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影
·藥物與臨床·
新活素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對內皮功能的影響
王學影
目的探索凍干重組人腦利鈉肽(新活素)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效果以及新活素對內皮功能的影響。方法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新活素治療,觀察兩組療效。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為(46.58±5.47)μmol/L、內皮素1水平為(72.36±10.63)ng/L、肱動脈內皮依賴性舒張功能(FMD)水平為(14.69±2.84)%,明顯優于對照組的(40.25±2.36)μmol/L、(86.14±11.28)ng/L、(10.62±1.87)%(P<0.05)。結論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新活素治療,不僅可改善患者內皮功能,還可促進患者病情恢復,值得臨床推廣。
凍干重組人腦利鈉肽;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內皮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死亡率高、發病率高、病情重等特點,主要是由冠狀動脈閉塞或狹窄造成的心肌缺血,若未及時干預,可導致患者血管伴有內皮功能損傷,從而加大治療難度,而對于此類患者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式為心肌再灌注,但由于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已存在心室重構,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應重點觀察患者心肌恢復情況和內皮功能恢復情況,通過多項實驗研究表明,新活素能夠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癥狀,幫助其穩定心功能[1]。對此本文旨在探索新活素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意義,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排除標準:①排除本次實驗藥物過敏患者;②排除合并嚴重腎功能不全患者;③排除血容量不足、心源性休克患者;④排除溝通障礙患者;⑤排除危重癥患者;⑥排除存在精神家族史患者;⑦排除依從性較差患者。入選標準:①患者均達到急性心肌梗死臨床診斷標準;②患者均簽署書面同意書;③本次患者均經實驗室檢查和CT檢查確診。觀察組患者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齡(63.84±3.48)歲;梗死部位:30例為心肌下壁梗死,20例為心肌前壁梗死;Killip分級:10例患者為Ⅲ級,20例患者為Ⅱ級,20例患者為Ⅰ級。對照組患者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齡(64.79±2.51)歲;梗死部位:29例為心肌下壁梗死,21例為心肌前壁梗死;Killip分級:11例患者為Ⅲ級,19例患者為Ⅱ級,20例患者為Ⅰ級。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梗死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包括β受體阻滯劑、抗感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硝酸酯類常規藥物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實施新活素(成都諾迪康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50033)治療,早期沖擊量為1.5 μg/kg,控制在90 s內推注完,隨后再以0.0075~0.0150 μg/(kg·min)速度滴注,且連續靜脈滴注72 h。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密切監測患者心率、呼吸頻率、血壓。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血清NO、內皮素1、FMD水平。血管內皮功能的檢測:使用高分辨率超聲儀檢測,探頭頻率調至為7.0 MHz,首先對患者進行基礎值測量。協助患者采取仰臥位,將探頭放于患者右臂肘上,測量患者肱動脈,取3次心動周期舒張期末的內徑平均值,并將其作為基礎值(D0),隨后將血壓計袖充氣至300 mm Hg(1 mm Hg=0.133 kPa)后,緩慢放氣4min,以上述相同測量方式,計算患者肱動脈內徑,并將其作為D1。FMD=(D1-D0)/D0×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血清NO、內皮素1、FMD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NO、內皮素1、FMD水平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清NO、內皮素1、FMD水平比較(±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NO(μmol/L) 內皮素1(ng/L) FMD(%)觀察組 50 治療前 37.95±2.36 93.14±14.02 7.36±1.25治療后 46.58±5.47a 72.36±10.63a 14.69±2.84a對照組 50 治療前 38.49±2.52 94.68±13.65 6.98±2.01治療后 40.25±2.36 86.14±11.28 10.62±1.87
血管內皮在人體組織中發揮分泌作用,屬于代謝性極強的組織,其不僅可參與體內免疫反應、炎性反應、平衡反應,還可分泌多種因子[2]。而鈉尿肽屬于血管內皮中較為重要的激素,主要是由32個氨基酸殘基組成,其可存在于患者體內血管內皮細胞、心室肌細胞、心房等部位,可發揮擴血管、利鈉、利尿等作用[3],同時當其進入人體循環后,和其他細胞進行結合,可引起平滑肌細胞舒張,能夠促使靜脈和動脈擴張,從而減少心肌細胞纖維化,抑制醛固酮系統、血管緊張素的活性,促使血栓的形成,最終導致患者因過度換氣而造成冠狀動脈痙攣現象發生,對此應加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治療[4]。
血清NO的前體為L精氨酸,主要是由血管內皮細胞合成的生物活性物質,其可增加鳥苷酸生成,使患者血管擴張,減少患者平滑肌細胞鈣離子內流,從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屬于人體重要的效應分子和信息分子[5],而內皮素1屬于人體收縮血管因子,其可維持患者組織和血管張力的正常灌注[6],同時血管內皮功能最主要的臨床表現為FMD,其可直接反映患者體內冠狀動脈的內皮功能,主要通過超聲診斷儀測量FMD水平得出[7]。本次研究通過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內皮功能的臨床特點,實施了新活素治療,其可促進患者病情恢復。新活素在臨床上又稱之為凍干重組人腦利鈉肽,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內皮功能,通過本次研究實驗表明,觀察組患者經過新活素治療后,NO、內皮素1、FMD水平明顯改善,其中內皮素1呈下降趨勢,NO和FMD水平呈上升趨勢,由此說明,新活素可有效促進患者血管收縮,緩解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現象,促進患者血管擴張,從而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結局,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8]。
綜上所述,新活素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效果顯著,可有效抑制患者心肌重塑,改善患者受損血管內皮功能,降低心功能不全發生率,促進患者病情恢復,其治療方式值得在臨床廣泛推廣。
[1]于熙瀅,周大亮,郝丹,等.新活素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內皮功能影響的臨床研究.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7(1): 37-39.
[2]于海杰,關啟剛,李玉澤,等.新活素對心肌梗死泵功能衰竭患者心肌重構的影響研究.實用預防醫學,2013,20(1):87-89.
[3]譚鋒,楊輝.新活素對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海南醫學,2016,27(3):371-373.
[4]杜志春.淺析新活素用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9):202-203.
[5]徐紅,王伯松,李金龍,等.持續新活素應用治療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研究.泰山醫學院學報,2014,47(12): 1244-1246.
[6]張慧,張曄,李丹丹,等.新活素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變異性及內皮功能影響.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6,8(5): 596-598,601.
[7]李昌,宗文霞,林琍,等.新活素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診介入術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分析.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85(11):1677-1679.
[8]王妮妮.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急診治療中新活素的應用價值探討.中國傷殘醫學,2014,45(18):13-1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3.052
2016-11-10]
124000 遼寧省盤錦市中心醫院心內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