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晟昕
晶狀體超聲乳化聯合前房角分離術對伴有白內障的慢性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效果
丁晟昕
目的分析晶狀體超聲乳化聯合前房角分離術對伴有白內障的慢性閉角型青光眼的療效。方法42例伴有白內障的慢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42眼),均接受晶狀體超聲乳化聯合前房角分離術進行治療。隨訪3個月,對治療前后的最佳矯正視力、前房角、前房深度以及眼壓等指標進行觀察對比。結果隨訪3個月發現,患者的最佳矯正視力(0.70±0.09)提高、眼壓(15.38±4.73)mm Hg(1mm Hg=0.133 kPa)明顯下降、前房深度(3.55±0.31)mm加深,對比治療前(0.27±0.08)、(44.89±5.26)mm Hg、(1.42±0.27)mm,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后前房角明顯改善(P<0.05)。手術后未出現嚴重的并發癥。結論晶狀體超聲乳化聯合前房角分離術對伴有白內障的慢性閉角型青光眼能夠改善患者視力、控制眼壓,具有很高的療效與安全性,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研究和推廣。
晶狀體;超聲乳化;前房角分離術;白內障;慢性閉角型青光眼
青光眼和白內障是目前造成失明的重要眼科疾病,我國青光眼的發生率為0.21%~1.64%[1],對患者健康構成較大的威脅。青光眼眼壓上升為主要表現,而前房角和虹膜發生粘連、房水的循環不暢為主要原因,因此,通過分離粘連的前房角、控制眼壓對于治療青光眼具有一定的作用。晶狀體超聲乳化手術是目前應用廣泛的青光眼手術,本院在此基礎上聯合前房角分離術對伴有白內障的慢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進行治療,獲得很好的成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42例伴有白內障的慢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42眼),所有患者均通過裂隙燈顯微鏡、前房角鏡、眼底檢查等方式確診,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齡59~83歲,平均年齡(71.5±8.4)歲;所有患者均無眼部外傷史或其他并發癥,排除心肺與肝腎功能異常的患者;排除全身高血壓患者、免疫性疾病的患者等。
1.2 方法 手術之前對患者進行散瞳,進入手術室之后協助患者采取仰臥位,消毒鋪巾之后使用開瞼器予以開瞼處理,局部應用鹽酸丙美卡因進行表面麻醉;隨后與3點位行角膜透明緣輔助切口,右上象限中行透明角膜切口,長度控制在2.8mm,隨后在患者前房中注入適量的粘彈劑,使用撕囊鑷進行環形撕囊,將晶狀體皮質與核進行分離,通過超聲乳化儀將晶狀體核吸出之后抽吸皮質;隨后于虹膜根部注射粘彈劑將前房角撐開,一邊緩慢推注一邊向下對虹膜根部進行下壓,確保前房角粘連的位置完全分離開來;然后在囊袋中植入親水性的丙烯酸折疊式人工晶狀體,使用注吸頭進入前房并靠近前房角,利用灌注液對前房角進行沖刷,價差粘連較為嚴重的的區域,吸引向心性牽拉以實現前房角分離,分離完成之后對殘留的粘彈劑進行清理。手術結束之后應用地塞米松眼膏對術眼進行抗感染治療,常規包扎。
1.3 評價指標 對患者進行為期3個月的隨訪,分析治療前后最佳矯正視力、前房角、眼壓以及前房深度等指標,并觀察并發癥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的各項指標比較 治療前患者最佳矯正視力為(0.27±0.08),手術后3個月提高到(0.70±0.09)(P<0.05)。治療前患者眼壓為(44.89±5.26)mm Hg,治療后降低為(15.38± 4.73)mm Hg(P<0.05)。其中有10例患者的眼壓>21mm Hg,給予馬來酸噻嗎洛爾滴眼液進行改善,癥狀改善不明顯的患者聯合布林佐胺滴眼液治療,均維持到正常的眼壓。治療前,42例患者通過前房角鏡檢查診斷為窄Ⅱ的有2例(4.76%)、窄Ⅲ的30例(71.43%)、窄Ⅳ的10例(23.81%);通過治療,隨訪3個月發現前房角鏡檢查診斷為窄Ⅰ的有37例(88.10%)、窄Ⅱ的5例(11.90%),無一例窄Ⅲ和窄Ⅳ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治療前前房深度為(1.42±0.27)mm,治療后3個月增加到(3.55±0.31)mm(P<0.05)。
2.2 手術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42例患者手術后第1天出現角膜水腫10例,發現癥狀后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進行治療,給藥3~4次/d,水腫癥狀明顯消退;42例患者均未出現前房積血、脈絡膜脫離以及睫狀環阻塞性青光眼等嚴重并發癥,恢復情況良好。
青光眼的發病愿意按主要在于原發性前房閉鎖造成眼壓上升,可能伴隨有青光眼性視盤改變或者視野損害。隨著病情的進展,可能出現前房角粘連現象,小梁損傷也逐漸發展病加重。晶狀體因素在青光眼發病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集裝提的厚度逐漸增加、位置也發生前移,晶狀體虹膜的接觸面積逐漸增加導致瞳孔阻滯,而房水的流出受到阻礙進而導致眼壓上升。基于這一發病機制,通過解除晶狀體的發病因素能夠緩解瞳孔阻滯,進而加深前房的深度、增加前房角的寬度,有助于改善病情,促進小梁恢復,防止對視力造成進一步的損傷。
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現象也非常常見,二者相互作用可能進一步加中病理損傷,對視力造成極大的不利影響。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進行治療是改善病情的重要手段,目前治療伴隨白內障的慢性閉角型青光眼的主要手術方案有三種。①青光眼濾過手術,病情穩定之后再應用白內障手術治療,但是分次治療耗費的時間與經濟成本均較高,且病程進展會進一步加重對視力的損傷,等到行白內障手術的時候可能以及無法改善視力[2]。②白內障青光眼聯合手術,該方案的治療效果好、能夠顯著控制眼壓、促進視力康復。但是該手術方案治療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部分患者可能出現過低眼壓、濾過泡消失等并發癥,不利于病情改善。③晶狀體超聲乳化手術聯合前房角分離術,本組患者選擇該術式治療能夠將患者自身較厚的晶狀體摘除,置入人工晶狀體從而增加前房的深度,從根本上解決瞳孔阻滯和房水循環不暢的問題,降低眼壓的同時提高患者的視力[3]。同時還能夠改善前房角結構,防止單純手術后睫狀環阻塞性青光眼。手術中的超聲波震蕩還能夠改變血-房水屏障,有助于房水的順利排出。本組42例患者治療后最佳矯正視力由手術前的(0.27±0.08)上升為(0.70±0.09);同時,眼壓明顯下降、前房深度加深、前房角顯著改善(P<0.05)。
綜上所述,晶狀體超聲乳化聯合前房角分離術對伴有白內障的慢性閉角型青光眼的療效好、安全性高,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研究和推廣。
[1]朱靖,趙偉,邵珺,等.單純房角分離術和超聲乳化聯合房角分離術治療慢性閉角型青光眼遠期療效比較.中華實驗眼科雜志,2013,31(10):964-967.
[2]趙俊穎,陸國生.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聯合前房角分離術治療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11,33(8):603-605.
[3]李哲清,李利艷.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聯合前房角分離術治療合并閉角型青光眼的白內障.中國中醫眼科雜志,2012,22(6): 430-43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0.029
2016-09-22]
116200 大連市普蘭店區中心醫院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