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凱
就像北京有個『雕塑村』宋莊一樣,成都也有一個雕塑家扎堆的地方——三圣鄉。木雕大師李先海已在鄉里待了10多年,算得上是一位資深的『鄉漂』。
不過,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在如約去拜訪他的路上向多位當地人打聽,竟然沒有一個人聽過他的名字。加上他的工作室就是一棟外觀十分普通的農家小院,院門前又沒有像別的雕塑工作室那樣掛著大大的牌匾,找到它頗費了一番周折。
雕刻“民國風”
雖然來前已經知道李先海是一位“平民藝術家”,但見到他時,還是被他的“平民”形象震了一下:他穿著灰撲撲的夾克,鴨舌帽外露出雜亂且有些油膩的頭發,滿臉胡渣,讓人想起來時路上碰到的老菜農。不過在和他握手時,卻分明感受到他手掌的粗糙和虎口的力量,那是長年累月拿刻刀的結果,也是他木雕大師身份最好的證明。
李先海話不多,寒暄幾句后就帶我們來到他的作品“展覽室”——其實就是幾個普通房間,里面沒有任何布置,白墻壁上道道污痕赫然醒目。一件件木雕作品就隨意靠墻擺放著,搖上課鈴的老師、鋤禾的農夫、望聞問切的老中醫、吆喝的磨刀匠……與常見的人物雕像不同的是,他們穿著長衫、身材扁平、骨節突出、枯瘦如柴,張開嘴,定會露著幾顆歪斜的牙齒。
“這些都是民國時期的平民形象?!崩钕群Uf,在中國雕塑界,民國時期的小人物一直被忽略,他想補上這個空白。為了揣摩人物的狀態、感受和情緒,他除了經常泡在各種介紹民國時期的書中,還從日常生活中汲取靈感。在成都,從民國時期到現在,茶館文化都很發達,茶館是當地人會友娛樂的場所,十分熱鬧,里面有打麻將的,說書唱戲的,按摩捶背的,算命看相的……完全就是川西民間百態的縮影?!独喜桊^》便是李先海騎著電瓶車走街串巷,在深刻觀察了茶館里的眾生相后創作的雕像群。作品共5件,分別刻畫了端茶、倒水、算賬、吃面、喝茶的人物形象,詼諧生動。這件作品在后來浙江東陽舉行的中國木雕創作大賽上獲得金獎,還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不過,如今仍有一部分人對李先海的雕塑作品不以為然,認為那些干癟枯瘦的形象本身就是倒霉的象征,難登大雅之堂?!霸谥袊?,打(雕刻)肖像的人多如牛毛,我要做就做不一樣的東西,別人怎么看,我管不著?!痹诶钕群?磥?,只要作品有思想,能打動人,就是好的藝術品。對于別人的誤解甚至是刻意詆毀,雖然他有些憤怒和無奈,卻也不想過多解釋。
從觀音到平民
李先海笑言自己是個“三無人物”: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美術教育,沒有師承某位大師,沒有皈依任何藝術流派。就連他走上木雕創作這條路,也是一次“意外”。
40歲前,李先海一直生活在重慶奉節,在當地一家氮肥廠當鏟煤工廠。那時的李先海,人生理想是當一名畫家。為此,下班后他經常不顧身心疲憊在煤油燈下練習素描到深夜。1984年,雕塑家趙樹同受白帝城博物館的邀請到奉節創作雕像。聽到消息,李先海想方設法主動跟趙樹同套近乎,請他指點自己的素描作品?!澳愕乃孛杌A很扎實,如果搞雕塑,可能會大有建樹?!蹦艿玫酱髱煹目隙?,對于完全靠自學的李先海來說,自然喜不自禁。加上之前干過幾年木工,對木雕容易上手,于是李先海放下畫筆,拿起刻刀雕起了觀音像。
10多年后,李先海的木雕在奉節已經小有名氣。為了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他不顧家人反對,毅然辭職來到成都,租了一間破舊的小屋棲身,白天外出沿街叫賣雕像,晚上繼續雕刻。然而,現實遠比想象的殘酷,李先海的觀音雕像并不好賣,他很快就花光了所有積蓄。最困難的時候,他連70元房租錢都交不起,被房東趕出來后流落過街頭,睡過橋下,嘗盡了人情冷暖。然而,比沒錢更讓他感覺沮喪的是,他人的取笑、拒絕,還有開出的低得讓他無法忍受的價格,都一點點地磨滅了他的自信。
一天傍晚,在外奔波了一天的李先海又帶著饑餓與失望往回走,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一角,他看見一群人圍著看熱鬧,好奇心驅使他擠了進去。那是一老一少兩個賣唱的民間藝人,老人是盲人,坐在凳子上拉二胡,旁邊站著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在唱川戲。二胡傳出的憂傷曲調和小女孩稚嫩的嗓音結合,聽起來像是求助的哀號。曲終人散后,小女孩撿起個別好心人扔下的零錢,拉著爺爺消失在城市的夜幕中。
回到住處,李先海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小女孩那揪心的唱腔和無助的眼神不停地出現在他的腦海里。創作沖動油然而生,李先海決定用烏木來雕刻這讓他感同身受的一幕。這是他以前從未雕過的題材,前后花了2個月時間才雕刻完成。作品取名《小川戲》,在當年舉辦的第9屆全國美展上獲得了優秀獎。李先海終于找回久違的自信。此后,他不再雕刻觀音像,而是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創作題材,表現小人物的滄桑命運,開創了以枯瘦為美的獨特風格。
一個向后退的人
李先海有一件名叫《苦旅共甘泉》的作品,每次看它,眼里都充滿了柔情。作品刻畫了一位知識分子正在挑燈夜讀,在他旁邊,妻子默默地納著鞋底。李先海說,創作這件作品,是有感于妻子小紅陪他共度那段艱難的歲月?!霸谧罾щy的時候,我們一家人吃了上頓沒下頓?!崩钕群Uf,他至今都還改不掉這樣的習慣——家里米缸里的米剛吃完一半,他就開始催買米,不然就心慌,看到重新裝滿后才踏實?!耙郧案F怕了,也餓怕了,內心留下了很大的陰影。每當拿起刻刀雕刻那些小人物,總感覺是在雕刻自己?!?/p>
或許正是因為曾經經歷過苦難,如今李先海仍然過著完全不講究藝術家風雅的生活:出行騎電瓶車,擔糞種菜,飼養雞鴨。他不喜歡應酬,從不帶手機,凡是找他的電話都是妻子接,常常讓一些不知情的人誤認為他擺架子?!八幌矚g整天和木頭打交道,一切對外聯系都是我在做,就像是他的經紀人一樣?!逼拮有〖t無奈地說。2014年第12屆全國美展開幕前,組委會向全國征集作品。李先海原本不想參賽,后來在小紅的“逼迫”下創作了一件表現民國時期婚禮的《圣殿燭光下的婚禮》應征,作品小樣和照片寄出去后,他就把這件事拋到了腦后。直到半年后,小紅接到作品入圍通知,他才猛然想起。不過,李先海并沒有表現得多高興,只是簡單說了一句“知道了”,又回到工作室繼續雕刻。“如今大家都爭先恐后地為自己爭名奪利,這些我都有了,只想做一個向后退的人?!崩钕群Uf。
采訪結束,李先海和小紅送出院門。問李先海為什么不在院門掛上牌匾,他沒說話。旁邊的小紅說:“以前掛過,后來旁邊的公園熱鬧起來后,經常有游客看到牌匾就想進來參觀,他不好意思拒絕,把自己搞得很煩,后來就被他取了。”就在小紅和我們說話時,李先海自個走開,挽起褲腳,跳到旁邊自家的地里摘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