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
右室心肌梗死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臨床特征和預后的影響
姜麗
目的分析右室心肌梗死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臨床特征和預后的影響。方法3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作為對照組,同期3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作為觀察組,分析右室心肌梗死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臨床特征和預后的影響。結果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2.86%,對照組為13.33%;觀察組院內死亡率為34.29%,對照組為10.00%;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 (P<0.05)。觀察組急診經皮冠狀動脈腔內血管成形術(PTCA)治療病死率為20.00%,溶栓治療病死率為14.29%;對照組急診PTCA治療病死率為6.67%,溶栓治療病死率為3.33%;兩組急診PTCA治療病死率、溶栓治療病死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右室心肌梗死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臨床特征更為嚴重,能增加院內病死率。
右室心肌梗死;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臨床特征;預后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是指持久而嚴重的心肌缺血導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壞死的一種臨床綜合征。臨床特點是胸痛、急性循環功能障礙、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等。據有關文獻報道,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具有獨立性的預后預測因子,對患者的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1]。本研究通過比較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的臨床特征,分析右室心肌梗死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臨床特征和預后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3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48~72歲,平均年齡(62.3±3.3)歲;同期3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齡50~79歲,平均年齡(68.2±3.7)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為陳灝珠1997年《實用內科學》第10版采用的診斷標準[2],右室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為心電圖右胸導聯V3R,V4R的ST抬高1 mm[3]。所有患者均符合上述標準,沒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和惡性腫瘤。
1.2 研究方法 急診冠狀動脈造影、PTCA和支架術在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的12 h內施行治療。靜脈溶栓指征和方法采用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委會1996年7月修訂的參考方案[3]進行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表現、并發癥、院內死亡率、急診PTCA和溶栓效果。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和院內死亡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發生低血壓4例、心功能不全3例、心律失常8例,并發癥發生率為42.86%(15/35);對照組患者發生低血壓2例、心功能不全1例、心律失常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3.33%(4/30);觀察組患者院內死亡率為34.29%(12/35),對照組患者院內死亡率為10.00%(3/30);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和院內死亡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急診PTCA治療和溶栓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急診PTCA治療病死率為20.00%,溶栓治療病死率為14.29%;對照組患者急診PTCA治療病死率為6.67%,溶栓治療病死率為3.33%;兩組急診PTCA治療病死率、溶栓治療病死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總病死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通過研究發現,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表現更嚴重,只有掌握這些臨床特征才能有助于右室心肌梗死的判斷。有關文獻顯示,肺野清晰、頸靜脈壓增高等特征是右室心肌梗死的顯著標志,但是在臨床上頸靜脈壓不容易測定,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也會出現肺野清晰的現象,因此,不能將肺野清晰、頸靜脈壓增高作為判定右室心肌梗死的唯一標準,一旦出現上述情況只能高度懷疑右室心肌梗死,要進行進一步檢查[4]。臨床檢查右室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包括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同位素血管造影等方法,由于心電圖檢查方便、簡單、經濟,因此,作為臨床上最常用的診斷方法[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發生低血壓4例、心功能不全3例、心律失常8例,并發癥發生率為42.86%(15/35);對照組患者發生低血壓2例、心功能不全1例、心律失常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3.33%(4/30);觀察組患者院內死亡率為34.29%(12/35),對照組患者院內死亡率為10.00%(3/30);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和院內死亡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患者急診PTCA治療病死率為20.00%,溶栓治療病死率為14.29%;對照組患者急診PTCA治療病死率為6.67%,溶栓治療病死率為3.33%;兩組急診PTCA治療病死率、溶栓治療病死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可能與研究選取的病例太少有關。
綜上所述,右室心肌梗死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臨床特征更為嚴重,能增加院內病死率。
[1]馬慧妍,陸海衛.右室心肌梗死對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預后的影響.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08,10(1):53-56.
[2]陳灝珠.實用內科學.第10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 1237.
[3]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委會.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療法參考方案.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6,24(5):328-329.
[4]剛麗,周京敏,童步高,等.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對下壁心肌梗死的臨床特征和預后干預的分析.中國臨床醫學,2002,9(3): 259-261.
[5]錢志賢,周京敏,王齊冰,等.右室心肌梗死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臨床特征和預后的影響.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03,12(2): 114-11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3.021
2016-11-08]
116000 大連市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