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曉靜
·論著·
神經節苷脂治療腦梗死緩解期的臨床療效評價
欒曉靜
目的探討神經節苷脂對腦梗死緩解期的臨床療效。方法40例緩解期腦梗死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應用神經節苷脂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10 d后觀察組神經功能缺失評分(NIHSS評分)為(16.2±3.7)分,治療20 d后為(12.1±3.9)分,低于對照組的(18.7±3.9)、(16.0±4.4)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漿粘度和纖維蛋白原值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神經節苷脂治療緩解期腦梗死患者療效較好,對神經功能有一定保護作用,應當推廣。
腦梗死;神經節苷脂;臨床療效
腦梗死是多種原因引起腦部血液供應障礙,腦組織局限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組織壞死或腦軟化,是神經內科的常見病、多發病。臨床多表現為口眼歪斜、失語、偏癱等。急性腦梗死患者經溶栓、快速神經恢復等治療后進入一個較長的緩解期,這一階段以促進神經細胞功能的恢復、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改善血流狀態為主。神經節苷脂是促進神經細胞功能恢復比較理想的藥物,大量臨床研究證實其對腦梗死后神經功能恢復收效甚好[1]。本院神經科采用神經節苷脂治療緩解期腦梗死,取得良好效果,試驗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2月就診于本院神經科的40例腦梗死緩解期患者為研究對象,參照1995年中華神經科學會關于《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與腦梗死相關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 ①符合腦梗死診斷標準;②入院后經頭顱CT、磁共振成像(MRI)明確腦梗死者;③既往無腦部神經病變;④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自愿參加;⑤心、肝、腎功能均無異常;⑥神智清醒,意識狀態好,各項生命體征均穩定。排除標準:①對神經節苷脂過敏者;②有嚴重的心、肝、腎功能損傷者;③有腦溢血患者;④拒絕分組治療者。將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0例。對照組男12例,女8例,年齡56~76歲,平均年齡(64.6±4.1)歲;病程10~24 d,平均病程(14.7±3.4)d。觀察組男11例,女9例,年齡55~75歲,平均年齡(67.0±3.5)歲;病程10~25 d,平均病程(15.7±3.6)d。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方法進行治療,主要包括電針、益氣養血、育陰通絡、促進細胞調節、抗血小板凝集、調節血壓及血脂等治療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神經節苷脂(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783)治療,40 mg/d。若有患者出現其他內科疾病,應當及時采取相應治療。
1.3 觀察指標 依據1995年中華神經學會《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分別在治療前、治療10 d、治療20 d后記錄兩組相應的NIHSS評分。觀察兩組血漿粘度、血細胞比容、纖維蛋白原等血流動力學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0、20 d后觀察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血液流變學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漿粘度、血細胞比容、纖維蛋白原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漿粘度和纖維蛋白原值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血細胞比容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10 d 治療20 d對照組 20 19.9±5.0 18.7±3.9 16.0±4.4觀察組 20 21.8±5.4a 16.2±3.7b 12.1±3.9b
表2 兩組血液流變學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
組別 例數 血漿粘度(mPa·s) 血細胞比容(%) 纖維蛋白原(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0 1.93±0.19 1.86±0.29 0.43±0.09 0.43±0.05 3.87±0.52 3.57±0.24觀察組 20 1.87±0.44a 1.61±0.47b 0.43±0.06a 0.43±0.07a 3.90±0.40a 3.19±0.15b
2.3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 兩組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顯著不良反應,查心、肝、腎功能未見異常,查頭顱CT、MRI未見出血像。
腦梗死對患者的生存以及生活質量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對社會乃至家庭造成嚴重負擔。目前多項研究認為腦梗死的發病機制是多因素綜合而來的結果,最常見的病因有高血壓、動脈硬化、顱腦血管瘤病變、動脈炎等[2]。腦動脈發生粥樣變化,逐漸形成血栓,使得腦動脈血流出現中斷,組織缺血、缺氧,最終導致神經功能受損。緩解期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和形態各樣的后遺癥狀,尤其表現在記憶、感覺、運動等方面。緩解期選擇恰當的藥物進行治療顯得尤為重要,腦保護藥物不可缺。神經節苷脂是普遍存在于哺乳動物各個組織細胞膜上的一類含有唾液酸的糖鞘脂,在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的治療中起重要作用。其不僅僅可以對抗興奮性氨基酸的神經毒性作用,還可以減少自由基對神經細胞的損害。神經節苷脂還具有促進神經重構的作用,也就是說其能夠通過促進各種形態、生化、組化、神經生理及行為參數方面的改善,最終可以加速神經系統的修復,最大程度地恢復原有的神經功能。隨著分子生物學的進一步發展,神經節苷脂的研究更加深入,因其重要的生物活性而成為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的有效藥物。國內外多項研究顯示,神經節苷脂在腦神經組織的損傷后修復中有著顯著療效,并且神經節苷脂能有效促進神經細胞代謝以及血細胞的代謝,其在改變血流動力學方面效果也尤為突出,最終被認為與神經系統的再生和突觸的形成有重要關系。神經節苷脂能通過誘導和長時程增強(LTP),從而調節神經可塑性、保護神經毒素對細胞的損傷、激活神經遞質的釋放。
綜上所述,神經節苷脂治療緩解期腦梗死患者療效較好,對神經功能有一定保護作用,建議臨床神經內科患者早期應用,以提高愈后各項生活能力及生活質量,臨床應推廣。
[1]歐永健.單唾液酸神經節苷酯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觀察.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9):118-119.
[2]董大偉,袁定新,王建民,等.動脈粥樣性腦梗死發病機制的特征及遠期預后.暨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4(6):640-645.
Evaluation of clinical effect by gangliosides in the treatment of catabatic period of cerebral infarction
LUAN Xiao-jing.Department of Pharmacy,Hospital of Port of Dalian,Dalian 116015,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by gangliosides for catabatic period of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A total of 40 patients with catabatic period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2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gangliosides for combined treatment.Curative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scores as (16.2±3.7) points after 10 d of treatment and (12.1±3.9) points after 20 d of treatment,which were all lower than (18.7±3.9) and (16.0±4.4)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After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plasma viscosity and fibrinogen level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Gangliosides shows precisely curative effect in relieving catabatic period of cerebral infarction,along with protective effect for neurological function.It is worth promoting.
Cerebral infarction; Gangliosides; Clinical effect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3.001
2016-06-28]
116015 大連港醫院藥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