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斐 丁健 黎惠章 周慧恩
兒童紫癜性腎炎相關因素分析
梁斐 丁健 黎惠章 周慧恩
目的探討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CP-1)和白細胞介素-8(IL-8)在紫癜性腎炎發病中的作用及臨床意義。方法57例兒童紫癜性腎炎患兒作為紫癜性腎炎組,40例健康體檢兒童作為對照組,應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紫癜性腎炎組和對照組兒童血清中TNF-α、TGF-β1、MCP-1和IL-8表達水平,并進行組間比較。結果紫癜性腎炎組患兒血清中TNF-α(13.35±2.15)ng/ml、TGF-β1(7.24±2.12)ng/ml、MCP-1(16.74±4.32)pg/ml和IL-8(24.64±3.16)μg/L的檢測水平均高于對照組(4.34±0.78)ng/ml、(1.14±0.53)ng/ml、(3.68±0.83)pg/ml、(7.12±2.58)μg/L,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清中TNF-α、TGF-β1、MCP-1和IL-8指標水平同紫癜性腎炎關系密切,因此早期的聯合檢測對于臨床診斷具有重要的意義。
紫癜性腎炎;腫瘤壞死因子-α;轉化生長因子-β1;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白細胞介素-8
過敏性紫癜(HSP)醫學界又稱為亨-舒綜合征,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毛細血管變態反應性疾病。該疾病的臨床特點主要表現為非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可累及皮膚、消化道、關節、腎臟、神經系統等。紫癜性腎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為其嚴重并發癥,預后較差,嚴重者會誘發終末期腎臟病(ESRD),是兒童繼發性腎小球疾病的重要致病誘因之一[1]。多發生于皮膚紫癜后1個月內,約2%的患兒會發展為終末期腎炎[2]。有文獻報道TNF-α、TGF-β1、MCP-1和IL-8等在過敏性紫癜發病中有重要作用[3]。本研究通過對患兒血清中TNF-α、TGF-β1、MCP-1以及IL-8指標水平的檢測,探討其與兒童紫癜性腎炎的相互關系以及對于臨床診斷的意義,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57例兒童紫癜性腎炎患兒作為紫癜性腎炎組,其中,男31例,女26例,年齡5~14歲,平均年齡8.3歲,診斷符合中華兒科學會腎臟學組的紫癜性腎炎診斷標準[3]。選擇同期40例健康體檢兒童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齡5~15歲,平均年齡9.1歲,血、尿常規及腎功能無異常。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對受檢兒童血清中TNF-α、TGF-β1、MCP-1及IL-8指標水平進行檢測。具體步驟如下:①測定血清中抗原濃度以及包被抗原濃度:應用十字交叉稀釋分析方式測定患兒血清中的抗原濃度,通常濃度為10 μg/ml,不能超過20 μg/ml。與此同時,需要將碳酸鹽包被的緩沖液稀釋的抗原50 μl置入酶標板中,覆蓋塑料膜板后置于室溫中進行儲藏。除去包被液后,洗滌3次并甩干。②置入封閉液:在孔隙中加入200 μl封閉液(1%BSA),蓋上膜板,放置于室溫中封閉儲藏2 h,然后應用PBS進行兩次洗滌。③血清中抗體的孵育:在每個孔間隙中,置入100 μl抗體,并置于室溫環境中孵育2 h。孵育后進行4次洗滌。④檢測:在每個孔中加入100 μl底物溶液進行樣本檢測,等待溶液充分顯色后,置入終止液100 μl,最后在酶標儀上測定相應的波長以及吸光度值。
1.3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紫癜性腎炎組患兒血清中TNF-α、TGF-β1、MCP-1和IL-8的檢測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TNF-α、TGF-β1、MCP-1和IL-8表達水平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TNF-α(ng/ml) TGF-β1(ng/ml) MCP-1(pg/ml) IL-8(μg/L)紫癜性腎炎組 57 13.35±2.15a 7.24±2.12a 16.74±4.32a 24.64±3.16a對照組 40 4.34±0.78 1.14±0.53 3.68±0.83 7.12±2.58
過敏性紫癜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免疫性疾病,其致病機制主要由于患兒全身的小血管出現變態反應性炎癥,最終導致紫癜性腎炎的發病[4]。紫癜性腎炎是過敏性紫癜最嚴重的并發癥,也是影響疾病預后的重要危險因素。
TNF-α是人體內部一種多生物活性細胞因子,主要是由人體活化單核/巨噬細胞生成,能夠有效殺傷、抑制腫瘤細胞,從而促進人體內部中性粒細胞的吞噬,具有消炎、抗感染等功效。人體一旦出現發熱等炎性癥狀,體內誘導肝細胞大量合成急性期蛋白,促使髓樣白血病細胞分化成巨噬細胞,造成細胞的增殖與分化,是人體組織內部重要的炎性因子。兒童過敏性紫癜患兒患病后,會出現Ⅰ、Ⅲ型血管變態反應,導致毛細血管的內皮細胞受損,導致人體炎性細胞因子TNF-α的大量分泌[5]。TGF-β是屬于一組新近發現的調節細胞生長和分化的超家族,TGF-β1是其中一個亞型。MCP-1是CC型趨化因子的代表成員。趨化因子主要指的是人體白細胞的活化及趨化作用,能夠通過介導白細胞的游走、活化以及浸潤等方式,參與細胞的生長、發育、分化、凋亡和分布等多種生理功能,不僅能夠參與人體炎癥反應的調節,還能有效調節生成新血管以及細胞組織分化。研究數據顯示,趨化因子的主要來源是人體腎臟組織中浸潤炎癥細胞因子,對腎臟疾病的治療關系密切[6-8]。因此,可以通過對兒童紫癜性腎炎患兒血清中TNF-α、TGF-β1、MCP-1和IL-8水平的檢測,為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學的依據,具有良好的診斷參考價值。
本實驗中紫癜性腎炎組患兒血清中TNF-α(13.35± 2.15)ng/ml、TGF-β1(7.24±2.12)ng/ml、MCP-1(16.74±4.32)pg/ml
和IL-8(24.64±3.16)μg/L的檢測水平均高于對照組(4.34± 0.78)ng/ml、(1.14±0.53)ng/ml、(3.68±0.83)pg/ml、(7.12± 2.58)μg/L,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它們在紫癜性腎炎發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約2%的患兒會發展為終末期腎炎,因此,血清中TNF-α、TGF-β1、MCP-1和IL-8指標水平同紫癜性腎炎關系密切,早發現、早明確、早干預對于兒童紫癜性腎炎的治療至關重要,能夠有效緩解腎臟損傷,改善患兒預后質量。
[1]楊霽云.小兒過敏性紫癜性腎炎診治中的幾個問題.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4,13(2):147.
[2]王蔭范,王繡錦,李祝慈,等.過敏性紫癜71例臨床分析.河北醫藥,2006,28(10):970.
[3]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腎臟病學組.小兒腎小球疾病的臨床分類、診斷及治療.中華兒科雜志,2001,39(12):746-749.
[4]陳海燕.甲基強的松龍治療小兒重癥紫癜性腎炎.醫藥論壇雜志,2006,27(17):85-86.
[5]郭桂梅,何威遜,劉冰 ,等.紫癜性腎炎患兒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表達的研究.臨床兒科雜志,2008,26(8):686-689.
[6]古娜娜·托列提別克,羅瓊,郭艷芳.兒童紫癜性腎炎危險因素分析.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2,35(10):1400-1403.
[7]方瓊,陳瑯.兒童紫癜性腎炎相關臨床因素分析.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11,17(4):78-80.
[8]趙云.兒童紫癜性腎炎影響因素回顧性分析.中國醫藥指南,2011,9(36):14-1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3.040
2016-03-25]
523000 東莞市人民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