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宇
針刺奇穴腰痛穴配合腰部活動治療急性腰扭傷的臨床體會
張曉宇
目的觀察針刺奇穴腰痛穴配合腰部活動治療急性腰扭傷的臨床效果。方法42例急性腰扭傷患者,均給予針刺腰痛穴配合腰部活動治療,觀察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后,痊愈20例,有效 21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6%,針刺1次15例,針刺2~3次22例,針刺4~7次5例。結論針刺奇穴腰痛穴配合腰部活動治療急性腰扭傷臨床效果顯著。
急性腰扭傷;針刺;腰痛穴;腰部活動
急性腰扭傷中醫認為屬“腰痛”范疇,多由閃扭身軀、持重不當、跌仆及過度扭轉等原因,引起筋脈損傷,經氣運行受阻,氣血壅滯而成,腰扭傷是腰部肌肉、筋膜、韌帶等軟組織因外力作用突然受到過度牽拉而引起的急性撕裂傷,常發生于搬抬重物、腰部肌肉強力收縮時。在臨床診斷上隨處可見,多見于體力勞動者;或者不預期參加運動和勞動而事先又未做熱身準備者發生較為多見,多見于辦公室工作人員。年齡以青壯年為多,男性患者較女性多見。《金匱翼》指出:“瘀腰痛者,閃挫及強力舉重得之。蓋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無不由之。若一有損傷,則血脈凝澀,筋絡瘀滯,令人卒痛不能轉側”。急性腰扭傷的病變范圍包括背腰部至骶髂部的肌肉、筋膜、韌帶等軟組織。常見癥狀為突然腰痛難以忍受,活動障礙,影響正常生活、工作。現通過針刺腰痛穴配合腰部活動治療本病42例,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2016年6月本科42例急性腰扭傷患者。中醫診斷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臨床表現為: ①腰部外傷史;②腰背部棘突兩側或一側劇烈疼痛,腰椎活動受限,保持一定的強迫姿勢;③傷后腰部有響聲或有突然斷裂感,腰部疼痛,不能使勁,動則加重,靜不消除;④腰部僵直,行走、翻身、坐站轉移等主動活動困難; ⑤一般無下肢放射痛,有的患者有下肢牽涉痛,直腿抬高試驗陽性,但加強試驗則為陰性。42例患者中,男30例,女12例,年齡20~60歲。原因為搬挪重物及持物,或者不預期參加運動和勞動而事先又未做熱身準備者而扭傷腰部:①最嚴重者:腰部疼痛劇烈,活動嚴重受限,患者不能站立、行走、坐下,共18例; ②較嚴重者:腰痛勉強能夠站立,腰部活動受限,扶物或扶墻時能行走、坐下,共16例;③輕者:腰部疼痛,能堅持活動,行走,坐下,能忍痛勉強轉腰,共8例。42例患者全部經檢查排除外骨折、腰椎結核、脊柱腫瘤等。
1.2 穴位介紹 腰痛穴:手背,在第2、3掌骨及第4、5掌骨之間,腕橫紋與掌指關節中點處(腕背橫紋下1寸),一手兩穴。解剖:在骨間背側肌中;布有掌背動脈、手背靜脈網;布有掌背神經、指掌側總神經。
1.3 治療方法 常規消毒后,用無菌性一次性針灸針4支,分別斜刺1~1.2寸(30~45°),每穴1針,捻轉至患者有酸脹感。同時囑患者不停活動腰部的旋轉、彎腰、下蹲、跺腳等運動,15~20min/次,1次/d。
1.4 療效評定標準 以《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制定的急性腰扭傷療效評定標準為依據。痊愈:腰部疼痛消失,脊柱活動正常,站立、行走活動自如;有效:腰部疼痛減輕,脊柱活動基本正常,能站立、行走,但仍有輕微疼痛;無效:癥狀無改善。總有效率=(痊愈+有效)/總例數×100%。
治療后,痊愈20例,有效 21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6%,針刺1次15例,針刺2~3次22例,針刺4~7次5例。
急性腰扭傷,在中醫病癥中,屬腰痛傷筋范疇,多因突然損傷,閃挫跌仆,經筋絡脈受損,或因各種原因引起體位不正,致氣滯血瘀,脈絡受阻,不能榮養腰部所致腰痛。腰為腎之外候,諸脈多貫于腎而絡于腰背。腰痛與腎及腰脊部經脈、經筋、絡脈病損相關[2]。《金匱翼》載:“瘀血腰痛者,閃挫及強力舉重得之。蓋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無不由之,若一有損傷,則血脈凝澀,經絡壅滯,令人卒痛不能轉側,其脈澀,日輕夜重是也”。在日常生活和活動過程中,搬挪重物、持物不慎、腰部過伸以及腰部自前傾位猛然伸直起立時,容易引起肌肉、筋膜、肌腱、韌帶等損傷,也容易引起椎間小關節的錯位等。中醫認為,經脈、關節損傷,致氣血運行受阻,經絡受阻,氣血壅滯局部而成,以致腰部活動受限。受傷組織由于疼痛或反射性痙攣保護,造成肌肉僵硬,腰部各方向運動等活動均受到限制,疼痛多呈放射痛[3]。
普通針刺具有疏通經絡,行氣止痛,活血化瘀,溫經散寒之功。腰痛穴,主治急性腰扭傷。針刺局部穴位,通過穴位、經絡刺激來緩解局部肌肉痙攣,從而改善腰椎小關節功能紊亂、活動受限以及疼痛等癥狀;同時在普通針刺穴位止痛的前提下,配合做腰部主動運動訓練,通調氣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進而調節扭傷局部的氣滯血瘀現況,修復腰部關節的錯位、筋膜等組織的功能紊亂,從而達到治療腰部疾病的效果。而針刺腰痛穴、后溪穴、委中穴、承山穴、水溝穴等穴位均有治療急性腰扭傷的作用,后溪穴位置:微握拳,第5掌指關節尺側的掌橫紋處,赤白肉際之間。也就是小拇指外側橫紋處,委中穴位置位于人體的腘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承山穴位于人體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與昆侖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即是[4]。水溝穴位于鼻下、上嘴唇溝的上三分與下三分交界處。上述幾穴均有治療腰痛的作用,但或操作不便或操作時患者過于痛苦。腰痛穴則不同。
腰痛穴:位于手背第2、3掌骨及第4、5掌骨之間,腕橫紋與掌指關節中點處(腕背橫紋下1寸),一手兩穴,共4個穴。主治急性腰扭傷。腰痛穴不屬經穴,為經外奇穴,具有調氣血逆亂,氣血受阻之功。按照十二經脈學說,手是經脈之氣生發布散之處,臟腑、組織、器官在手部均有相應的反應點,而腰痛穴就是急性腰扭傷在手部的反應點。針刺腰痛穴可疏通經絡,疏散腰扭傷部的氣滯血瘀,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且配合腰部活動,可恢復腰部小關節輕微移位,達到迅速恢復的效果。腰部做主動活動(如慢蹲、轉腰、前屈、側屈等動作)時必須熟練掌握動作要領,只因做到要領動作之時,正是疏通“不通則痛”的正確時機,要領所在,從而達到通而不痛。此方法為遠距離取穴,此方法具有取穴少、見效快,療效好,經濟、安全,簡便易行,便于應用,且治療效果顯著,值得廣泛應用。皇帝內經中早就有文獻記載,運用針灸療法治療急性腰扭傷。針刺奇穴腰痛穴配合腰部活動治療急性腰扭傷在臨床上經多方認證,值得廣泛應用。
例1:男,50歲,建筑工人,就診于2014年8月20日,患者自訴:晨起,搬水泥時,因用力過猛致腰部疼痛難忍,不能站立,來本科就診。X線片排除骨折等,查體:腰4棘突旁左側壓痛,肌肉痙攣僵硬。立即予以針刺腰痛穴治療,捻轉至酸脹感,并囑患者輕微活動腰部,逐漸加大活動范圍,期間5次行針,20min后,患者疼痛基本消失,活動基本正常。
例2:男,35歲,辦公室人員,就診于2016年4月12日,患者自訴:11日晚,因拖地用力不慎而致腰部劇烈疼痛,活動受限,不能起床。次日來本科就診,可扶墻慢走,不能上下床。查體:腰4、5棘突旁左側壓痛,腰肌痙攣。給予針刺腰痛穴治療,并囑患者活動腰部,緩慢前蹲、左右旋轉腰部、彎腰等,期間捻轉針3次,15min后,患者疼痛減輕,可獨立步行。連續針刺3 d 后,患者痊愈。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46.
[2]黃建忠.針刺腰痛穴配合腰部活動治療急性腰扭傷的臨床研究.廣州中醫藥大學,2012.
[3]黃捷佳.針刺水溝穴、腰痛穴配合推拿手法治療急性腰扭傷86例.河北中醫藥學報,2010,25(4):36.
[4]鄭翔凌.針刺腰痛穴治療急性腰扭傷.光明中醫,2006,21(2):5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0.176
2016-09-07]
137000 吉林省白城中心醫院康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