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超,馬鳳國
(青島科技大學橡塑材料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山東青島 266042)
?
乙烯基MQ硅樹脂的熱性能研究*
孫超,馬鳳國
(青島科技大學橡塑材料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山東青島 266042)
摘要:利用1H-NMR和29Si-NMR表征以及熱失重方法相結合研究了水玻璃法乙烯基MQ硅樹脂的結構;利用TGA測試方法,研究了乙烯基MQ硅樹脂的熱分解穩定性,并利用Kissinger、Flynn-Wall-Ozawa和Coats-Redfern熱分析方法求得乙烯基MQ硅樹脂最大失重區的熱分解動力學方程,其熱分解動力學方程為:

關鍵詞:水玻璃法乙烯基MQ硅樹脂,熱分解,熱分解動力學方程
MQ硅樹脂具有優異的耐高低溫性、抗水性、成膜性和粘結性能,廣泛地應用于壓敏膠、橡膠補強、膠黏劑改性等方面[1-4],特別是引入乙烯基官能團的MQ硅樹脂,更賦予乙烯基MQ硅樹脂特殊的性能,用其作為LED封裝材料的補強填料,可以滿足封裝材料高透光率、高耐熱性和較高抗撕裂強度的要求,在封裝材料的補強方面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和應用價值。本實驗采用水玻璃法制備乙烯基MQ硅樹脂,并對其結構和熱性能進行系統的研究。
1實驗
參考文獻乙烯基MQ硅樹脂采用水玻璃法制備,具體制備工藝進行[5],產物為白色顆粒狀。
核磁共振波譜儀:BRUKER公司,1H-NMR溶劑為氘代甲苯,29Si-NMR溶劑氘代氯仿。
TGA熱失重分析儀:瑞士METELER TOLEDO
公司,測試溫度為室溫至900℃,在不同升溫速率下(5K/min、10K/min、15K/min、20K/min、30K/min),氮氣氛圍氣流流速為60cm3/min,測定乙烯基MQ硅樹脂的TG和DTG曲線。
凝膠滲透色譜GPC:采用GPC測定MQ硅樹脂的分子量,島津Prominence GPC分析系統,輸液單元LC-20AT,輸液方式為串聯雙柱塞;示差折光檢測器RID-10A;流量為10mL/min;池部調溫為30℃。
2結果與討論
2.1.1核磁共振波譜分析
乙烯基MQ硅樹脂的核磁共振硅譜(29Si-NMR)和核磁共振氫譜(1H-NMR)如圖1和圖2所示。

圖1 乙烯基MQ硅樹脂的29Si-NMR

圖2 乙烯基MQ硅樹脂的1H-NMR
在圖1的29Si-NMR譜中,8.112ppm、11.657ppm處的信號峰歸屬于Si(CH3)3O1/2,即M鏈節;-109.443ppm處的信號峰歸屬于SiO2結構,即Q鏈節;0.438ppm處的信號峰歸屬于Si(CH3)2ViO1/2結構;-104.625ppm處的信號峰歸屬于末端未縮合的硅羥基[6]。
在圖2的1H-NMR譜中,0~0.5ppm范圍內的信號峰是Si(CH3)3O1/2上甲基的H吸收峰;2.0ppm~2.5ppm范圍內的峰為Si-OH基上與氧相連的H的吸收峰;5.7ppm~6.3ppm范圍內的信號峰為封端基團上乙烯基上H的信號峰。
由此可知,核磁共振氫譜和核磁共振硅譜的結果非常吻合,可以精確地表明合成的樹脂就是乙烯基MQ硅樹脂。根據氫譜峰的位置及面積,計算出乙烯基MQ樹脂的結構:(Me3SiO0.5) ∶(ViMe2SiO0.5) ∶Si-OH=25 ∶8 ∶1。

圖3 乙烯基MQ硅樹脂在15K/min加熱速率下的TG曲線
根據熱重法,nM/nQ數值計算方式如下式,選取15K/min升溫速率下數據(如圖3所示),求解出nM/nQ=0.89。
式中:Mloss—損失的甲基基團質量;Mresidual—樹脂殘存質量;45、60、36—相應基團摩爾質量。
綜合分析,得出乙烯基MQ硅樹脂的結構:(Me3SiO0.5) ∶(ViMe2SiO0.5) ∶Si-OH=25 ∶8 ∶1。
2.1.2GPC結果分析
采用GPC法測試MQ硅樹脂的分子量,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乙烯基MQ硅樹脂的GPC測試結果
2.2.1乙烯基MQ硅樹脂的分解過程
乙烯基MQ硅樹脂在不同升溫速率(5K/min、10K/min、15K/min、20Kmin、30K/min)下的TG曲線和DTG曲線如圖4和圖5所示。

圖4 乙烯基MQ硅樹脂的TG曲線

圖5 乙烯基MQ硅樹脂的DTG曲線
從圖中的曲線可知,乙烯基MQ硅樹脂在低升溫速率下的初始分解溫度在150℃~200℃左右,而在高升溫速率條件下,初始分解溫度后移,大約在250℃;熱分解過程主要發生在四個失重區,初始失重區在150℃~200℃,質量損失約為3%,在低升溫速率下可以明顯地看出,然而隨著升溫速率提高,初始失重區逐漸消失;第二失重區同樣在低升溫速率下可以看出,主要發生在350℃~400℃,質量損失約為7%,在高升溫速率逐漸消失;第三失重區為最大失重區,在500℃~600℃有一個最大的熱分解峰,說明乙烯基MQ硅樹脂的失重主要發生在該區間,該區間的質量損失約13%;第四個失重區發生在700℃~800℃,在800℃時的失重率為30%,由此可以確定乙烯基MQ硅樹脂的熱分解穩定性比較好。
2.2.2乙烯基MQ硅樹脂的熱分解動力學
非均相體系在非等溫條件下常用的熱分解動力學方程表示式為式(1):
(1)
式中:α—t時刻物質已反應的分數(%);β—線性升溫速率(K·min-1);A—表觀指前因子(s-1);E—反應活化能(J·mol-1);R—普適氣體常數(8.314J·mol-1·K-1);f(α)—機理函數的微分形式。
根據方程式(1),并結合TG-DTG曲線,采用Kissinger、Flynn-Wall-Ozawa及Coats-Redfern[7]等方法,主要研究了乙烯基MQ硅樹脂最大失重區的熱分解動力學。
2.2.2.1Kissinger法
Kissinger是一種微分處理方法,是利用多個升溫速率下DTG曲線峰值所對應的不同溫度來計算活化能,方程式為式(2),式中TP表示加熱速率為β時樣品的峰值溫度(K)。
(2)


表2 乙烯基MQ硅樹脂熱分解動力學數據
2.2.2.2Flynn-Wall-Ozawa法
Flynn-Wall-Ozawa是一種積分處理方法,通過將方程式(1)積分變換,并采用Doyle近似,得到方程式(3):
lgβ=lg{AE/[RG(α)]}-2.315-0.4567E/RT
(3)
該方法通過lgβ對1/T之間成線性關系來確定E值(相應數據見表2),不需要考慮反應機理,避免了由于反應機理的不同所帶來的誤差。
根據表2中數據和FWO方程,以lgβ對1/T作圖,用最小二乘法得到線性擬合曲線,求得的乙烯基MQ硅樹脂的熱分解活化能E2為178.108kJ·mol-1,相關系數為0.986,兩種分析方法求得的活化能基本一致,所以證明選用的熱分解動力學方法比較合理。
2.2.2.3機理函數推測
Coats-Redfern是研究化合物熱分解動力學機理及其模型的有效方法,通過對方程式(1)溫度的積分,并對方程兩邊取對數可得到式(4):
ln[G(α)/T2]=ln(AR/βE)-E/RT
(4)
該方法是在不同升溫速率下的TG曲線上取點,找出不同溫度T下樣品所對應的剩余量W,從而求出其反應度α,將其代入熱分解機理函數[7-9]G(α)中處理。根據ln[G(α)/T2]與1/T的直線關系,得到E值和A值,將得到的結果與Kissinger法和FWO法比較,找出最接近的E值和A值,該值所對應的機理函數則為樣品熱分解機理函數。
根據40種熱分解機理函數G(α),選取乙烯基MQ硅樹脂在15K/min升溫速率下的數據,經過計算后,發現機理函數8的結果與Kissinger法和FWO法結果相接近,活化能E3值為179.485kJ·mol-1,指前因子A3值為1.95×109s-1,相關系數為0.99。

表3 Kissinger 和Coats-Redfern計算結果

表4 FWO 和Coats-Redfern計算結果
通過表中數據的比較,得出Coats-Redfern與Kissinger的E值關系|(E1-E3)/E1|<0.1,Coats-Redfern與FWO的E值關系|(E2-E3)/E2|<0.1,確定Coats-Redfern 方法的8號機理函數是符合條件的。由此可得,乙烯基MQ硅樹脂最大失重區的熱分解動力學函數為8號函數G(α)=[-ln(1-α)]1/4,機理為成核和生長機理,反應級數為1/4級,將所得熱分解機理函數f(α)=4(1-α)[-ln(1-α)]3/4和E值、A值的平均值代入式(1),得到乙烯基MQ硅樹脂最大失重區的熱分解動力學方程為:

3結論
乙烯基MQ硅樹脂初始分解溫度在150℃~200℃,800℃時失重率為30%;乙烯基MQ硅樹脂的分解過程分為四個階段,最大分解過程出現在500℃~600℃,失重率為13%。由此得出乙烯基MQ硅樹脂的熱分解穩定性比較好。
利用Kissinger、Flynn-Wall-Ozawa和Coats-Redfern分析方法來求解最大失重區的熱分解動力學方程,通過三種不同方法結果的比較,求得乙烯基MQ硅樹脂最大失重區的熱分解動力學方程為:

[1] 李茹,張保坦,陳修寧,等.MQ硅樹脂合成及應用研究進展[J].有機硅材料,2010,24(2):107-112.
[2] 何敏,張秋禹,國際英,等.MQ硅樹脂合成及其在有機硅壓敏膠中的應用[J].固體火箭技術,2008,31(3):288-290.
[3] 戚云霞,趙士貴,姜偉峰,等.MQ硅樹脂對加成型室溫硫化硅橡膠性能的影響[J]. 山東化工,2005(6):3-4.
[4] Jeram Edward M(Burnt Hills,NY),Striker Richard A(Troy,NY). High strength organopolysiloxane compositions:US,3957713[P].1975-05-20.
[5] 刑煒. 水玻璃法合成VMQ樹脂工藝研究[D].青島:青島科技大學,2012.
[6] 來國橋,幸松民.有機硅產品合成工藝及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770-774.
[7] 胡榮祖,史啟禎.熱分析動力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19-26,126-131.
[8] 盧林剛,楊守生,張燕,等.新型磷系阻燃劑 1,3,5-三(5,5-二甲基-1,3-二氧雜-2-氧代己內磷酰基-2-氧)苯的合成及熱分解動力學研究[J].化學學報,2009,67(14):1696-1699.
[9] 任元林,程博聞,等.N,N′-二(5,5-二甲基-2-磷雜-2-硫代-1,3-二噁烷-2-基)乙二胺在空氣中的熱分解動力學研究[J].化學學報,2008,66(9):1123-1128.
*基金項目: 四川省科技支撐計劃,計劃編號2015G20359
Thermal Properties of Vinyl-ended MQ Silicone Resin
SUN Chao,MA Feng-guo
(Key Laboratory of Rubber-plastics,Ministry of Education,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266042,Shandong,China)
Abstract:The structure of vinyl-ended MQ silicone resin was characterized and derived through1H-NMR and29Si-NMR and TGA method. The therm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vinyl-ended MQ resin was studied through TGA method,and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kinetics was derived by Kissinger、Flynn-Wall-Ozawa and Coats-Redfern thermal analysis methods. Thermal decomposition kinetics equation of vinyl-ended MQ silicone resin in maximum degradation area is:

Key words:vinyl-ended MQ silicone resin,thermal decomposition,thermal decomposition kinetics equation
中圖分類號:TQ 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