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礦井水害是安全生產的重大隱患之一。為切實搞好煤礦防治水工作,保證煤礦安全生產,嚴格遵守“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和“防、堵、疏、排、截”等綜合防治措施。對防治水而言,加強基礎工作是前提,先進技術應用是條件;嚴格監管是保障,三者相結合,形成礦井防治水綜合管理模式。
【關鍵詞】制度 防治水 先進技術
1礦井概況
八連城煤礦2006年12月建成投產,設計生產能力90萬噸/年,經三次生產能力核定,最終在2013年7月確定核定能力為340萬噸/年,兩對立井開拓,單一水平上下山開采。生產水平標高-420m。礦井水文地質類型為中等型。
2防治水綜合管理模式
2.1 加強基礎工作是礦井防治水工作的前提
(1)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制度是一切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必要基礎,以《煤礦防治水規定》為準則,結合礦井實際,八連城煤礦建立健全水害崗位責任制、水害防治技術管理制度、水害預測預報制度、水害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暴雨期間巡視及停產撤人制度等各項防治水業務管理制度。通過完善的制度,明確了工作內容與崗位職責,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同時,礦井制定了防治水中長期規劃、年度防治水計劃、防治水措施、水害應急預案等管理制度,并由礦長、總工程師會簽審批,在實際工作中嚴格考核。(2)擴展基礎資料。礦井補充和完善了“防治水五種圖紙、十五種臺賬”等水文地質基礎資料。礦井地測部門每月編制水情水害預報,水害隱患排查報告;同時與各生產科室合作編制了由礦長、總工程師審批的《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報告》;每月初由總工程師組織開展防治水安全技術會議,地測副總工程師嚴格把握各項制度和圖紙的規范性,為我礦防治水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3)健全管理機構。從礦井防治水需要出發和《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要求》,八連城煤礦成立了礦井防治水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生產技術科,同時成立了防治水領導機構和礦井防治水保障體系,集團公司設立了我礦地測副總工程師,成立了專業的探放水隊伍,專職探放水技術人員及鉆探隊伍,進行超前鉆探、探放水。(4)強化硬件設備。為了保證防治水工作的有效進行,礦井配備了相應的物探及鉆探設備。主要是瑞利波探測儀一臺,并由廠家親自對防治水技術人員授予各項操作程序,目前礦井技術人員可完全通過瑞利波探測儀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同時礦井配備2臺TXL-150探放水鉆機和2臺SGZ-III(ZL300HA)探放水、取芯鉆機。(5)提高人員素質。防治水專業人員是一切制度、機構、設備等有效運行的核心。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意味著生產效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更是防治水綜合管理及措施得以順利開展和完成的關鍵。制定并不斷完善礦井應急預案,開展應急預案的演練,使職工完全掌握逃生線路和逃生中的個人防護,礦井一旦發生水害事故,能夠立即啟動水害防治應急預案,并積極開展救援工作,把事故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6)推進防治水工程。防治水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八連城煤礦制定了防治水中長期規劃,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井下,每年雨季來臨前,針對各個永久水倉及臨時水倉進行清倉處理,保證水倉正常使用、正常觀測;地面防治水工程主要是主副井、西風井及地面塌陷的積水區域等。
2.2先進技術手段的應用是礦井防治水工作的必要條件
作為生產單位,與專門科研機構相比。自身科技力量相對薄弱,而不斷的技術革新是企業得以快速發展、提高競爭力的必要條件。在礦井防治水方面,八連城煤礦積極利用了各方面優勢力量。
2.2.1積極開展科研工作
長期以來,我礦主要依靠長、短鉆孔相結合的探測方法超前疏放采空區積水,由于鉆探工程量大、探測手段單一落后,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鉆探成本高、探測資料精度較低,難免出現誤探、漏探等情況,很難滿足安全高效開采技術條件下礦井安全生產對地質保障工作的要求。一是采用直流電法探測儀、便攜式礦井地質探測儀等先進的物探技術在掘進工作面迎頭或巷幫超前實施探測,通過對比分析,圈出采空區域及含水構造等地質異常區的大致范圍,對其進行基本界定后,針對標定的異常區范圍適當打鉆進行探測,這種物探與超前鉆孔相結合的綜合探測方法,集多鐘探測手段于一體,可全方位進行分析對比,從而提高了探測的可靠性,實現了地質量化預測,可準確探測掘進前方采空區積水范圍及災害的分布情況,通過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對采空區災害進行超前處理,保證了掘進工作面的安全生產。此手段同樣適合受小窯老空、周邊采空區分布不清的礦井使用。二是集團公司生產部多次邀請各地防治水方面的研發機構和測試中心,針對工作面進行無線電波坑道透視探測。若發現地質異常區域,再次進行補探,直至確認采空區內無積水,并經有關領導及各相關部門進行安全評估后,認為工作面無水患威脅時才準進行回采,我礦參加學習的技術人員更是受益匪淺。
2.2.2充分發揮信息化優勢
計算機遠程信息管理是企業實現管理現代化的必要手段,也是企業提高工作率、改善工作環境、增加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
目前,我礦正在積極籌備與研發單位開發地測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可實現公司地測系統內的圖形、文件網上傳輸、瀏覽、查閱,真正實現礦井防治水工作的信息化、數字化,更能提高工作效率,更可方便集團公司對礦井的決策指導,同時也可為礦井創造豐富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與安全效益。
2.2.3加大監管力度是礦井防治水工作有效實施的保證
加強防治水監管監察工作力度是各項措施得以實施的有效保證。各級相關部門認真履行對煤礦水害的日常監管監察,加強對礦井的監督檢查力度、特別是對采空區水、地表水、承壓水威脅的區域進行重點監察、凡防治水措施不落實或落實不好的,集團公司必須責令立即停產或整改。凡存在重大水害隱患的區域,礦井要限期整改。對發生水害事故的礦井,要嚴格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和“依法依規,實事求是、注重實效”的基本要求,認真調查事故原因,嚴肅追究事故責任,促使煤礦吸取教訓,舉一反三,提高防治水工作水平。為強化防治水管理,我礦每年召開多次防治水工作會議,總結并安排地測防治水工作及防治水示范礦井建設,落實防治水隱患整改情況。
3結語
我礦水文地質類型雖為中等型,防治水工作易于進行,但隨著今后開采程度和深度的增加將變得復雜,防治水工作任務也越來越重。我們只有不斷加強水文地質基礎工作,必須始終堅持“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加強探放水,綜合采取“防、堵、疏、排、截”等有效治理措施,做好防治水工作,才能確保煤礦實現安全生產。
參考文獻:
[1]煤礦防治水手冊.煤炭工業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李守峰,1990年7月畢業于阜新煤炭工業學校,地下采煤專業,現任琿春礦業(集團)八連城煤業有限公司技術副總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