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黨黨員,曾任國民黨遼寧省黨務指導員兼省黨部組織部長。他早年在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時就對共產黨有所了解,雖不完全贊成共產黨的主張,但他對中國共產黨為國家進步、人民幸福而英勇奮斗的精神十分欽佩。在王仁齋、劉山春介紹下,包景華與中共海龍中心縣委負責人達成了聯合抗日的協議。協議達成后,先后有20余名共產黨員參加第9路軍,正式成立了黨支部,并發展自衛軍營長藺秀義等8人入黨。在共產黨的幫助下,自衛軍進行了整編,共產黨員李益文任參謀長,李青為政治大隊長,王仁齋、劉山春任司令部政治教官。由于第9路軍與共產黨進行合作,黨員和大批受黨影響的群眾加入該部,使得該部的政治素質有了很大提高,戰斗熱情更加飽滿,多次作戰均獲勝,部隊也很快發展到近千人。
在遼北,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派張金輝到遼北地區組織抗日義勇軍的工作。張金輝在鐵嶺、西豐、遼源等地聯絡進步青年,在奉天成立了東北抗日鐵血團。抗日鐵血團在群眾中宣傳抗日救國思想,逐步建立起抗日武裝。不久,張金輝又通過關系在偽滿大同日報社任編輯,以此為掩護從事地下工作。他還只身前往綠林武裝“老山好”部,宣傳抗日救國道理,深明大義,終將這支綠林武裝改編為抗日義勇軍。在張金輝等人的努力下,東北青年抗日鐵血團發展到七八十人。
從1931年末到1932年秋,由于黨對義勇軍的影響、支持、組織和領導,遼寧各地義勇軍迅速發展。遼寧抗日義勇軍的英勇斗爭,有力地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書寫了中國人民抵抗侵略的壯麗篇章。同時,黨在支持、組織和領導義勇軍的過程中宣傳了抗日救國的主張,鍛煉了黨員組織抗日武裝的能力,為創立黨直接領導的抗日武裝積累了經驗。
【人物鏈接】黃顯聲:“血肉長城”第一人

1896年,黃顯聲出生于遼寧省鳳城縣葦山河村(現屬岫巖滿族自治縣)。1918年,黃顯聲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1年,他又考入東三省陸軍講武堂三期炮科。畢業后被分配到奉天兵工廠,頗受張學良的賞識。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在東北相繼制造了“萬寶山事件”和“中村事件”。黃顯聲匯集從各方面接到的情報向張學良作了詳細報告。他根據張學良“地方武裝可加緊訓練,嚴加戒備”的指令,著手擴充各縣公安隊編制,同時建立地區公安聯防區。9月18日當晚10 時20分,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炮轟北大營營房。19日晨,日本侵略軍占領了沈陽,時任遼寧省警務處長兼沈陽市公安局長的黃顯聲率領沈陽公安隊伍奮起抵抗。
沈陽被占領后,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行署和遼寧省政府行署遷往錦州。因省政府代主席米春霖和邊防軍參謀長榮臻都留居平津,錦州軍政兩署實際上由黃顯聲主持。在這期間,黃顯聲積極與各地愛國人士取得聯絡,大力發展民眾武裝,組織各種形式的抗日義勇軍。到11月末,遼西、遼南等地由黃顯聲所組成的義勇軍達20路。到1931年末,他在遼西、遼北一帶組織的各種性質的義勇軍總數達5萬多人。同時,他還與東北愛國人士閻寶航、高崇民、王化一等人成立的“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密切配合。黃顯聲除出任該會常委外,還特派熊飛擔任該會軍事部部長,共同組織義勇軍。救國會按照黃顯聲的建議,先后派車向忱、宋黎等人到遼、吉、黑各地組織義勇軍,使東北各地的義勇軍又有了很大的發展。遼寧各地義勇軍后經救國會統一改編為56路軍及若干支隊。
長城抗戰開始不久,黃顯聲毅然率部出關抗日。1936年8月,黃顯聲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共特別黨員,由中央直接掌握。1936年12月12日,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黃顯聲接到周恩來和“東北救亡總會”的通知,立即只身前往武漢參加營救張學良和其他重要工作。在武漢,周恩來多次約見黃顯聲談話。多次接觸中,黃顯聲提出要組織一支由共產黨領導的新東北軍,周恩來十分贊同。于是,黃顯聲立即通知舊部,又召集了一批東北流亡學生,組織起100多人的“東干隊”開赴延安。就在他準備離開武漢的時候,1938年2月2日,國民黨特務用極其卑鄙的手段拘捕了黃顯聲,并轉押到貴州息烽集中營。1946年7月,黃顯聲又被轉押到重慶歌樂山下的中美合作所。1949年11月27日,國民黨特務在敗逃前將黃顯聲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