的一線實施著偉大的創舉,書寫著壯麗的史詩。
烈日下,狂風中,馮秀武頭戴安全帽,手里拿著記錄本,正在項目部忙碌著,場平、打樁、澆筑、下料、組對、焊接、吊裝、倒運、堆放、管道敷設、電氣調試……他心里牽掛著每個施工的細節。從入職十一冶集團至今,他從一名普通的青年員工逐漸成長為優秀的項目經理、集團公司副總經濟師。他先后參加了鞍鋼、廣鋼、柳鋼以及鄭州鋁廠、貴州鋁廠、青海鋁廠、平果鋁廠、云南鋁廠、山東茌平鋁業、新疆農六師信發再生鋁項目等一大批國家及省(部)級重點工程建設,打造了無數個精品工程樣板,留下一幕幕感人場景。
沒有在施工企業工作過的人,是難以想象現場的工作和生活是何等艱苦。在山東信發集團氧化鋁工程項目施工中,由于工期緊,馮秀武把項目部員工分成兩個班,12小時輪班倒,而他卻把床搬到了工地,幾乎是連軸轉。他帶領項目部全體員工采取超常規的施工方法,通過新工藝、新技術的運用,最大限度地整合人員和機具設備,僅用1年零4個月的時間就建成了年產300萬噸的氧化鋁廠,并且一次試車成功;在十一冶進軍信發集團新疆鋁工業建設之際,他不顧年已半百,發出了“再展十一冶鐵軍雄風”的豪言壯語,毅然擔當了先鋒軍。當地艱苦的自然環境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夏如火爐,冬似冰窖,特別是冬天,夜間溫度通常在零下30攝氏度,極端時甚至達零下45攝氏度,連天車也無法啟動。即便如此,馮秀武和他的團隊迎難而上,始終以昂揚的斗志投入到工作之中。用超常規的施工質量和速度打了一個漂亮的開門紅,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王樂泉到該基地視察時,專程參觀了新疆項目部承建的電解鋁車間,當他了解到這個車間僅用兩個月時間就建成時,王樂泉握住馮秀武的手,對十一冶新疆項目部的成績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衷心感謝。隨后的施工中,馮秀武和他的團隊更是創造了每天完成1臺電解槽大修、100天完成115臺電解槽制作安裝等多項施工記錄,刷新了世界電解鋁工程建設的新紀錄,贏得了業主的高度贊譽。

十一冶黨代會會場

十一冶集團以PPP模式建設的柳州市勝利立交項目(效果圖)
當“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廣西“五一勞動獎章”等一系列榮譽授予馮秀武時,他謙虛地說:“我只是十一冶鐵軍中的一員,其實,更多的杰出事跡存在于默默無聞的一線勞動者中間。”一大批像他這樣的勞動者,活躍在十一冶集團各個崗位、各條戰線上,他們確立了有激情、敢擔當的工作定位,樹起身體力行的精神坐標,激起最廣泛的共鳴,為十一冶集團完成驚人的飛躍提供著不竭的原始動力。
2014年4月,柳州市河西路28號,嶄新的十一冶大廈建成使用,實現了十一冶幾代人的夙愿。每當夜幕降臨時,十一冶大廈上方的文字和LOGO閃爍著奪目的光芒,這棟20層高的大樓成為那里的標志性建筑。
記者走進辦公樓20層多功能會議室,這里正在舉辦十一冶“同唱一首歌?共譜新篇章”歌手大賽,參加比賽的50名選手中,年齡跨度從20歲到55歲,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快樂與自信。第3位參加比賽的選手叫韋明華,這個英氣逼人的80后小伙子來自十一冶集團財務部門,他演唱的曲目是《你會來工地看我嗎?》,大學畢業之后,他選擇來到十一冶就職。他告訴記者:“一個有潛力、有文化的企業,能給予我更廣闊的平臺,讓我在十一冶工作充滿了激情和自尊。”
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價值困惑。當70后、80后、90后充斥職場時,傳統的文化、信仰和價值觀需要重新塑造。而十一冶同樣身處一個文化轉型的時代,需要用企業文化來凝聚共識,用核心價值觀為企業鑄魂。
“迎著朝陽,我們攜手出發,建設鐵軍四海為家,誠信厚德,追求卓越,合作共贏,我們闊步前行……”由杜少華作詞的《十一冶之歌》,拉開了企業文化建設的帷幕。自2006年開始,十一冶集團相繼開展了“同唱一首歌?共譜新篇章”、“加油十一冶?喝彩十一冶”、“自豪的建設者”、“最美筑夢人”、“道德講堂進一線”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企業文化活動,讓“快樂生活、激情工作、敢于擔當”成為集團廣大干部員工共同的價值信仰。
目前,十一冶集團出臺的《理念及視覺識別系統》、《建設工程安全管理標準化圖集》、《員工手冊》等已經覆蓋到集團各個部門崗位和遍布全國的各個項目部。同時,《十一冶集團報》、網站、微信、畫冊、視頻、文化長廊、明星墻、職工書屋等具有特色的文化平臺不斷落地生根,成為企業文化交流的有效載體。
在十一冶集團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時代,既有馮秀武的忙碌身影,也有韋明華的清澈眼神。一位員工在學習心得中寫道:企業文化大繁榮,處處彰顯精氣神;文化強企聚人氣,示范基地出真彩;年年晚會都點贊,精彩節目上央視;愿景理念人心向,匯聚發展正能量。
歷經十年耕耘,十一冶集團的品牌知名度、企業美譽度和員工自豪感不斷提升,先后獲得了“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國企業文化示范基地”、“全國最美企業之聲銀獎”等稱號。2015年12月,十一冶集團榮膺“中國企業文化管理創新十強”稱號。
經歷過轉型的洗禮,十一冶管理層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最強大的動力來源于廣大黨員干部,最深刻的變化在于惠及全體員工。“發展動力來源于員工,發展成果惠及于員工,要通過提高員工的生活質量,提升員工的幸福指數,最終實現企業與員工共同成長進步。”杜少華說。
“十二五”期間,十一冶集團堅持“發展成果與全體員工共享”的理念,實現了員工收入穩步增長,全員收入平均每年增長9.2%,大大超過8%的增長目標。

十一冶人緊緊圍繞企業發展目標,干事創業的氛圍蔚然成風。在黨員干部的帶動下,員工隊伍激發起銳意進取的工作熱情,呈現出更加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通過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兩學一做”學習活動,各級領導班子成員形成了在感情上貼近員工、思想上尊重員工、作風上深入員工、工作上依靠職工、生活上關愛員工的濃厚氛圍。
2015年4月8日,十一冶柳東半塘屯居住安置項目施工現場人聲鼎沸,百余名穿著整齊工裝的十一冶員工在此召開宣傳思想文化暨精神文明建設現場會,并啟動“最美筑夢人”道德講堂進項目進一線。活動現場,迎風招展的十一冶旗幟、干凈整潔的項目生活區,寬敞明亮的職工宿舍,處處彰顯著十一冶項目文化標準化建設的規范;活動中,“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教身邊人”,既總結了企業近年來的各項工作及取得的成績,又學習了典型人物的先進事跡,讓員工感受到企業的發展,榜樣的力量,受到思想的洗禮,靈魂的觸動;同時,新一批數百本圖書和體育健身器材流動到該項目,流動“職工書屋”、“體育下現場?快樂隨我行”讓每一位項目員工笑逐顏開。“工地可以這樣美”改變了人們對建筑工地塵土飛揚、建筑工作枯燥無味的觀感,以人為本,成果共享讓大家感同身受。
冶金建筑施工企業的特性,決定了十一冶要聘用一部分農民工。手心手背都是肉,這些農民工兄弟也是十一冶一線項目部的中流砥柱。按照“培訓到一線、服務到一線、維權到一線”的方針,十一冶開展了一系列關愛農民工、服務農民工活動,得到廣大農民工的大力支持。“道德講堂”進一線活動、“體育下現場,快樂隨我行”、項目部“流動書屋”等等,極大地豐富了農民工的日常生活。集團工會及各分公司工會還開展了“工地課堂”、“中國夢?勞動美”等一系列學習活動,充分展示當代廣大農民工銳意進取的時代風貌。對于農民工中的佼佼者,十一冶還建立了將優秀農民工轉為項目合同工的激勵機制。一位農民工對十一冶的關心關愛非常感動,他告訴記者:“我沒什么文化,有時候會很自卑,但是在十一冶,讓常年在外打工的我們感到溫暖和舒適……”,質樸的話語中流露出最真實的情感。
“忠誠于黨的事業,履行好經濟責任,具體到集團公司層面,就是保證發展質量和速度,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區國資委的重大決策,不斷地把企業做大、做強、做優。”黨委書記杜少華如是說。
十一冶在不斷增強企業經濟實力和財富積累的同時,積極參加了雨雪冰凍災害、汶川地震、旱澇災害、廣西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基金等搶險救災和社會救助活動,累計捐款240多萬元,每年為1萬多農民工提供了就業機會,承擔了積極的社會責任,先后榮獲“廣西優秀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廣西“共筑和諧”獎、“柳州市首屆慈善事業貢獻獎”、“柳州市最具愛心企業”等殊榮。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引領下,十一冶人心中也激蕩著“十一冶夢”的主旋律:同級領先、國內卓越、世界知名。“‘同級領先,國內卓越’是指集團公司要尋找并瞄準國際國內最優秀的同類企業作為‘標桿’,對照各項指標,追趕和超越,以較強的核心競爭力、盈利能力和一流的客戶、員工滿意度,成為中國企業的優秀代表;‘世界知名’是指以提高企業年度營業額為突破口,不斷提升自身的經濟效益和整體實力,把十一冶建設集團建設成為世界知名的最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綜合性建設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杜少華對“十一冶之夢”做了詳細的詮釋。“十一冶之夢”與“中國夢”互動交融,筑夢路上,十一冶人步履正堅。


“回首來時路,我們感慨萬千,展望新征程,我們豪情滿懷。各級領導和廣大黨員要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創新的思維、更加務實的作風和更加卓有成效的工作,帶領全體員工咬定目標,振奮精神,團結一心,奮力攻堅;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自信,讓我們在這個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加速崛起的歷史進程中,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在共筑‘十一冶之夢’中描繪嶄新的篇章。”杜少華在2016年工作會議上擲地有聲地發出號召。
從云貴高原到東北平原,從椰島海南到隴原西北,祖國的大地上烙下了他們堅定的足印;從炎熱多雨的東南亞到干旱廣袤的非洲草原,漫長的地平線上留下了他們匆忙的背影。十一冶集團無數筑夢者見證了企業的涅槃重生和悄然崛起,此刻,他們肩負著重托,集結著動力,加速奔跑在圓夢征途上,沿著既定的軌道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