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貝
探討乳腺癌門診誤診誤切后保乳手術的可行性
梁貝
目的分析和研究乳腺癌門診誤診誤切后行保乳手術的可行性。方法5例在門診被誤診誤切的乳腺癌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5例患者被確診為乳腺癌后均要求行保乳手術治療,將其治療方法與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5例患者中,4例行保乳手術治療;1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治療。1例患者術后出現切口感染癥狀,發生率為20.0%,經對癥處理后,痊愈出院。住院治療時間6~9 d,平均時間(7.2±0.8)d。遠期療效:1~4年生存率為100.0%;5年生存率為80.0%。4例行保乳手術治療患者術后乳房美學效果:乳房外觀優2例,良1例,差1例,優良率為75.0%。結論乳腺癌在門診誤診誤切患者多數為乳腺癌早期患者,對其行保乳手術治療具有可行性,在掌握手術適應證、規范腫瘤切除范圍及術后給予個體化綜合治療基礎上,可獲得顯著療效,值得臨床借鑒與推廣。
乳腺癌;門診;誤診;誤切;保乳手術;可行性
乳腺癌在臨床是較常見疾病類型,其發病率較高。據相關資料統計[1]:我國乳腺癌發病率已位居女性惡性腫瘤首位。由于乳腺癌患者早期癥狀與其他乳腺疾病區別較小,極易導致門診誤診、誤切情況發生。以往,當切除后的乳腺組織經病理切片確診乳腺癌后,患者需再次入院行乳腺根治術治療。但近些年來,隨著人們對乳腺癌研究不斷深入,大量研究結果證實[2]:擴大手術切除范圍并不能有效控制腫瘤細胞播散。因此,保乳術成為了目前早期乳腺癌患者常用術式。本文選取乳腺癌在門診被誤診誤切患者5例,將其治療方法與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3月~2011年3月乳腺癌在門診被誤診誤切患者5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患者均為女性,年齡35~57歲,平均年齡(45.6±4.2)歲;腫瘤長徑1~2cm,平均腫瘤長徑(1.3±0.8)cm;患者門診手術至入院時間4~11 d,平均時間(5.3±0.6)d。入選標準:有保乳手術要求患者;身體狀況可完成術后綜合治療患者。
1.2 手術方法 患者麻醉方式選用局部麻醉或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仰臥位,于乳暈皮下注入1.0%美藍達4~5ml,以了解腋下淋巴結轉移情況,待6~8min后,行手術治療,具體方法為:拆除切口處縫合線,確認切口位于腫瘤組織正上方后,撐開原切口,距切口緣做2cm梭形切口,采用電刀將距原切口邊緣約2cm乳腺組織完整切除,若切口有偏差,應調整切除病灶位置與范圍。另于腋窩處做3~4cm切口,剝離脂肪找尋到被美藍染色的淋巴結,將其取出,與切除乳腺組織一并送至病理科進行病理學檢驗。當檢驗結果報告四緣組織癌細胞檢測呈陰性且淋巴結未轉移時,可縫合切口完成手術操作;若檢驗結果報告四緣組織癌細胞檢測呈陽性時,可擴大切除范圍;若檢驗結果報告淋巴結有轉移時,可改為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治療。
術后綜合治療方法:①術后化療:患者術后1~2周,根據患者病理檢測結果,給予應用CMF、CEF、TAC等化療方案進行治療,患者化療周期均為4~6個療程。②術后放療:化療結束后,對患者進行乳房常規適形放射治療,放射劑量為45~50 Gy;瘤床增加10 Gy,患者放療周期為1個周期。③內分泌與靶向治療:根據患者經期情況,未絕經者給予他莫昔芬治療,已絕經者給予芳香化酶抑制劑治療,患者服藥治療時間均為5年。
1.3 療效評定標準 患者術后美學效果判定標準[3]如下。優:術側乳房在外形、手感、皮膚顏色等方面與對側乳房無明顯性差異,雙側乳房對稱且乳頭水平差距<2cm。良:術側乳房在外形、手感、皮膚顏色等方面與對側乳房有較明顯差異,雙側乳房對稱,但乳頭水平差距在2~3cm。差:術側乳房外觀、手感較差,雙乳不對稱,乳頭水平差距>3cm。
5例患者中,4例行保乳手術治療;1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治療。1例患者術后出現切口感染癥狀,發生率為20.0%,經對癥處理后,痊愈出院。患者住院治療時間6~9 d,平均時間(7.2±0.8)d。患者遠期療效:患者1~4年生存率為100.0%;5年生存率為80.0%。4例行保乳手術治療患者術后乳房美學效果:乳房外觀優2例,良1例,差1例,優良率為75.0%。
目前,雖然我國醫療水平有了很大進步,乳腺癌在臨床誤診率明顯降低,但由于受醫療條件、醫師業務水平、患者經濟條件影響,致使乳腺癌在門診誤診、誤切現象仍有存在[4-6]。乳腺腫塊切除后,需經3~4 d經病理學檢驗才可有明確診斷結果,當患者被確診乳腺癌后,一般情況醫師均要求患者重新入院接受再次手術治療。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是近些年來治療早期乳腺癌常用術式,其是在保留胸大肌前提下,將乳腺組織、乳腺周圍脂肪組織及腋窩、鎖骨下脂肪組織及淋巴結進行切除的一種治療方法,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與乳腺癌擴大根治術相比在對機體損傷方面雖然較輕,但其仍需破壞乳房外形與功能,嚴重影響患者術后身心健康。近些年來,隨著保乳術在臨床廣泛應用,其近期與遠期療效已經得到了臨床醫師與患者認可。乳腺癌在門診被誤診誤切病例均為乳腺癌早期病例,乳腺腫塊長徑在1~2cm,其為該類患者選擇保乳術提供了較有利條件,使該類患者行保乳術治療成為可能。
本次研究5例患者中,經美藍注入后,可準確尋找出哨兵淋巴結,對其進行病理學檢測,可準確判定出淋巴結是否存在轉移情況。據相關資料報道[7]:哨兵淋巴結檢測結果可做為判斷淋巴結是否有轉移有效標準,其準確率可達98%。由于在門診被誤診、誤切患者的原乳腺腫瘤已做了局部切除術,因此,對乳腺組織內淋巴引流網已產生較大損害,故本組病例采用乳暈皮下注射方法,有效提高了哨兵淋巴結檢出率。本組病例中,有1例患者哨兵淋巴結檢測為陽性,術中及時改變了手術方案,對其進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治療,患者預后效果較好。
從本次研究結果看,患者術后5年存活率為80.0%,其與相關報道相近[8],這一結果提示:對于門診誤診、誤切乳腺癌病例采用保乳術治療是安全可行的,不僅可確保手術治療有效性,而且更利于保證患者術后身心健康,其對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1]丁小紅,李潔,趙艷,等.82例乳腺癌保乳手術臨床分析.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4,24(11):105-106.
[2]許睿,錢軍.乳腺癌保乳手術的安全切緣.國際腫瘤學雜志,2016,43(6):458-461.
[3]馮立中.乳腺癌保乳手術28例臨床治療分析.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1(7):1141-1144.
[4]郭維德.研究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治療42例臨床效果.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2):64-65.
[5]劉振國.20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的療效分析.醫學信息,2014,24(37):357.
[6]張志剛.早期乳腺癌保乳術的臨床治療.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34):123.
[7]鄧宏武,周征宇,萬能斌,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的臨床療效及生活質量比較.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2,21(9):1123-1126.
[8]郝靜,林忠民,施勇,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遠期臨床療效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13,28(31):5147-515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0.062
2016-09-27]
529500 陽江市婦幼保健院乳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