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麗
新生兒窒息搶救中的護理體會
王淑麗
目的分析新生兒窒息搶救中的護理體會。方法選取45例新生兒窒息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及時給予患兒復蘇搶救處理,并采取整體護理干預,分析患兒恢復情況。結果45例窒息患兒經及時復蘇搶救及整體護理干預后,患兒窒息程度均得到改善,恢復通暢呼吸。結論對新生兒窒息患兒采取及時有效的復蘇搶救措施及整體護理干預,能明顯提高患兒搶救成功率。
新生兒窒息;搶救;整體護理干預
新生兒窒息是導致圍生期新生兒殘疾和死亡的主要疾病,若不及時處理,則會威脅新生兒生命安全[1]。對新生兒窒息患兒應及時采取復蘇干預,恢復患兒通暢呼吸,并采取必要護理干預,改善患兒預后,挽救患兒生命。本文對新生兒窒息患兒采取必要護理干預及復蘇搶救措施,其效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2月就診接受治療的45例新生兒窒息患兒,其中男31例,女14例;早產17例,剖宮產28例,助產10例;出生體重1500~4600 g;患兒經出生后1min新生兒Apgar評分評估,評分<8分。
1.2 治療方法 患兒娩出后需立即給予復蘇搶救,清理口腔、鼻腔分泌物,擺放合適體位,必要時鼻腔插管,維持通氣。輕拍新生兒足底,促使新生兒啼哭,刺激患兒呼吸。若患兒呼吸暫停,及時采取正壓人工通氣呼吸,若心率持續降低,>100次/min,必要時遵醫囑靜脈注射腎上腺素。若患兒無自主呼吸,可采取面罩復蘇器加壓給氧,維持氧流量6~8 L/min。復蘇搶救期間,注意糾正患兒酸中毒,充分正壓通氣,緩慢推注5%碳酸氫鈉,注意患兒心率變化。對于呼吸抑制患兒,適當快速注入納洛酮0.4mg+5%葡萄糖溶液2ml。若呼吸未恢復,可適當追加納洛酮0.2~0.4mg。
1.3 護理方法
1.3.1 密切監測患兒病情變化 患兒經心電監護儀監測時,應加強巡視,密切注意患兒呼吸、心率、血壓、脈搏變化,定時測量并記錄體溫、瞳孔變化,并設置心率、呼吸報警限值。若呼吸無效,行復蘇器加壓給氧。若心率、呼吸頻率或幅度改變,應及時通知醫生處理?;純簭吞K成功后,迅速建立靜脈通路,維持靜脈通暢。置管成功后,適當注入藥物,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置管后,以螺旋帽封管,外敷無菌敷料,以繃帶加壓包扎。置管期間,注意局部皮膚有無感染、出血等現象,維持皮膚干凈、衛生,以免感染。輸液時,注意控制輸液速度。
1.3.2 保暖 護士應及時擦干剛娩出患兒全身的羊水,縮小體表散熱范圍,在合適溫度下復蘇。復蘇成功后,將患兒放置開放暖箱或輻射臺上,根據患兒體重、日齡調節溫度,并定時測量患兒皮膚溫度。注意患兒是否脫水,注意增加液體入量。
1.3.3 喂養 患兒開奶時間適當延長,根據患兒病情、吞咽功能及吸吮力確定喂養方法。吸奶嘴喂養方法適用于具有吸吮及吞咽功能患兒,盡量選擇母乳,初始劑量為1~4ml/(kg·d),喂奶期間注意患兒是否會出現異常情況。體重≤1500 g時,每隔1~2 h進行喂養,體重>1500 g患兒,每隔2~3 h進行喂養,喂養期間逐漸增加喂養含量。吸吮力、吞咽功能較差患兒宜采用滴管喂養,左手托起頭部并偏向一側,以滴管吸取奶液滴入口中,緩慢滴入,以免誤吸。喂奶期間,注意患兒是否出現呼吸改變、嘔吐等異常情況,并及時處理。對反應低下、無吸吮或吞咽功能患兒,宜選擇胃管喂養方法,選擇硅膠胃管經口插入胃部,置管成功后注奶,以無菌注射器吸取注奶,期間注意增加喂奶量。注奶前,以溫水沖洗胃管。
1.3.4 預防感染 患兒復蘇成功后,應放置消毒隔離的嬰兒室內,室內環境需定期消毒,對空氣進行消毒,減少人員探視。室內維持適宜溫濕度,各項操作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規范執行,以免發生感染。
45例窒息患兒經及時復蘇搶救及整體護理干預后,患兒窒息程度均得到改善,恢復通暢呼吸。
新生兒窒息是指產前、產時或產后各種因素導致胎兒缺氧,出現宮內窘迫、呼吸或循環障礙,使胎兒娩出后1min內未建立規律呼吸[2]。若新生兒呼吸未正常建立,則會發生低氧血癥、酸中毒等并發癥,嚴重者甚至會死亡。對嚴重新生兒窒息患兒,臨床及時搶救處理,能恢復通暢呼吸。在對新生兒窒息復蘇搶救時,其關鍵是要保持呼吸道通暢,盡量在最短時間內恢復患兒通暢呼吸,縮短新生兒大腦缺氧時間[3],以免發生并發癥。本次研究中,窒息患兒經及時復蘇搶救及整體護理干預,窒息程度均明顯改善,恢復通暢呼吸。
新生兒窒息患兒經復蘇搶救時,其復蘇基礎是要維持患兒通暢呼吸。窒息患兒無法正常交換氣體,血氧分壓降低,二氧化碳分壓增加等,會加重患兒酸中毒?;純撼掷m呼吸抑制,則會加重患兒缺氧、缺血程度,為避免加重患兒缺氧、缺血程度,復蘇期間注意幫助患兒擺放舒適體位,維持呼吸道通暢,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復蘇期間,注意保暖,適宜溫度能減少患兒耗氧量。
為了降低新生兒窒息發生率,臨床產科應加強產前宣教工作,完善三級婦幼保健網絡,做好產前監護工作,加大新生兒分娩知識,指導產婦自我監護,尤其是對高危產婦,必須掌握正確的產前監護方法,學會胎動監測[4],有利于提早發現胎兒宮內缺氧等癥狀,便于醫護人員及時處理。產婦分娩前,需做好產房、手術室搶救檢查工作,掌握手術復蘇基本知識及復蘇技術,在遇到緊急情況時能及時作出處理。醫護人員在配合搶救時,應注意復蘇成功后護理措施,遇到緊急情況時,醫護人員也應維持鎮定情緒,合理搶救,準確操作。另外在實施各種侵入性操作時,注意是否會出現感染等可能性,以抗生素預防感染,進而確保患兒得到安全健康的恢復。
總之,對新生兒窒息患兒采取及時有效的復蘇搶救措施及整體護理干預,掌握復蘇搶救技術,實施整體護理干預措施,能提高患兒搶救成功率,改善患兒窒息程度。
[l] 孫志華.新生兒窒息的臨床觀察及護理體會.山東醫藥,2011,51(25):22.
[2]吳蘭芳.基層醫院新生兒重度窒息64例的搶救體會.廣東醫學,2010,31(13):1711.
[3]鄭紅,錢月梅,涂靜妝.新生兒窒息搶救與護理體會.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2,18(14):2109-2111.
[4]吳恩純.剖宮產新生兒窒息搶救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z1):9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0.152
2016-09-08]
471500 河南省欒川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