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

2005年3月16日,是紅交集團由國有控股企業改制,按《公司法》注冊為民營企業的日子,星移斗轉,至今已有10年。
從這一刻起,綠春分公司也誕生了。
在平地尤為稀少的綠春縣城,紅交集團綠春分公司占據了最好的地盤,他們的客運站看上去寬敞平坦,車輛通行無阻。
但在表面熱鬧的背后,卻是經營的萎縮。據綠春分公司經理劉靖介紹,從解放前到2012年,綠春注冊的車輛總共3400輛,而在2012年至今的幾年間,綠春注冊的車輛同樣是3000多輛。車輛的猛增,意味著人們出行的選擇不再像以前那樣總是走向客運站,所以看上去外出人員是增多了,但客運站仿佛也被遺忘了。
目前,綠春分公司有員工45人,現有進站車輛72輛,日發客車40個班次,日輸送旅客600人次。
既然經營的萎縮不可挽回,那就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
紅交集團改制以后,企業領導將精力聚焦于經營管理和機制變革上,并最終確立了“客運為主業,房地產、水電開發為兩翼,兼顧資本經營”的發展戰略。
2009年,紅交集團投資7392萬元,取得重組后的昆明交通集團21%的股份,在省城昆明取得了一個立足點,為集團投資找到了新出口。
房地產開發則是紅交集團成功實施多元經營戰略的助推器。從2005年至2014年,先后成功開發了開遠集貿市場、“香蜜山”住宅小區、蒙自“紅運富康園”住宅小區等9個項目,對集團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從2007年開始,紅交集團即對屏邊縣、金平縣的水電資源進行了考察,取得了屏邊那么果河和金平三家河水電的開發經營權;2009年10月又取得了綠春大黑山、壩沙、月牙、搬布等10條河流總裝機46000千瓦的水電開發經營權。到2016年水電項目全部完成后,年總收入接近一億,屆時,集團公司水電收入將超過運輸主業收入。
而在綠春分公司,伴隨企業的發展,公司黨政工著力解決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公司工會與集團公司簽訂了《集體合同》、《女職工特殊權益保護專項合同》和《員工工資集體協商合同》,在保證公司生產發展的同時,公司連續兩年按15%的增幅增長職工工資,讓職工得到更多實惠。
在公司寬敞的職工書屋,客運站陳站長向記者說起一些職工面臨的困難,他們從農村來到縣城,每年的住房租金就要3000多元,還只有10來個平方,另一些職工只好找親戚搭伙。
盡管自身存在一定困難,但綠春分公司幾十名員工,積極響應黨委政府的號召,全力支持掛鉤幫扶點農戶建設“美麗家園”。他們買來水泥,穿上迷彩服,為村民的房屋建設添磚加瓦。
公司工會主席吳輝說:“目前建立的困難職工檔案有18人,在春節和中秋,大家都會帶上慰問品和慰問金,到困難職工和退休工人家中走訪慰問,讓他們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
雖然員工不算多,但公司開展的“一活動一工程”卻有聲有色,根據不同工種,公司工會先后組織了售票人員技能競賽、演講比賽和節能減排革新活動,提高了員工技能和服務水平。
2010年,綠春分公司成立了縣級職工書屋,到2013年8月成為省級職工書屋,現有歷史類、教育類、小說等書籍600余冊。在這塊學習小平臺上,劉靖認為:“文化水平低點沒關系,但知識面要寬”,他采取“集中學習”與“分散自學”相結合的方式,每月組織兩次固定學習。在借書登記本上,記者看到了密密麻麻的借書記錄。
改制10年,按公司內部人士的說法,企業生產經營已悄然進入新“拐點階段”,陣痛調整已過,深化改革是大勢所趨。只有不畏一時之難,不為一事所惑,不為一言所擾,不斷追求進步,讓員工過上更好生活,夢想才有實現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