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芹,田滿榮,趙曉靜,趙衛國,王 響,張建志
?
透邪清心湯聯合西藥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觀察
王美芹1,田滿榮1,趙曉靜1,趙衛國1,王 響1,張建志2
目的 探討透邪清心湯加減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15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隨機分為對照組(76例)和治療組(76例)。對照組給予靜脈輸注能量合劑(三磷酸腺苷20 mg/d,輔酶A100 U/d)、維生素C0.3 g/(kg·d)和1,6二磷酸果糖250 mg/d,每日1次。治療組76例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透邪清心湯。兩組均以治療14 d為1個療程,療程結束后評定療效。結果 靜息心電圖改變程度:對照組總有效率61.8%,治療組總有效率80.3%,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臨床療效對照組總有效率65.8%,治療組總有效率89.5%,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透邪清心湯聯合常規西藥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有較好的療效。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透邪清心湯;能量合劑;靜息心電圖;心悸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急性病毒感染后出現的心肌局限性或彌漫性的心肌病變。臨床表現為發熱、咽痛、心悸、胸悶、肌肉酸痛等類流感樣癥狀,輕者無明顯癥狀,重者病情發展迅速,可在短期內演變為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1]。筆者運用透邪清心湯治療本病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7年4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152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76例。治療組中男36例,女40例,年齡16歲~57歲,平均37.5歲,病程14 d至6個月,平均3.5個月。對照組中男39例,女37例,年齡16歲~60歲,平均36歲,病程15 d至5個月,平均3.1個月。治療前,對兩組病人靜息心電圖檢查,表現為ST-T改變,速度過快、心臟房室之間的傳導受阻、心律不齊、期前收縮、竇性心動過緩、心肌酶譜檢查,表現為谷草轉氨酶(AST)、磷酸脫氫酶(LDA)、肌酸磷酸肌酶(CK)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兩組病人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和心肌病。
1.2 診斷標準 根據1999年制訂的急性心肌炎診斷標準[2]。
1.3 治療方法 所有病人入院體檢后,均給予吸氧、心電監護、臥床休息,補充營養。對照組給予靜脈輸注能量合劑(三磷酸腺苷20 mg/d,輔酶A100 U/d)、維生素C0.3 g/(kg·d)和1,6二磷酸果糖250 mg/d,需每天靜脈滴注一次,14 d為一個療程。對病人配合使用病毒唑等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同時配合必要的對癥治療(控制心衰、糾正心律失常)。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自擬透邪清心湯,藥物組成:金銀花20 g,連翹15 g,薄荷8 g,荊芥6 g,牛蒡子10 g,桔梗10 g,蘆根10 g,竹葉10 g,黃芩10 g,淡豆豉10 g,麥冬10 g,五味子10 g,太子參15 g,炙甘草10 g,薤白10 g,蟬衣15 g。每日一劑,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次150 mL,14 d為1個療程。
1.4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中醫臨床病癥診斷療效標準》[3]。治愈:臨床癥狀、體征及心律失常消失,靜息心電圖及心肌酶譜恢復正常,無心臟擴大現象。顯效:主要癥狀、體征消失,靜息心電圖、心臟擴大情況明顯改善,心肌酶譜接近正常。有效:癥狀、體征明顯改善,靜息心電圖、心臟擴大情況稍有改變,心肌酶譜明顯降低。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及心電圖、心肌酶譜無變化。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靜息心電圖改善程度效果 對照組76例,顯效16例,有效31例,無效29例,總有效率61.8%;治療組76例,顯效35例,有效31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86.8%。治療組靜息心電圖改善優于對照組,兩組間總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臨床療效 治療組治療后氣短、心悸、胸悶、心動過速和心臟擴大等消失或明顯好轉。其中治愈18例,顯效30例,有效20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89.5%。對照組治愈8例,顯效16例,有效26例,無效26例,總有效率65.8%。兩組比較總有效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病人,男,21歲。2012 年 5 月 6 日就診。 1 周前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現寒戰、高熱、四肢關節酸痛、咽干咽痛、心慌氣短。在門診查體溫38.4℃,心電圖S-T段下移>0.05 mm,T波低平,心肌酶異常。臨床診斷: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經西藥治療后,癥狀緩解不明顯。現出現陣發性左胸部疼痛,心慌、胸悶、氣短加重,自汗,面色淡白,伴有口干口苦,小便黃赤,舌質紅,舌苔黃,脈浮數無力而結代。心電圖:竇性心動過速,心率 120次/min。辨證:熱毒侵心。治法:清熱解毒,透邪清心。方藥:金銀花15 g,連翹15 g,薄荷15 g,荊芥、牛蒡子15 g,桔梗10 g,蘆根15 g,竹葉15 g,黃芩15 g,淡豆豉10 g,麥冬15 g,五味子10 g,太子參10 g,炙甘草10 g,薤白10 g,蟬衣10 g。連服14劑,復查:心電圖、心肌酶譜基本正常。調理月余而愈,隨訪 1 年未復發。
在中醫古籍中無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名,但根據其臨床表現,多將其歸屬為“心悸”“怔忡”“胸痹”“溫病”范疇[4]。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類似本病的某些癥候的描述。如“心中憺憺大動”“心惕惕如人將捕之”,并提出此病與天時不正,感受六淫病邪密切相關。外感溫熱邪毒乃本病的直接致病因素。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為正氣虧虛,感受外邪,邪毒侵心,心脈不暢引起諸癥,屬本虛標實[5-7]。
筆者認為病初起邪毒從肌膚或口鼻而入,侵淫肺衛,內舍心經心脈。故臨床除表現為胸悶、隱痛、心悸外,常見發熱、鼻塞、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此時,若失治誤治,或邪毒壅盛,留而不去,內伏于心,蘊久則化熱,既能損傷心體,導致心氣陰兩傷;又可與血搏結,導致血脈阻滯;出現心悸,胸悶,心痛,脈律失常或遲或結代或數或細弱。因此,治療原則強調清熱解毒、透邪清心、益氣養陰[8]。所以自擬透邪清心湯(金銀花、連翹、 薄荷、荊芥、牛蒡子、桔梗、蘆根、竹葉、黃芩、淡豆豉、 麥冬、 五味子、太子參、 炙甘草、薤白、蟬衣)治療該病,使表氣通暢,熱達腠開,杜絕入里傳變之機,以截斷病情發展。透邪清心湯中金銀花、連翹、竹葉、薄荷、蘆根等甘寒,清熱而不傷陰,芳香透達而不郁揭,清中有發,宣暢氣機,透達熱邪[9],由于溫熱邪毒為火邪,最易灼傷陰液,陰氣先虛,不能“拖邪”,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初起邪在肺衛,可在心涼疏泄之中少佐甘寒生津之品,有助于透泄溫熱邪毒。因此,方中太子參、麥冬、五味子、甘草可以起到養陰生津,透邪外達的作用。另黃芩、牛蒡子、桔梗有抗菌、抗病毒、利咽散結、解毒消腫的功效。薤白、蟬衣具有通風散結,退翳、解痙之功效。故全方突出一個“透”字,使邪氣外透,表里調暢,腠理通達,津液四布,邪去而正安。
[1] 楊英珍.關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診斷參考標準和采納世界衛生組織及國際心臟病學會聯合會工作組關于心臟病定義和分類的意見[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9,27(6):405-407.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30-31.
[3] 李睿華,職利琴.生脈散加減治療病毒性心肌炎臨床研究[J].中醫學報,2012,6(27):739-740.
[4] 馬志杰.中西醫結合治療病毒性心肌炎30例療效觀察[J].右江醫學,2012,40(6):868-869.
[5] 宗先禎.益氣養心丸治療病毒性心肌炎106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0,16(3):258-259.
[6] 譚媛平,陳志紅.病毒性心肌炎33例患者的辨證施護[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7(2):60-62.
[7] 田滿榮,王響,楊紅梅.以“透邪外出”為主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8例臨床觀察[J].國醫論壇,2013,28(5):35.
[8] 姜丹,陳陽.急性病毒性心肌炎50例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6) 76-77.
[9] 石磊,石云.吳菊通《溫病條辯》運用透邪法特點淺析[J].河南中醫,2010,30(3):239.
(本文編輯王雅潔)
2014年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中醫類科研計劃課題(No.2014118)
1.河北省衡水市哈勵遜國際和平醫院(河北衡水 053000);2.河北省衡水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張建志,E-mail:zhangjianzhi99@163.com
R542.2 R289.5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6.15.024
1672-1349(2016)15-1768-02
201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