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永生 蔡瑞珍
cTnI、心肌酶譜、血清BNP檢測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屈永生 蔡瑞珍
目的分析心肌肌鈣蛋白I(cTnI)、心肌酶譜、血清腦鈉肽(BNP)檢測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48例心衰患者作為觀察組,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HYA)分級:Ⅱ級17例,Ⅲ級20例,Ⅳ級11例;48例進行體檢的未患有心衰的健康者作為對照組。將兩組的cTnI、心肌酶譜、血清BNP檢測水平進行比較并分析。結果觀察組cTnI水平(μg/L)(14.05±2.16),心肌酶譜(U/L)[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羥基丁酸脫氫酶(α-HBDH)、乳酸脫氫酶(LDH)、谷草轉氨酶(AST)]各項分別為(249.50±2.32)、(41.22±4.32)、(247.76±11.78)、(252.84±16.45)、(86.64±4.21),血清BNP水平(pg/ml)(195.54±12.16)。觀察組以上各項指標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且隨著心功能分級越高,各項指標水平隨之升高(P<0.05)。結論cTnI、心肌酶譜、血清BNP水平檢測在心衰患者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對心衰患者的預后判斷有重大意義。
心力衰竭;心肌肌鈣蛋白I;心肌酶譜;血清腦鈉肽
心衰是大多數疾病后期會出現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高。心衰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心臟功能受損,出現的心功能障礙和心肌肌原收縮功能障礙。最終導致機體供血不足,提高患者的死亡率[1]。臨床發現,在心衰的過程中,有關于心功能的一系列指標會跟隨病情的嚴重程度而發生相應的變化。這些指標的變化成為對心衰病情監測的有效數據。本文中,作者對cTnI、心肌酶譜、血清BNP水平檢測在心衰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進行研究,分析臨床中對心衰病情的監測作用。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48例心衰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齡(58.7±5.9)歲,平均病程(4.5±0.8)年。NHYA分級:Ⅱ級17例,Ⅲ級20例,Ⅳ級11例,無影響cTnI、心肌酶譜、血清BNP水平的疾病存在。選擇同時期在本院進行體檢的48例未患有心衰的健康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8例,女20例,平均年齡(56.9±6.4)歲。兩組年齡、性別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在入院后空腹抽取靜脈血5ml送檢。采用加拿大瑞普熒光干式定量分析儀檢測cTnI、心肌酶譜、血清BNP水平等各項指標[2]。檢測過程中,嚴格按照說明書及相關操作流程進行檢測,最大程度減少誤差。將兩組的檢測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其中觀察組患者根據NYHA分級不同進行區別統計。
1.3 觀察指標 觀察cTnI、心肌酶譜、血清BNP等各項指標水平。心肌酶譜檢測指標CK、α-HBDH、CK-MB、LDH、AST。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cTnI水平(μg/L):Ⅱ、Ⅲ、Ⅳ級分別為(7.54±2.01)、 (13.25±1.97)、(19.56±2.32),總計(14.05±2.16)。心肌酶譜(U/L):CK:Ⅱ、Ⅲ、Ⅳ級分別為(128.52±10.15)、(250.12±12.57)、(296.58±13.59),CK-MB:Ⅱ、Ⅲ、Ⅳ級分別為(23.35±3.87)、(38.92±4.33)、(52.59±4.85),α-HBDH:Ⅱ、Ⅲ、Ⅳ級分別為(131.64±10.85)、(244.91±12.76)、(301.55±12.98),LDH:Ⅱ、Ⅲ、Ⅳ級分別為(171.35±13.39)、(248.75±14.96)、(296.51±16.92),AST:Ⅱ、Ⅲ、Ⅳ級分別為(62.21±3.52)、(83.49±4.15)、(101.34±4.35),總計分別為(249.50±2.32)、(41.22±4.32)、(247.76±11.78)、(252.84±16.45)、(86.64±4.21)。血清BNP水平(pg/ml):Ⅱ、Ⅲ、Ⅳ級分別為(119.54±10.23)、(178.00±12.34)、(236.67±12.98),總 計 為(195.54±12.16)。對照組cTnI(μg/L)、血清BNP(pg/ml)水平分別為(3.87±1.04)、(92.72±8.52),心肌酶譜(U/L)(CK、CK-MB、α-HBDH、LDH、AST)各項分別為(75.09±9.12)、(11.25±9.05)、(76.34± 2.53)、(129.65±12.87)、(29.57±2.16)。觀察組各項指標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且隨著心功能分級越高,各項指標水平隨之升高(P<0.05)。
目前,準確的預測心衰患者的病情和診斷非常重要。對那些沒有或者僅有輕度心功能障礙的患者,精準快速的診斷特別困難,發生漏診、誤診的幾率較高。而早衰患者,應該盡早控制病情的惡化,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案。有效地縮短病程,降低患者痛苦。目前對于心衰患者心功能的評估還缺乏敏感度和客觀性。一般是根據患者的癥狀和胸部X線及心臟彩超多普勒的檢查幫助診斷。前兩者帶有強烈主觀性和不確定性。隨著醫學的發展,研究發現心衰的病理生理機制是心肌重構,引起多因素的心肌細胞和細胞外基質的變化,加重心肌細胞的傷害和損害心功能[3]。準確的判斷和預估心衰疾病越來越受到了醫學研究的重視。cTnI、心肌酶譜及血清BNP作為心血管類疾病的危險因子,成為了預測心衰的重要指標。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肯定了心肌酶譜在心衰患者中的檢測價值,且它的多項指標的波動也有助于檢測病情的程度[4]。cTnI是調節心臟橫紋肌和心肌收縮的關鍵型結構蛋白,成為檢測心肌細胞損傷敏感性和特異性最準確的標志,可檢出微小的心肌損害。當心肌遭到損傷后,cTnI會快速釋放復合物到血液中,數小時后在血液中升高,并保持6~10 d[5,6]。本研究顯示當NYHA分級越高時,cTnI水平會越高。說明心衰患者的一些病理改變會影響cTnI水平的波動,兩者有密切的聯系。血清BNP主要由心室分泌激素,有利尿、降壓、擴張血管的作用,共32個氨基酸構成。許多研究已證明BNP與心衰、心肌梗死等疾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7]。血液中的BNP的釋放會因為心功能的下降、心肌受損等原因而變化[8]。
總之,cTnI、心肌酶譜及血清BNP水平檢測在心衰患者中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以準確的反映心衰患者的具體情況和病情嚴重程度。
[1]楊杰,郭明,張宗輝,等.聯合檢測CTnI、hs-CRP、NT-ProBNP對心力衰竭的診斷及預后評估.中國現代醫生,2013,51(14): 45-46,49.
[2]宋芙榮,孫鴻彬,彭旭輝,等.cTnI CRP和BNP聯合測定對缺血型心力衰竭患者診斷和預后的判斷價值.中國臨床新醫學,2014,7(2):130-133.
[3]王寶囡,夏興鳳.血清NT-pro-BNP與cTnI預測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臟終點事件的價值.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5,13(3): 259-261.
[4]岳燕軍,董存元,陳素娟.血清BNP、cTnI及心肌酶譜水平檢測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海南醫學,2013,24(1):56-58.
[5]宋榮海.血清BNP、hs-CRP、cTnI及UA聯合檢測對心力衰竭的臨床意義.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0):173-174.
[6]陸敏敏,薛學鋒,黃新.血清NT-proBNP、cTnI和hs-CRP聯合檢測在慢性心力衰竭診斷中應用.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23):3261-3263.
[7]梁結玲,曾憲輝,陸居文,等.血清BNP、hs-CRP、cTnI及UA聯合檢測對心力衰竭的臨床價值.中國現代醫生,2013,51(8):62-63,66.
[8]吳鳳麗,馬曉光.聯合檢測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hs-CRP和cTnI的臨床意義.中國實用醫藥,2014,9(5):12-1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3.051
2016-11-03]
450003 河南省人民醫院
蔡瑞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