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偉
雷貝拉唑結合奧美拉唑在消化性潰瘍治療中的效果研究
劉長偉
目的分析雷貝拉唑結合奧美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效果。方法12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按隨機數字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采用奧美拉唑治療,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雷貝拉唑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48例顯效,9例有效,3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5.0%;對照組30例顯效,13例有效,17例無效,總有效率為71.7%;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出現惡心2例,腹部不適1例,未出現頭暈及食欲不振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對照組出現惡心3例,頭暈1例,腹部不適1例,未出現食欲不振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3%。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服藥1 d后腹痛緩解31例(51.7%),服藥4 d后緩解51例(85.0%),服藥7 d后緩解59例(98.3%),服藥14 d后緩解60例(100.0%);對照組服藥1 d后腹痛緩解9例(15.0%),服藥4 d后緩解25例(41.7%),服藥7 d后緩解49例(81.7%),服藥14 d后緩解58例(96.7%)。兩組患者服藥1、4、7 d腹痛緩解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服藥14 d腹痛緩解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消化性潰瘍患者奧美拉唑聯合雷貝拉唑治療,療效顯著,不良反應較少,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消化性潰瘍;雷貝拉唑;奧美拉唑;臨床效果
消化性潰瘍是臨床最常見的疾病[1]。目前臨床主要采用奧美拉唑、雷貝拉唑等藥物對消化性潰瘍患者進行治療。作者選取12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奧美拉唑聯合雷貝拉唑治療對其治療效果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排除臨床資料不全者、心肝腎多功能不全者、非消化性潰瘍者、未簽署知情同意書者。將患者按隨機數字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0例。實驗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17~68歲,平均年齡(37.5±11.5)歲;病程2個月~5年,平均病程(2.25±1.45)年。對照組男33例,女27例;年齡16~67歲,平均年齡(36.9±11.3)歲;病程2個月~5年,平均病程(2.32±1.37)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治療前1周未曾服用其他診治潰瘍的藥物,并且飲食規律、禁煙酒、情志正常。對照組采用奧美拉唑治療,患者口服20mg奧美拉唑(阿特維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30087)進行治療,1周內2次/d,1周后1次/d,連續治療3周。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雷貝拉唑治療,患者口服10mg雷貝拉唑(晉城海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125)進行治療,1周前2次/d,1周后1次/d,連續服用3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惡心、頭暈、腹部不適、食欲不振)發生情況。觀察兩組腹痛緩解情況,對患者服藥1、4、7、14 d的腹痛緩解情況記錄在案,并作統計學對比。
1.4 療效判定標準 無效:臨床癥狀未改善,潰瘍在胃鏡檢查中與治療前相同。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胃鏡檢查發現潰瘍大部分愈合,縮小>50%。顯效:臨床癥狀消失,胃鏡檢查潰瘍全部愈合,停藥4周沒有復發。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后,實驗組48例顯效,9例有效,3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5.0%;對照組30例顯效,13例有效,17例無效,總有效率為71.7%。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出現惡心2例,腹部不適1例,未出現頭暈及食欲不振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對照組出現惡心3例,頭暈1例,腹部不適1例,未出現食欲不振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3%。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腹痛緩解情況比較 實驗組服藥1 d后腹痛緩解31例(51.7%),服藥4 d后緩解51例(85.0%),服藥7 d后緩解59例(98.3%),服藥14 d后緩解60例(100.0%);對照組服藥1 d后腹痛緩解9例(15.0%),服藥4 d后緩解25例(41.7%),服藥7 d后緩解49例(81.7%),服藥14 d后緩解58例(96.7%)。兩組患者服藥1、4、7 d腹痛緩解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服藥14 d腹痛緩解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醫學科研處在一個不斷的發展與摸索、沉淀與積累、弘揚與探究的過程中,在臨床研究方面,提高消化性潰瘍治療的有效性、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及復發率具有重要意義[2-5]。
消化性潰瘍主要指發生于十二指腸和胃的慢性潰瘍,病因與酸性胃液在黏膜中發揮消化作用有關,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臨床治療長期采用奧美拉唑會提升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耐藥性,而雷貝拉唑是新型的質子泵抑制劑,可阻滯胃酸產生,活化pH的范圍較大,抑制速度快,能夠有效的治療消化性潰瘍[6-8]。本文系報導消化性潰瘍患者運用奧美拉唑聯合雷貝拉唑治療的臨床效果,結果得出奧美拉唑聯合雷貝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效果最佳。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48例顯效,9例有效,3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5.0%;對照組30例顯效,13例有效,17例無效,總有效率為71.7%;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出現惡心2例,腹部不適1例,未出現頭暈及食欲不振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對照組出現惡心3例,頭暈1例,腹部不適1例,未出現食欲不振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3%。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服藥1 d后腹痛緩解31例(51.7%),服藥4 d后緩解51例(85.0%),服藥7 d后緩解59例(98.3%),服藥14 d后緩解60例(100.0%);對照組服藥1 d后腹痛緩解9例(15.0%),服藥4 d后緩解25例(41.7%),服藥7 d后緩解49例(81.7%),服藥14 d后緩解58例(96.7%)。兩組患者服藥1、4、7 d腹痛緩解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服藥14 d腹痛緩解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本研究與向四國等[9]的研究成果一致。
綜上所述,針對消化性潰瘍患者給予其奧美拉唑聯合雷貝拉唑治療,不良反應少,腹痛緩解快,療效顯著,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1]鐘旭江,朱創健.雷貝拉唑與奧美拉唑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消化性潰瘍的療效比較.中國藥房,2011(32):3008-3010.
[2]楊盛艷.雷貝拉唑、蘭索拉唑與奧美拉唑不同用藥方案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療效觀察.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6):287-288.
[3]王迎昕.雷貝拉唑或奧美拉唑三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療效的Meta分析.醫學臨床研究,2012,29(2):252-254.
[4]劉兆之.雷貝拉唑與奧美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比較研究.中國實用醫藥,2011,6(22):126-127.
[5]黃賢,雷圣賢.雷貝拉唑聯合奧美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療效和安全性評價.中外醫學研究,2013,48(22):53-54.
[6]陳衛民,江國榮.雷貝拉唑與奧美拉唑三聯療法在消化性潰瘍治療中的臨床應用.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4):25-26.
[7]楊琳.奧美拉唑與雷貝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療效分析.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2,21(16):121.
[8]鄭健軍.雷貝拉唑、蘭索拉唑與奧美拉唑3種用藥方案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成本-效果分析.海峽藥學,2011,23(8):191-193.
[9]向四國,胡忠金,潘潤洪.雷貝拉唑與奧美拉唑在消化性潰瘍治療中的應用.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0):604-60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0.082
2016-09-21]
116103 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第三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