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y+Liu
那一年你4歲,非常喜歡唱歌。你有著動聽的嗓音,唱歌讓你快樂。有一天,你媽媽加班到了晚上8點才回家,你不知道她那天跟同事吵架并且被一位客戶投訴,不知道她那天頭疼了一整天,晚上幾乎沒有吃飯,不知道她此刻還是頭疼欲裂并且非常想靜一靜。你只是很開心,看到她回家你就更開心了,你開始放聲歌唱,歡快地圍著她唱歌。你媽媽終于按捺不住了,沒忍住就對你有些兇地說:“別唱了!你不知道你的嗓音很難聽嗎?”
那一刻你住嘴了。從此你變得不太愿意唱歌了,因為你怕別人討厭你。你覺得自己的嗓音很難聽,所以索性就不唱了。你甚至開始變得很害羞,不敢跟其他小朋友講話。而所有的這些變化,僅僅是因為你媽媽在心情糟糕的時候那么一句無心的斥責。她并不知道這句話對你的影響,她像全世界的其他媽媽一樣對你懷揣著最美好的期望,可是她永遠都不知道,那句話已經在你的心里生根發芽,變成一個你跟自己簽下的“魔鬼契約。”
上初中的那一年,你開始愛上了數學。你發現數字是如此的奇妙,不管是代數、算術還是幾何,它們的規律是如此完美,讓你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你并沒有想爭什么,但是在全班的第一次數學考試中,你拿了第一名。在你看著成績單驚喜不已時,老師在講臺上說了這么一句話:“數學的思維一般還是男生比較擅長,女孩子可能開始的時候成績很好,但是慢慢學到比較復雜的知識時,就要落后于男生了。”你很難過,為什么就因為自己是女孩子,所以,數學就會慢慢落后呢?
你也不知道是為什么,但你的數學成績好像真的像中了魔咒一般,在初二時開始下滑。每一次你沒有學好,你腦中便會響起老師的那句話,然后你發現自己開始慢慢失去了對數學的興趣,甚至開始討厭數學。直到有一天你告訴自己:“女孩子的確不擅長數學,所以我還是去鉆研文學吧!”這位老師的一句偏見之語,再一次被你相信并且內化成自己的聲音。從此,你和自己簽下了又一個“魔鬼契約”。
當然我可以給你講無數個這樣你和自己簽下的“魔鬼契約”。這些契約都是你如真理般信奉的:“我不擅長游泳”“做我喜歡的事情是賺不到錢并且沒法養活自己的”“我如果按照最本真的自己活著,就沒有辦法承擔贍養父母的責任”“我如果現在不結婚就肯定嫁不出去了”“那么美麗、性格好又高智商的女孩子是不會喜歡我的”或者簡簡單單的那么一句“我并不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值得愛的人”……
這些“魔鬼契約”都是以別人的無心、善意或者惡意的評價開始,以你最終把它變成自己內心的聲音結束,然后你就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喪失了自由。
所以,你要如何打破這種契約呢?
永遠不要相信任何人對你的任何評價,這個人包括你自己。
因為不管別人對你的評價是好的還是不好的,那都是他們對你言行的理解。比如你畫了一幅畫,有人會說:“哇,你畫得好美!”你的畫本身并不因為他的評價而變得美了,而是你的畫在他的心中引發了他對美的感覺。同樣,你發現另一個看了你的畫的人說:“我真的沒有辦法想象,你花了一個星期就畫出這么沒有價值的東西!”同樣,這個評價其實跟你的畫在你心中的價值甚至它的實際價值都無關,這個評價僅僅說明你的畫沒有觸及這個人覺得有價值的東西,或者僅僅是因為這個人想讓你難過。
你真正要問的,不是這幅畫到底美不美或者有多大價值,而是問問你自己,在繪畫的過程中你是否讓自己的生命得到了表達、延展甚至綻放?你的生命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多大程度上的滋養,這才是讓你知道它的價值的評價!
別人對我們的評價或者說對我們的言行的解讀,更多地反映出了他們是誰,而不是我們是誰。所以,當下次別人告訴你,你非常擅長演講或者你非常不擅長演講時,都請你感謝他們,并且同時也積極地尋求他們的反饋。但也請你記住,你擅不擅長演講,跟他們沒有任何關系,因為你是流動的、發展的、變化的,所以擅長或者不擅長都不是最終的你。而最終的你,是你選擇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去向著你想要的方向成長,并且接納此刻還不完美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