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霞
急性肺血栓栓塞的臨床特征及護理
劉新霞
目的探討急性肺血栓栓塞的臨床特征以及護理措施。方法回顧性分析45例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臨床資料,總結患者臨床特征并記錄患者治療措施以及護理措施,評估患者護理結果。結果45例患者經過溶栓、抗凝治療后均治愈出院,治愈率100%,治療期間無死亡病例,無出血等嚴重并發癥出現。結論護理人員應該針對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治療需求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確保患者生理、心理的整體健康程度,提升護理全面性以提升患者治療效果。
急性肺血栓栓塞;臨床特征;護理措施;護理效果
肺血栓栓塞簡稱肺栓塞,是一種以各種類型的栓塞阻塞患者肺動脈系統并引發患者呼吸功能、肺循環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其肺血栓栓塞癥、脂肪栓塞綜合征、羊水栓塞癥等多種類型,病情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患者死亡[1]。同時肺血栓栓塞患者診斷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漏診、誤診現象,對患者病情治療、生命安全等均造成嚴重威脅[2]。本次研究將以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為對象,探討急性肺血栓栓塞的臨床特征以及護理措施,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本院接受救治的45例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58.8±7.6)歲。本組患者均給予血氣指標分析以及心電圖檢查、D-二聚體含量檢查、肺動脈CT造影等檢查措施并結合患者臨床癥狀確診為急性肺血栓栓塞[3]。本組患者臨床癥狀均以胸痛、咳嗽、心悸、發熱、呼吸困難以及下肢脹痛等為主,部分患者暈厥,有11例患者出現咳血、胸痛、呼吸困難等三聯癥狀。患者檢查結果顯示其心率均>100次/min、呼吸頻率>25次/min、體溫≥37.5℃,同時患者存在血壓下降、肺部濕啰音等癥狀。有6例患者出現肺動脈瓣區第二心音亢進、頸靜脈怒張以及胸膜摩擦音現象。患者血氣分析以及X線胸片檢查結果顯示,患者血氧分壓(PaO2)均≤80mm Hg(1mm Hg=0.133 kPa),二氧化碳分壓(PaCO2)均≤35mm Hg,pH值均≥7.45,肺泡-動脈氧分壓差則>20mm Hg。
1.2 治療方法 本組患者均給予抗凝治療,給予患者500 IU低分子肝素鈣注射劑皮下注射,于患者腹壁前左右外側皮下組織選擇穿刺點并垂直進針,護理人員將注射時間控制在10~15 s內并每隔12 h注射1次,持續治療7~12 d。給予患者華法林3~4mg/d口服,持續3 d后將用藥劑量穩定在2.5~5.0mg/kg的范圍內,華法林口服與低分子肝素聯合治療5 d,確定患者國際標準化比值(INR)范圍穩定并達到預測治療效果后停止使用低分子肝素鈣,持續給予華法林口服治療3~6個月。
1.3 護理方法
1.3.1 心理護理 急性肺血栓栓塞具有病發迅速、病情兇險的特點,患者治療前經常出現恐慌、緊張、焦慮等多種不良情緒,護理人員于患者入院時就應該全面評估其生理、心理的健康狀態,安慰患者并在確定其病情后迅速給予相關癥狀護理,緩解患者癥狀危害的同時也可緩解其心理緊張程度。護理人員應該與患者進行密切交流,使其了解疾病發展、治療措施、注意事項、預后轉歸等多項內容,了解患者當前心理、生理的變化情況并聯合患者家屬給予其更多的鼓勵、安慰,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促使患者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
1.3.2 癥狀護理 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呼吸、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指標的變化情況,針對有呼吸困難患者要求其立刻臥床休息,根據患者血氣指標異常程度給予其鼻導管或者面罩吸氧,有必要者應該立即給予機械通氣治療。護理人員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并給予靜脈留置針,確保患者引流管通暢,詳細了解患者過往病史并給予對癥治療。
1.3.3 溶栓護理 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舒適的治療環境并調整患者心電監測,做好患者身體鋪墊工作并密切監測其血氧飽和度等指標變化情況,定時監測患者血氣功能指標以便調整溶栓治療參數,保證患者靜脈通道通暢并遵從醫囑給予患者藥物治療。治療期間要求患者體位盡量不要變動,觀察患者牙齦、口腔黏膜是否出現出血以及是否存在黑便、嘔血癥狀,觀察患者穿刺位置是否出現血腫并給予對癥治療。
1.3.4 抗凝護理 護理人員在患者抗凝治療期間應盡量避免其不必要的外科手術操作,要求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以及較好的精神活力,避免患者過度勞累或者出現身體損傷。若患者治療期間有出血癥狀則應該立即停止使用華法林并給予及時處理。護理人員要求患者抗凝治療期間嚴禁使用剃須刀以避免創傷,叮囑若患者出現突發性下肢腫痛或者胸痛、嘔血等癥狀則應該立即前往醫院就診。
45例患者經過溶栓、抗凝治療后均治愈出院,治愈率100%,治療期間無死亡病例,無出血等嚴重并發癥出現。
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臨床癥狀一般缺乏典型性以及特異性,容易出現誤診的情況下對其病情治療均造成不利影響[4]。護理人員在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應遵從醫囑,要求患者進行全面檢查以降低誤診、漏診現象[5]。同時在患者護理期間,護理人員應該密切關注患者臨床癥狀及生命體征指標的變化,定期檢測患者血氣功能指標以調整治療方案,同時積極加強患者護理內容的全面性,加強患者生活中運動、飲食、康復等常規護理措施的質量,觀察患者用藥期間身體、癥狀的變化并及時反饋,確保患者治療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而本次研究中患者均治愈出院,證明護理人員應該針對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治療需求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確保患者生理、心理的整體健康程度,提升護理全面性以提升患者治療效果。
[1]李繼霞.急性肺血栓栓塞癥的臨床特征及護理措施.基層醫學論壇,2014,18(18):2442-2443.
[2]董保英.急性肺血栓栓塞的臨床特征及護理措施.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2):218-219.
[3]謝俊清.急性肺血栓栓塞的臨床特點及護理體會.中國醫學工程,2014,22(6):106.
[4]黃渤.老年與中青年急性肺血栓栓塞癥患者的臨床特征分析.臨床合理用藥,2016,9(1C):94-95.
[5]張彥霞.急性肺血栓栓塞的臨床特征及護理措施.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5,3(1):171-17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0.151
2016-09-02]
467000 中國平煤神馬集團職業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