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鞏琢璐
靜遠學館與奉天兵工廠黨支部
文/鞏琢璐

梁永盛
靜遠學館是在沈陽的地下黨組織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由中共滿洲省委決定在奉天兵工廠附近成立的工人夜校。靜遠學館雖然只存在了5個多月,但對兵工廠黨組織的恢復和發展以及對在黨領導下的工人運動開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19 27 年10 月,中共滿洲省委在沈陽成立。1929 年7 月,劉少奇到沈陽擔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他十分重視對奉天兵工廠工人的工作。
奉天兵工廠,即東三省兵工廠,是奉系軍閥張作霖創辦的軍械廠。自1926 年以來,在中共地下黨的領導下,該廠工人不斷進行反抗斗爭。1928 年年底,兵工廠的地下黨和工會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工人斗爭陷入低潮。此后,劉少奇曾派孟堅等人多次到兵工廠尋找線索,設法接上關系。
1929 年11 月10 日,在接到中央“兵工廠工作除在找到舊有的線索外,應在附近開辦一個能夠接觸工人群眾的學校”的指示后,中共滿洲省委常委會議決定,在奉天兵工廠附近開辦一個學校,以便接近工人群眾,領導工人進行反帝斗爭。
劉少奇將創辦工人夜校的任務交給了時任中共滿洲省委組織部長的楊一辰。楊一辰接到任務后,在奉天兵工廠后身、大東邊門外的東三家子租用了兩間民房,辦起了“私塾”,以自己的名字張掛匾額——“靜遠學館”(楊一辰又名楊靜遠)。學館只有兩間民房,其中一間門房做宿舍,另一間大一點的廂房做課堂。來學館就讀的學生,每人每月僅收學費八角,作為生活費用。東三家子一帶是貧苦工人的居住區,這樣低廉的學費,吸引了附近一些工人子弟來館就讀。學館開學后,共青團員魏國榮將弟弟魏國璋、妹妹魏素蘭送入學館學習,后來又將工人梁永盛的兒子梁貴璽也介紹到這里讀書。
楊一辰白天教這些十多歲的少年讀書,晚上則免費為工人上課。就這樣,在名為私塾的靜遠學館掩護下,辦起了工人夜校,使黨的工作得以順利開展。來館學習的工人中有在崗工人,也有失業工人。兵工廠工人做工常用圖紙,楊一辰就教他們一些英文字母。經魏國榮等人的介紹,來館學習的工人逐漸增多。楊一辰利用教書的機會同工人交談,宣傳我黨反帝主張和政策,講解工人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工人受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和資本家的剝削和壓迫,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介紹十月革命后,蘇聯工人當家做主的幸福生活等情況。通過在靜遠學館的活動,楊一辰把工作深入到兵工廠內,不僅與舊有的群眾關系重新取得聯系,還擴大了接觸群眾的范圍,發展了組織,為重新建立黨支部,成立赤色工會打下堅實基礎。從此,兵工廠工人運動的消沉局面得以扭轉,斗爭形勢日趨好轉。
1929年下半年,在蔣介石和帝國主義的策動下,奉系軍閥制造中東路事件,挑起反蘇事端。中共滿洲省委發布《為中東路事件告滿洲民眾書》。黨組織利用靜遠學館,積極在工人群眾中宣傳“一切勞動群眾團結起來,反對軍閥強占中東路,反對日本侵略滿洲,反對進攻蘇聯”。通過宣傳,組織群眾成立中東路工人罷工聲援會,開展募捐和支援中東路失業團的斗爭,把工人斗爭引向反帝運動上來。
1930年1月,楊一辰因工作需要調離,由郝駿夫接辦靜遠學館。4月,因黨組織遭破壞,郝駿夫按組織要求撤離兵工廠,靜遠學館就此停辦。黨組織通過在靜遠學館打下的群眾基礎、吸收的工人力量,很快又重新建立起黨支部和工會組織。

靜遠學館所在地——奉天兵工廠子弟小學

關押過梁永盛烈士的日偽警察署牢房
1930 年8 月,奉天市委建立,楊一辰擔任書記,重新開展黨的工作。在奉天特委委員王文德和兵工廠黨員魏國榮的介紹下,奉天兵工廠工人梁永盛加入中國共產黨,并逐步成長為楊一辰等人的得力助手。10 月1 日,中共滿洲省委指示建立兵工廠支部。
奉天兵工廠黨支部成立后,梁永盛擔任支部書記。后來,中共滿洲省委在給中央的報告中,提到奉天兵工廠的情況時寫道:“此處在主觀力量上,就南滿說是最好的,支部已成立起來,赤色工會會員有十余人。”
梁永盛擔任奉天兵工廠黨支部書記后,團結了十幾名工人積極分子。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們分頭到北市場、南市場、各大工廠附近及火車站張貼標語、散發傳單,甚至把傳單貼在警察所的墻上。到1932 年年初,奉天兵工廠支部已經吸收了40 名工人,隊伍不斷壯大。
九一八事變后,日軍將奉天兵工廠的糧棧查封。1932 年4 月,梁永盛按照中共滿洲省委的指示,發動了搶糧斗爭。梁永盛抓住工人要填飽肚子的迫切心理,通過秘密串聯,將工人都召集到糧棧,工人們砸開糧棧的鐵絲網,打開倉庫,開始搶糧。從上午9 點,到晚上6點,連過路的行人也加入其中,整個糧棧30 多個糧倉的糧食被一搶而空。面對成千上萬搶糧的人群,日本當局束手無策。搶糧斗爭取得勝利。
九一八事變后,東北各地紛紛成立抗日武裝與日軍抗爭,他們迫切需要槍支彈藥。1932 年年初,梁永盛利用奉天兵工廠的便利條件,計劃奪取武器,將兵工廠的大批槍支彈藥用16 輛汽車運往撫順縣和長白山一帶,支援抗日游擊戰爭。
梁永盛為此作了周密的部署。他首先將看管兵器倉庫的工人爭取過來,摸清了倉庫中的武器情況,然后又商定了搶槍外運的詳細計劃。計劃的主要內容是:定在3 月26 日,天齊廟廟會期間,利用兵工廠的運輸證通過工廠的門衛崗哨。如在路上遇到崗哨,就一面揮動運輸證,一面加速沖過哨卡。梁永盛在第一輛汽車的駕駛室里指揮,其余每輛汽車的駕駛室里都安排一名同志監督司機跟隨。汽車先開往東陵,到達后,再告知司機開往撫順。如有司機不服從,就用手槍迫其就范。
由于兵工廠不生產手槍,梁永盛又組織隊伍千方百計地獲取手槍。他帶領工人在小東門里用鐵錘打死一名日本兵,獲得一把手槍。一名工人在車站打死日軍,奪得手槍。還有一名飛機廠的工人自制了一把手槍。
奪取武器的前期準備工作順利進行,但卻沒有獲得奉天特委的批準。中共滿洲省委組織部長何成湘在向中央匯報時說明了這一斗爭沒能進行到底的原因:“奉天特委負責人,當時沒有大膽去領導這次奪取武器的斗爭,結果把機會錯過了。”
1932 年“五一”期間,梁永盛按照黨的指示,帶領十多名工人黨員到街頭散發傳單,以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5 月3 日,正好趕上沈陽大東邊門天齊廟的廟會,人多熱鬧,便于行動,梁永盛等人就約定到天齊廟集合。當天一早,梁永盛就帶著兒子梁貴璽到小東邊門里的稻香村買了兩盒糕點,將傳單放到點心盒里,假裝去逛廟會。將近中午時分,梁永盛將傳單分發給工人,并發給每人一小袋白灰,以在敵人發現時用來脫身。傳單很快被發給逛廟會的市民,梁永盛卻被特務跟蹤,逮捕入獄,最終在獄中犧牲。
梁永盛被捕后,奉天兵工廠黨支部其他黨員被迫轉移,黨支部活動陷入停滯。此后,奉天兵工廠黨支部數次恢復,又屢遭破壞。1947年春,共產黨員艾順打入兵工廠,建立起黨的地下組織,秘密發動工人斗爭,發展革命力量。1948年,國民黨當局下令將兵工廠的主要設備及5000名技術工人遷往關內。根據上級黨的指示,兵工廠地下黨支部在1948年10月分別成立了兵工廠工人護廠隊和人民解放服務團,共有300多名進步工人參加。護廠隊積極執行護廠任務,挫敗了敵人的陰謀。11 月1日,解放軍進駐兵工廠,沈陽兵工廠獲得了新生。
□本欄編輯/牛澤群
本欄目與遼寧省檔案局(館)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