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康,王春華,遲文成
(1.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2.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
從情志論甲狀腺癌與乳腺癌發病相關性
姜家康1,王春華2,遲文成1
(1.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2.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關鍵詞]甲狀腺癌;乳腺癌;情志;病機相關性
1896年Beatson嘗試利用甲狀腺的提取物治療乳腺癌,并使其病情和臨床癥狀得以顯著緩解,隨后有研究指出甲狀腺癌與乳腺癌的發病存在一定的相關性[1]。
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甲狀腺癌與乳腺癌發病存在一定的相關性。Chen等[2]對299 525例乳腺癌患者和23 080例甲狀腺癌患者進行了系統性的回顧性分析,同時患有甲狀腺癌和乳腺癌的患者有365例,先發乳腺癌患者患甲狀腺癌的相對危險度為0.99(95%CI0.81~1.18),而對于先發甲狀腺癌患者患乳腺癌的相對危險度為1.18(95%CI1.04~1.33)。另外一項美國安德森癌癥中心統計41 686例乳腺癌患者及3 662例甲狀腺癌患者(1944年至1997年),先發甲狀腺癌患者再患乳腺癌的概率較正常人群高。
臨床研究發現先后罹患甲狀腺癌和乳腺癌的病例并非偶然,EB病毒、碘元素、性激素及甲狀腺激素水平的紊亂等已成為西醫領域研究兩者之間關系的熱點,但具體通過何種渠道,存在什么樣的聯系尚無明確結論。許多研究[3]發現女性甲狀腺癌組織中雌激素受體和孕激素受體陽性率均高于男性,雌激素有可能通過上調甲狀腺組織中的受體水平,影響甲狀腺組織的生長,并通過調節其受體的水平而影響甲狀腺細胞的增殖;甲狀腺激素受體速派下降或基因突變在很多惡性腫瘤中很常見,Martinez-Iglesias等[4]將TRβ重新引入TRβ表達缺失的肝癌和乳腺癌細胞內,發現2種腫瘤細胞均發生了明顯的退縮。
流行病學及臨床研究提示甲狀腺癌和乳腺癌的發病必然存在一定聯系,且其嚴重危害女性健康,探討兩者發病的相關性機制已迫在眉睫。本文遵從現有研究,將從中醫情志方面對其做以簡單論述,旨在為其臨床治療稍盡綿薄之力。
1甲狀腺癌與乳腺癌的情志致病
1.1情志致病的病機文獻溯源及其時代新知祖國醫學將甲狀腺癌歸屬于“癭瘤”范疇。宋朝陳言的《三因極一病癥方論·癭瘤證治》明確提出“堅硬不可移者,名曰石癭;皮色不變,即名肉癭;筋脈露結者,名筋癭;赤脈交絡者,名血癭;隨憂愁消長者,名氣癭”。由此可見“石癭”的命名多與癥候相關,觸之凹凸不平、堅硬如石,與現代醫學的甲狀腺癌類似。對于本病的病因病機在古籍中多有論述。隋朝巢元方《諸病源候論·癭候》:“癭者,由憂恚氣結所生”。皇甫謐在《針灸甲乙經》中指出“氣有所結發瘤癭”。《外科正宗·癭瘤論》認為:“夫人生癭瘤之癥,非陰陽正氣結腫,乃五臟瘀血,濁氣,痰滯而成”。《濟生方·癭瘤證治》:“夫癭瘤者,多因喜怒不節,憂思過度,而成斯疾焉。大抵人之氣血,循環一身,常欲無滯留之患,調攝失宜,氣凝血滯,為癭為瘤”。
乳腺癌在古籍中多被稱為“乳巖”、“乳石癰”、“乳栗”等。南宋朝陳自明所著《婦人大全良方》首次出現“乳巖”之名。朱丹溪在《濟陰綱目》中提出:“(婦人)不得于夫,不得于舅姑,憂愁郁遏,時日積累,脾氣消沮,肝氣橫逆,遂成隱核,乳魚棋子,不痛不癢,十數年后,方位瘡陷,名曰乳癌”。《醫略存真》指出:“乳巖,乃七情致傷之癥,以憂思郁怒,氣積肝胃而成。氣滯于經則脈絡不通,血亦隨之凝泣,郁久化火,腫堅掣痛”。
文獻追溯,甲狀腺癌與乳腺癌的發病均與情志密切相關。在正虛的基礎上,情志不遂,憂恚氣結,厥陰經腑首當其沖,經氣不利,精血津液失于常度,成痰、成飲、成濕、成瘀,滯而化熱,痰、濕、瘀、滯、熱、結經阻絡,久之血敗肉腐,疾病乃生。對此,現代醫學在繼承經典和總結臨床的基礎之上提出了“癌毒”理論,得到業界人士的廣泛認可。周仲英認為:“癌毒”是人體臟腑功能失調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特異性致病因子,具有增生性、浸潤性、復發性、流注性等特性[5]。姜家康認為:正虛毒結為致癌之根本,“肝之癌毒”源于肝郁脾虛,局部瘀、滯、痰、濕,日久合而化熱,熏蒸肝膽,血敗肉腐,終成“肝之癌毒”[6]。
1.2情志與精神心理因素隨著現代醫學的迅猛發展,中醫情志與惡性腫瘤關系的研究內容亦愈加豐富。中醫情志與現代醫學所指的精神心理因素相類似,負性情緒長期存在于人體或超出生理調節范圍,便會引起心理功能、身體素質、家庭與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異常,甚者會誘發精神疾患。現有研究顯示心理應激可導致癭瘤,身體狀況的異常會出現精神障礙。張露瑩等[7]在研究中發現乳腺癌患者抑郁情緒發生率高達89%,焦慮情緒發生率為78%,其焦慮抑郁程度明顯高于正常人。
情志因素對甲狀腺及乳腺癌的發生、發展和預后影響甚大,中醫素有“七情致病”之說,其病機多屬氣機失常。肝主疏泄,調情志,是人體情志活動的主要場所,情志失常,肝為其主要殃及臟腑,從經絡來看,則責之于足厥陰經。
2足厥陰經與甲狀腺、乳腺癌相關的理論依據
2.1解剖位置相關《靈樞·經脈》載:“肝足厥陰之脈,起于大趾叢毛之際,環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后,上入吭嗓,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足厥陰肝經與足少陽膽經表里絡屬,在足大趾叢毛處相接,其經筋分布與經脈循行路線基本一致,皮部為足厥陰經脈循行路線及其附近的體表部位。
十二正經對氣血的運行起主導作用。足厥陰經涉及面廣,氣血運化的動態平衡在其相關經絡、臟腑及其絡脈、經筋和皮部之間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引起相關臟腑、經脈間以及經脈與臟腑間的連鎖反應。故厥陰氣血的盛衰不僅會影響相關臟腑的病變,同時也與經脈循行所過之處的病變密切相關。甲狀腺位于頸前甲狀軟骨和氣管環的兩側,乳腺位于胸前,審經脈循行,兩者皆位于其上,厥陰經病變可殃及甲狀腺、乳腺。
2.2生理、病理相系足厥陰肝經多血少氣,貫穿上下,會通陰陽及奇經八脈,五行屬木,調達疏暢,主疏泄,具有疏通暢達全身氣機的作用。
2.2.1調暢情志精、氣、血、津液為化神之源。《素問·六節藏象論》:“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情志活動依賴氣血的正常運行,足厥陰肝經可調節全身氣機以維持氣血津液的正常運行,進而影響情志活動。此外,情志病與腦相關,“腦為元神之府”至為清靜,頭為諸陽之會,陽盛則熱,易擾腦府。足厥陰肝經“與腦會于巔”屬陰而行陽,陰陽對立制約,以保證元神之府清靜無擾[8]。甲狀腺癌與乳腺癌的發病與情志密切相關,前已說明,在此不再贅述。
2.2.2調節全身氣、血、津液的代謝足厥陰肝經助肝疏泄、上注肺調宗氣、挾胃交足太陰脾經暢達中焦氣機以調暢全身氣機。其次,肝經多血,調節全身血液的運行和分布,正如《靈樞集注·厥論》記載:“厥陰肝經主血”。這與肝主藏血、調節血量的功能密切相關。最后,足厥陰肝經調節全身的水液代謝。機體水液代謝本在肺、根在腎、制在脾。厥陰經脈上注肺,交于少陰太陰,可通過肺脾腎三臟調節水液代謝;“三焦者決讀之官,水道出焉”,肝氣可疏利三焦之水道[9],使水液運行暢通無阻;膀胱的開合離不開肝經的疏泄,“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開合有度,出納有常;“肝足厥陰之脈,過陰器,抵小腹”,肝經與前陰的關系亦極為密切,其又是全身水液代謝的必經之路,經脈所過,主治所及,前陰小便有病可從厥陰治之。甲狀腺與乳腺癌本屬正虛毒結,氣血津液運化失常,繼而成毒蘊于局部,肝經既主疏泄,調節全身氣血津液代謝,故其發病妄不可不談肝經。
2.2.3調沖任“沖脈為十二經脈之海”、“沖為血海”,滲諸陰陽,容納十二經脈及五臟六腑之氣血;“任主胞胎”,與陰脈相系,調節陰經氣血。沖任二脈同源相資,與女子經、帶、胎、產、乳密切相關。足厥陰經“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沖任二脈皆出于會陰,三者脈氣相通,沖任隸屬于肝,肝脈過陰器,協調沖任。乳腺生理、病理與肝經關系密切自不必說。甲狀腺病變多有情志、經、孕、產的異常,中醫的肝包括甲狀腺,病理與沖任失調有關,借此說明肝經與甲狀腺病變密切相關。
3從足厥陰經看甲狀腺與乳腺癌的發病
乳腺癌發病自厥陰辯證自古就有。朱丹溪在《格致余論》中指出:“乳子之母,不知調養,怒忿所遂,郁悶所遏,厚味所釀,以致厥陰之氣不行,故竅不得通,而汁不得出,陽明之血沸騰,故熱甚而化膿”,認為肝經郁滯、陽明熱盛均可導致乳巖的發生。厥陰肝太陰脾脈氣相通,脾胃表里絡屬,厥陰木氣疏泄不及,氣郁克脾(胃),亦或木氣依賴土氣才得以條達,土雍木郁。正如《四圣心源》所說:“抑遏乙木發達之氣,生意不遂,故郁怒而克脾土。而木氣不達,實賴土氣以達焉。蓋厥陰肝木,生于腎水而長于脾土,水寒土濕,不能生長木氣,則木郁而風生”。即所謂土雍木郁,或厥陰失疏,克脾擾胃都會打破經絡之間相互為用、相互協調的關系,繼而氣、血、津液的生成和運化失常,成瘀、成痰、成飲。女性乳頭屬厥陰肝經,肝絡遍布胸脅,乳房屬胃,為氣血所養,痰、濕、瘀、滯、熱隨經絡蘊于乳腺局部,日久生陽化火,血敗肉腐而成乳腺之“癌毒”。
甲狀腺癌隸屬于癭病范疇,明朝江瑾在《名醫類案》中指出:“癭之病機在于少陽厥陰肝膽因郁怒痰氣所成”。肝膽經表里絡屬,肝經屬乙木,膽經屬甲木,陰陽協調升降有序,相火敷布,溫煦長養,以助生機。肝膽主乎疏泄為升降之樞,且肝取決于膽,膽的功能居主導地位,正如《素問·奇病論》所述:“夫肝者中之將,取決于膽,咽為之使”。少陽相火的輸布有賴肝氣的調達,情志不及,厥陰不利,病及少陽,少陽經多氣少血,氣多必郁,郁而化熱,相火妄動,煎灼真陰,煉津為痰,膽以咽為使,郁而不發,痰火結聚局部;此外,據五行生克,乙木郁而亢逆,乘土邢金,戊土不降,辛金不斂,則少陽逆行。如《四圣心源》所述:“甲木之降,由于辛金之斂,辛金之斂,緣于戊土之右轉也”。少陽相火上炎,肝膽相合,經氣雍塞,瘀熱摶結。痰火瘀熱結聚,循經而作,甲狀腺與厥陰經脈相系,易侵易擾。
由此可見,甲狀腺癌與乳腺癌發病具有相關性可明,無論從解剖位置還是生理、病理方面其發病都與足厥陰經密切相關。正虛為先,情志已傷,郁結盤塞,厥陰肝經性喜條達而惡抑郁,首為其害,及其傳化乘除,殃及其它,氣郁成痰,痰凝致瘀,痰瘀膠結,易從火化而成熱毒,痰瘀熱毒肆虐,耗氣傷陰,陰損及陽,陰陽離決,精氣乃絕。從中醫角度闡明二者發病的相關性理論,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新的思路,亦體現中醫“異病同治”的獨特優勢。
參考文獻:
[1]Beatson G.On the treatment of inoperable cases of carcinoma of the mamma:suggestions for a new method of treatment, with illustrative cases[J].Lacent,1896,2:104-110.
[2]Chen AY, Levy L, Goepfert H, et al.The development of breast carcinoma in women with thyroid carcinoma[J].Cancer, 2001,92(2):225-231.
[3]Banu SK, Govindarajulu P, Aruldhas MM.Testosterone and estradiol up-regulate androgen and estrogen receptors in immature and adult rat thyroid glands in vivo[J].Steroids, 2002,67(13-14):1007-1014.
[4]Martínez-Iglesias O, Garcia-Silva S, Tenbaum SP, et al.Thyroid hormone receptor beta1 acts as a potent suppressor of tumor invasiveness and metastasis[J].Cancer Res, 2009,69(2):501-509.
[5]陳四清.周仲瑛教授從癌毒辨治腫瘤經驗[J].新中醫,2004,36(2) :7-9.
[6]姜家康,陳瑞睿,劉洪星,等.關于“肝之癌毒”理論的簡述[J].中醫藥信息,2012,29(4):12-13.
[7]張露瑩,尚文娟,戴總孝,等.對乳腺癌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研究及心理倫理干預[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9,22(6):23-24,30.
[8]虎力.針灸治療抑郁癥理論基礎初探[J].國醫論壇,2007,22(5):15-17.
[9]胡素敏,黃存垣.縱談“肝主疏泄”[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1998,10(2):68-70.
(收稿日期:2015-10-11)
[中圖分類號]R736.1;R73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412(2016)02-0183-03
DOI:10.3969/j.issn.1673-5412.2016.02.033
作者簡介:姜家康(1964-),男,博士,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西醫結合治療惡性腫瘤的研究。E-mail:jiakang120@sina.com通信作者:王春華(1988-),女,碩士,主要從事中西醫結合治療惡性腫瘤的研究。E-mail:3056412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