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軍 由國平 劉陸
培美曲塞二鈉聯合卡鉑治療非小細胞型肺癌的臨床療效分析
高軍 由國平 劉陸
目的探討培美曲塞二鈉聯合卡鉑治療非小細胞型肺癌的臨床效果。方法70例非小細胞型肺癌患者,依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35例,采用培美曲塞二鈉+卡鉑治療)與對照組(35例,采用吉西他濱+卡鉑治療)。比較兩組近期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近期總緩解率為65.7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1.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各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非小細胞型肺癌患者,治療藥物選擇培美曲塞二鈉+卡鉑,可以成功提高近期總緩解率,凸顯培美曲塞二鈉+卡鉑治療非小細胞型肺癌疾病的臨床價值。
培美曲塞二鈉;卡鉑;非小細胞型肺癌;臨床療效
對于非小細胞型肺癌患者,諸多于臨床確診后,通常已經處于癌癥晚期階段,臨床即使對非小細胞型肺癌患者實施手術治療,仍然無法獲得顯著的治療效果。對于此類患者,臨床在治療過程中,通常選擇對患者實施化療完成疾病治療,主要以含有鉑類藥物的應用最為廣泛。但是對臨床的整體療效進行分析后發現,仍然無法確保患者的生存期獲得顯著提升[1]。為了探討選擇培美曲塞二鈉+卡鉑對非小細胞型肺癌患者治療后獲得的臨床效果,本文主要將本院收治的非小細胞型肺癌患者作為本次實驗研究對象,選擇培美曲塞二鈉+卡鉑對觀察組35例非小細胞型肺癌患者加以治療后,成功提高了患者的近期總緩解率,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非小細胞型肺癌患者7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依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男22例,女13例;年齡36~69歲,平均年齡(51.25±13.17)歲;腺癌患者25例,腺鱗癌患者10例。對照組:男25例,女10例;年齡37~71歲,平均年齡(51.26±13.19)歲;腺癌患者26例,腺鱗癌患者9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于對照組非小細胞型肺癌患者,臨床選擇吉西他濱+卡鉑進行治療。首先選擇吉西他濱對患者實施靜脈滴注,在臨床治療的第8天,選擇卡鉑對患者實施靜脈滴注,300 mg/m2[2]。對于觀察組非小細胞型肺癌患者,臨床選擇培美曲塞二鈉+卡鉑進行治療。首先選擇培美曲塞二鈉對患者實施靜脈滴注,控制劑量為500 mg/m2[3],選擇卡鉑對患者實施靜脈滴注,300 mg/m2,之后選擇地塞米松對患者實施口服治療,2次/d,4 mg/次。均將治療21 d定為1個療程[4]。
1.3 觀察指標 針對兩組非小細胞型肺癌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表現加以認真觀察,主要體現為出現血細胞減少患者例數、出現惡心嘔吐患者例數以及出現肝功能異常患者例數等。對兩組患者近期療效進行觀察對比。
1.4 療效判定標準[5]完全緩解:非小細胞型肺癌患者完成治療后,在4周內,未表現出腫瘤病灶;部分緩解:非小細胞型肺癌患者完成治療后,在4周內,患者的腫瘤病灶顯著縮小,并且縮小的程度≥50%;穩定:非小細胞型肺癌患者完成治療后,在4周內,患者的腫瘤病灶縮小,縮小的程度<50%;進展:同治療前比較,非小細胞型肺癌患者的腫瘤病灶未表現出顯著變化。近期總緩解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近期療效 觀察組患者中,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進展以及總緩解的患者例數分別18、5、10、2例,所占比例分別為51.43%、14.29%、28.57%、5.71%,近期總緩解率為65.71%(23/35);對照組患者中,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進展以及總緩解的患者例數分別4、7、11、13例,所占比例分別為11.43%、20.00%、31.43%、37.14%,近期總緩解率為31.43%(11/35);觀察組近期總緩解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不良反應 觀察組患者中,表現出血細胞減少患者6例(17.14%),表現出血小板減少患者8例(22.86%),表現出惡心嘔吐癥狀患者8例(22.86%),表現出貧血癥狀患者4例(11.43%),表現出肝功能異常癥狀患者4例(11.43%),表現出腎功能損害癥狀患者2例(5.71%);對照組患者中,表現出血細胞減少患者13例(37.14%),表現出血小板減少患者19例(54.29%),表現出惡心嘔吐癥狀患者15例(42.86%),表現出貧血癥狀患者12例(34.29%),表現出肝功能異常癥狀患者12例(34.29%),表現出腎功能損害癥狀患者12例(34.29%);觀察組各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培美曲塞二鈉作為抗葉酸化療藥物的一種,其主要以產生相關反應的形式,確保多靶點針對患者腫瘤細胞生長可以進行有效控制,可以將腫瘤細胞DNA合成進行有效減少,確保可以對生長期進行有效控制,保持在S期,最終獲得顯著的抗腫瘤效果[6]。
卡鉑藥物于臨床抗腫瘤治療過程中也獲得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其針對患者腫瘤DNA分子螺旋解鏈可以進行有效阻斷,針對腫瘤細胞凋亡可以進行有效誘導[7],將兩種藥物聯用對非小細胞型肺癌患者進行治療,獲得明顯的抗腫瘤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近期總緩解率為65.7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1.43%(P<0.05);觀察組各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于非小細胞型肺癌患者,治療藥物選擇培美曲塞二鈉+卡鉑,能夠成功提高非小細胞型肺癌患者近期總緩解率,為非小細胞型肺癌患者生存質量提高發揮顯著效果。
[1]丁明,仇鐵峰,李獻文,等.hTERT、Skp2、TTF-1mRNA聯合檢測在非小細胞型肺癌早期診斷中的意義.廣東醫學,2015,9(10):1523-1525.
[2]孫靜,茆勇,顧文超,等.協同刺激分子B7-H3在非小細胞型肺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中國免疫學雜志,2011,27(7): 594-596,601.
[3]劉毅.伽瑪刀聯合替莫唑胺治療非小細胞型肺癌腦轉移瘤的療效.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9(15):113-115.
[4]張建偉,張宏艷,亢璽剛,等.順鉑聯合多西他賽治療非小細胞型肺癌的效果觀察.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3,12(24): 2000-2002.
[5]湯自潔,李麗,叢輝,等.血清Cyfra21-1、CEA及SF聯合檢測在非小細胞型肺癌中的臨床應用.重慶醫學,2015,44(21): 2972-2975.
[6]朱斌,苗曉慧.培美曲塞聯合卡鉑治療非小細胞肺癌40例臨床觀察.中國腫瘤臨床,2013,6(13):792-795.
[7]戎智婷,陳慧.中西醫結合治療非小細胞型肺癌與臨床護理探討.中國醫藥指南,2016,14(3):22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3.056
2016-09-28]
114001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鞍山醫院腫瘤內科
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