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張鵬 韓曉東 楊慶居 宋洋
胃癌應用遠端胃切除與布朗式吻合術的臨床療效
張?zhí)?張鵬 韓曉東 楊慶居 宋洋
目的討論分析胃癌應用遠端胃切除術與布朗式吻合術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82例遠端胃癌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1例。對照組使用BillrothⅡ式遠端胃切除術治療,觀察組使用BillrothⅡ式遠端胃切除術以及布朗式吻合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時間以及術后膽汁反流發(fā)生情況。結果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間(152.8±49.6)min,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163.5±48.7)min,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術中出血量(172.4±38.7)ml,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168.5±37.4)ml,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11.6±2.2)d,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12.1±2.3)d,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術后出現膽汁輕度反流15例,膽汁中度反流6例,膽汁重度反流3例,反流發(fā)生率為58.5%,觀察組患者出現膽汁輕度反流3例,膽汁中度反流2例,膽汁重度反流1例,反流發(fā)生率為14.6%,觀察組反流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患者均未發(fā)生十二指腸殘端破裂。結論遠端胃癌使用BillrothⅡ式遠端胃切除術以及布朗式吻合術較單純的BillrothⅡ式遠端胃切除術沒有增加手術的創(chuàng)傷,但能夠有效的降低術后膽汁反流的發(fā)生率,大大減少堿性反流性胃炎的出現,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具有廣泛的臨床應用前景。
胃癌;遠端胃切除術;布朗式吻合術
胃癌是消化道惡性腫瘤中常見的一種,占惡性腫瘤發(fā)生率的首位,病死率較高,嚴重的威脅了人類的健康[1]。手術治療是目前胃癌治療的最主要的手段,BillrothⅡ式遠端胃切除術憑借其操作簡單,術后并發(fā)癥少的優(yōu)勢在臨床中應用較廣,但反流和吻合口炎性改變在術后容易發(fā)生[2]。2012年1月~2016年1月本科對胃癌患者采用遠端胃切除術與布朗式吻合術進行治療,效果優(yōu)于單獨的遠端胃切除術,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本科收治的遠端胃癌患者82例為研究對象,胃癌的診斷均經胃鏡檢查及病理明確診斷。82例患者按照數字表法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1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7例,女14例;年齡45~81歲,平均年齡(57.6±12.4)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3.6±1.2)年;病理分型:粘液腺癌12例,低分化腺癌10例,中分化腺癌11例,乳頭狀腺癌8例;臨床分期:Ⅱa期16例,Ⅱb期14例,Ⅲa期11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4例,女17例;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58.1±12.1)歲;病程2~5年,平均病程(3.4±1.1)年;病理分型:粘液腺癌12例,低分化腺癌11例,中分化腺癌9例,乳頭狀腺癌9例;臨床分期:Ⅱa期14例,Ⅱb期15例,Ⅲa期1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理分型以及臨床分期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術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BillrothⅡ式遠端胃切除術進行治療:患者全身麻醉后平臥位,取上腹正中切口開腹,于橫結腸上緣將結腸系膜前葉分離,清掃14、15組淋巴結,游離胃網膜右、左動靜脈、脾胃韌帶及小網膜并于根部進行結扎后切斷,并清掃各組淋巴結。于幽門右側預切線切斷十二指腸并閉合確實,在Treiz韌帶15~20 cm提起空腸行結腸前BillrothⅡ式吻合。觀察組患者使用BillrothⅡ式遠端胃切除術以及布朗式吻合術進行治療: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于距Treiz韌帶30 cm提起空腸行結腸前BillrothⅡ式吻合,將距吻合口15 cm輸入襻和距吻合口下30 cm輸出襻處行側側吻合,吻合口約4 cm。兩組患者沖洗放置引流管后逐層關腹。
1.3觀察指標 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時間以及術后膽汁反流發(fā)生情況。
1.4膽汁反流判定標準[3]利用纖維胃鏡檢查來判斷膽汁反流情況。①膽汁輕度反流:胃鏡檢查可見殘胃內有少量膽汁,胃黏膜可見輕度充血水腫等炎性改變;②膽汁中度反流:胃鏡檢查可見殘胃內有中等量膽汁,胃黏膜可見中度黏膜充血水腫及散在糜爛等炎性改變;③膽汁重度反流:胃鏡檢查可見殘胃內有大量膽汁,胃黏膜可見黏膜重度充血水腫以及大片狀糜爛灶等重度炎性改變; ④正常:胃鏡檢查殘胃內未見膽汁殘留,胃黏膜未見充血水腫等炎性改變。膽汁反流發(fā)生率=(輕度+中度+重度)/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間(152.8±49.6)min,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163.5±48.7)min,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術中出血量(172.4±38.7)ml,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168.5±37.4)ml,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11.6±2.2)d,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12.1±2.3)d,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術后出現膽汁輕度反流15例,膽汁中度反流6例,膽汁重度反流3例,反流發(fā)生率為58.5%,觀察組患者出現膽汁輕度反流3例,膽汁中度反流2例,膽汁重度反流1例,反流發(fā)生率為14.6%,觀察組反流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患者均未發(fā)生十二指腸殘端破裂。
胃癌治療的目的不僅是切除原發(fā)的腫瘤病灶和病變組織,同時要保持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4]。對于遠端胃癌目前通常采用胃大部切除術,以經典的BillrothⅠ式和BillrothⅡ式兩種術式最為常用[5]。BillrothⅡ式遠端胃切除術能夠有效的降低術后發(fā)生潰瘍和腫瘤復發(fā)的風險,避免影響傷口愈合,但是重建后的消化道異于正常的生理結構,增加堿性反流性胃炎、十二指腸殘端破裂及吻合口炎的發(fā)生幾率[6]。國內外的相關研究表明[7],在BillrothⅡ式遠端胃切除術的基礎上加布朗式吻合術能夠環(huán)形的小腸圈實現食物的循環(huán),從而順應其正常的生理結構,形成了理想的食物排空的延遲,另外由于充足的代胃結構將大大的降低了堿性食物反流性胃炎的發(fā)生。本組臨床研究中,選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本科收治的遠端胃癌患者82例為研究對象,使用BillrothⅡ式遠端胃切除術以及布朗式吻合術的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時間與使用BillrothⅡ式遠端胃切除術單獨治療的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觀察組手術方式并沒有增加手術的創(chuàng)傷和損傷。而觀察組患者術后膽汁反流發(fā)生率為14.6%,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58.5%,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且兩組均未出現十二指腸殘端瘺,表明布朗式吻合術能夠更好的預防膽汁的反流,有利于減少堿性反流性胃炎等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與馬新等[8]獲得的研究結論相符合。
綜上所述,遠端胃癌聯合使用BillrothⅡ式遠端胃切除術以及布朗式吻合術較單純的BillrothⅡ式遠端胃切除術沒有增加手術的創(chuàng)傷,但能夠有效降低術后膽汁反流的發(fā)生率,大大減少堿性反流性胃炎的出現,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具有廣泛的臨床應用前景。
[1]張浩,湯雪峰,劉崗,等.兩種術式對近端胃癌患者預后的影響研究.中國臨床醫(yī)生雜志,2016,44(4):72-74.
[2]彭建平.Braun吻合在胃大部切除畢Ⅱ式吻合術中的應用體會.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2(27):133-134.
[3]張忠民,黃進堂,王少勇.貴州省消化道重建專家共識(2014版)五、胃切除術后消化道重建技術.貴州醫(yī)藥,2016,40(4):447-449.
[4]李偉學,曾濤.不同消化道重建方案在胃癌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安徽醫(yī)藥,2015,19(8):1569-1570.
[5]王慧玲,肖輝,肖國毅,等.不同根治手術方案治療遠端原發(fā)性胃癌患者的效果比較.醫(yī)學綜述,2016,22(11):2224-2226.
[6]王新.布朗式吻合術在遠端胃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觀察.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5,8(S2):190-191.
[7]李珂.布朗式吻合術在遠端胃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觀察.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7(6):50-51.
[8]馬新,郭伍斌,趙向東.遠端胃切除術伴布朗式吻合術治療胃癌的臨床療效.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6,23(7):829-83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7.030
2016-08-03]
110034 沈陽二四二醫(yī)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