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存
腦腫瘤卒中誤診為腦出血臨床分析
劉存
目的分析腦腫瘤卒中誤診為腦出血的原因及腦腫瘤卒中的診治方法。方法回顧性分析20例初診時誤診為腦出血的腦腫瘤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觀察其治療效果。結果本組20例患者,經影像學檢查及病理檢查確診為腦腫瘤,其中14例為膠質瘤、5例為腦膜瘤、1例為轉移瘤,給予綜合治療后,16例好轉出院、2例家屬放棄出院、2例因器官衰竭死亡,平均生存時間為(2.5±1.1)年。經隨訪發現,復發5例,再次給予治療。隨訪期間,2例死亡。結論腦腫瘤卒中極易被誤診為腦出血,利用影像學檢查,提高了診斷準確率,值得推廣。
腦腫瘤;卒中;腦出血
腦腫瘤卒中是指腦腫瘤生長期間受不同因素作用,而出現了出血問題,并侵襲了周圍組織,從而引起了顱內血腫、蛛網膜下腔出血等。此疾病具有自發性,以其出血量為依據,可以劃分為兩種,一種為急性,另一種為亞急性,由于其臨床表現與腦出血相似,因此,增加了初診誤診率,影響了患者預后與康復,并且激化了醫護患矛盾。為了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提高其生存質量,本文以本院收治的2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經回顧性分析,明確了誤診原因,并給予了針對性治療,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20例初診時誤診為腦出血的腦腫瘤卒中患者,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齡最小32歲、最大78歲,平均年齡(46.3±10.7)歲;臨床表現:急性12例、亞急性8例。合并癥:高血壓15例、糖尿病5例。納入標準:①伴有不同程度的頭痛、失語、惡心、偏癱、視力障礙及意識障礙等癥狀;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1.2.1診斷方法 入院后,給予患者腦部CT檢查、頭部核磁共振檢查,發現15例伴有不規則混雜密度灶、5例伴有均勻高密度病灶,病灶位于額葉、顳葉、枕葉等;14例為單發病灶、6例為多發病灶;出血量<32 ml者13例、32~58 ml者6例、>58 ml者1例。經CT掃描發現患者伴有出血征象與腫瘤征象,具體特征為:血腫多位于腦葉,出血灶形態呈不規則分布,密度不均勻,出血側可見鈣化、瘤體等,增強后間血腫周圍瘤體,病灶呈結節狀強化;囊便腫瘤出血液平面的上部為低密度囊液,下部為高密度。部分患者給予頭部磁共振成像(MRI)檢查,增強后見病灶呈結節狀強化。
1.2.2治療方法 入院后,給予基礎治療,包括止血、脫水及對癥治療等,同時行開顱血腫清除術、腫瘤切除術。
1.3觀察指標 觀察疾病類型及臨床療效、生存時間、復發率、死亡率等。
本組20例患者,經影像學檢查及病理檢查確診為腦腫瘤,其中14例為膠質瘤、5例為腦膜瘤、1例為轉移瘤;給予綜合治療后,包括手術、放療等,16例好轉出院、2例家屬放棄出院、2例因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平均生存時間(2.5±1.1)年。經隨訪發現,復發5例,再次給予治療。隨訪期間,2例死亡。
腦腫瘤卒中患者臨床表現以頭痛、失語、惡心及意識障礙等為主,因其與腦出血一致,因此,增加了診斷難度,而初診誤診使治療缺少及時性、針對性與有效性,從而影響了患者預后及醫護患關系。目前,腦腫瘤卒中發病機制仍不明確,經學者[1,2]研究顯示,此疾病與血管閉塞、血管內皮增生等有關,待腫瘤生長后,血管因受壓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扭曲,同時周圍正常血管因受腫瘤波及,也會出現出血問題,如果出血量較多,則會掩蓋瘤體,此時經腦部影響學檢查,難以準確判斷。相關學者經研究指出腦部腫瘤生長速度過快,瘤內血管不良,瘤體核心區域壞死,隨之增加了血管破裂率,導致了血管出血。根據臨床調查可知,腦腫瘤卒中誤診事件頻發,而隨著患者維權意識的增強,增加了醫療糾紛發生幾率,影響了臨床診治工作的有效開展。2011年,國內學者報道腦腫瘤卒中患者誤診為腦出血,由于診斷錯誤,影響了治療效果,威脅了患者生命安全。
本文以本院收治的2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誤診原因如下:①腦腫瘤卒中和腦出血有著類似的臨床表現,如惡心、頭痛、失語、嘔吐等,并且患者多為急性發病,本研究中60%為急性患者,其余為亞急性,因此,鑒別難度較大,易造成誤診。②腦腫瘤卒中和腦出血患者既往病史相似,據統計,約85%患者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此類慢性疾病極易誘發腦動脈硬化。③臨床醫師未能關注腦腫瘤卒中,對其缺少全面與充足認識,日常工作中,過于依賴影像學報告,未能分析患者既往病史、發病特點等,雖然經CT掃描后,報告中可明確腫瘤出血量、血腫進展方向,但難以辨別不同性質腫瘤密度[3]。
通過分析可知,腦腫瘤卒中與腦卒中存在不同點,具體表現為:①出血部位:腦腫瘤卒中以腦葉為主,血腫部位受腫瘤類型的影響,腦卒中多發于基底節區、腦干等;②血腫形態與密度:腦腫瘤卒中表現為不規則形態與不均勻密度,并且具有彌散性,而腦卒中呈規則分布,密度較為均勻;③既往病史:腦腫瘤卒中多出現過腫瘤病史,特備是肺癌、胃癌患者,在發病期間,會表現出顱高壓,因此,就診時醫護人員應詳細詢問其病情;④增強效果:腦腫瘤卒中會表現出一定的強化,可見強化結節影,而腦卒中未被強化;⑤血腫程度:腦腫瘤卒中血腫周圍伴有較為嚴重的水腫,而腦卒中相對較輕[4]。
臨床實踐中,醫護人員應保持認真、嚴謹與負責的態度,格外關注患者的臨床資料,經分析與研究,準確區分腦腫瘤卒中與腦出血,在明確二者異同點基礎上進行鑒別,以此保證診斷的準確性。同時醫護人員應詳細詢問患者及其家屬,掌握其年齡、病史等,特別要關注患者發病前有關病史,如嘔吐、頭痛、偏癱、失語等,如果急性發病,則應考慮是否為腦腫瘤卒中;此后給予影像學檢查,并由多名專業人員共同對比、鑒別,以此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再者,確診后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治療法方案,從而促進患者早日康復,防止醫療糾紛的出現。
相關學者經研究顯示,在鑒別過程中應考慮患者年齡、既往病史、臨床表現及頭部CT平掃結果等。與腦卒中患者相比,腦腫瘤卒中患者年齡偏高,不一定合并高血壓或糖尿病等,但出現過腫瘤病史,并且多伴有頭痛、四肢麻木等癥狀,經檢查發現,患者病灶為不規則混雜密度灶。國內學者以腦腫瘤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了CT與核磁共振檢查,其結果與CT相比,核磁共振診斷準確率較高,差異顯著。
本組患者入院后檢查為腦出血,給予了對癥與支持治療,因未見好轉,采用了腦部CT增強檢查,確診為腦腫瘤卒中,待獲得知情同意書后,實施了手術治療,16例患者好轉出院,平均生存時間為(2.5±1.1)年,此結果表明,經準確診治,挽救了患者生命,防止了醫療糾紛的出現。
腦腫瘤卒中患者起病急、發展迅速,極易影響其身心健康,同時也威脅其生命安全,因此,診治過程中醫護人員應積極發揮自身的作用,入院后系統掌握患者性別、年齡、合并癥、既往病史、臨床表現等,初步診斷后,送入各科室,由于患者出血量大,為了進一步確診,應給予影像學檢查,由專門人員負責分析與鑒別,以此保證診斷準確性。待確診后,結合患者病情、身心特點,為其提供個性化的治療方案,由于患者及其家屬不了解病情、治療與預后等知識,其配合度較低,此時,醫護人員應向其介紹腦腫瘤卒中的發病機制、手術治療的必要性、預后情況、注意事項等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等,獲得知情同意書后,再給予治療。
[1]姚宏偉.腦腫瘤卒中誤診為腦出血16例臨床分析.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6):37-38.
[2]閆西剛,翟德忠,徐建林.腦膠質瘤卒中誤診為急性腦出血臨床分析.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14,15(2):82-83.
[3]陳韶青.腦腫瘤卒中誤診為腦出血臨床分析.吉林醫學,2014,23(8):5167-5168.
[4]王道軍,關海森.腦瘤卒中誤診為腦出血12例臨床分析.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18):14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7.046
2016-08-04]
125003 葫蘆島市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