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歡彩 孫暢
硫酸氫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治療冠心病的臨床效果和不良反應對比分析
黃歡彩 孫暢
目的探討硫酸氫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治療冠心病的臨床效果與不良反應。方法90例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甲、乙兩組,各45例。甲組應用硫酸氫氯吡格雷治療,乙組應用阿司匹林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凝血酶原時間(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甲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凝血酶原時間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分別為(11.6±1.6)、(12.6±1.6)s和(33.2±1.3)、(41.6±1.5)s,乙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凝血酶原時間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分別為(11.7±1.5)、(11.8±1.7)s和(33.5±1.5)、(37.5±1.6)s。兩組治療前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治療后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水平均顯著優于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優于本組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965、28.388,P<0.05);乙組治療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水平優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235,P<0.05)。經過治療,甲組患者顯效30例,好轉13例,無效2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5.6%;乙組患者顯效22例,好轉12例,無效11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5.6%;甲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283,P<0.05)。甲組患者中,胃腸道反應1例,出血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4%;乙組患者中,胃腸道反應6例,頭暈2例,出血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2%;甲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154,P<0.05)。結論硫酸氫氯吡格雷治療冠心病的臨床效果要明顯優于阿司匹林,且不良反應更少,臨床可以優先選用。
硫酸氫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冠心病
冠心病屬于較為多見且高發的一種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心臟血管狹窄和粥樣斑塊破裂而形成急性血栓,臨床主要表現為心功能降低,經B超可見左室功能下降[1]。由于近些年社會經濟的逐漸發展進步,人們生活習慣以及生活方式有了較大變化,而冠心病發病率也隨之增加,且發病人群愈趨年輕化,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2]。血栓形成是冠心病發病的主要誘因,而血小板的活化與集聚在血栓形成過程中占有重要作用,所以治療冠心病的關鍵是要抗血小板集聚[3]。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探討硫酸氫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治療冠心病的臨床效果與不良反應,特選擇本院90例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予以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次所選患者均通過197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相關診斷標準予以確診,且均排除患有精神疾病、胃潰瘍、重要器官衰竭、惡性腫瘤以及具有藥物過敏史患者。隨機將90例患者分成甲、乙兩組,各45例。甲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48~82歲,平均年齡(64.8±5.8)歲;病程5個月~14年,平均病程(5.0±3.1)年;其中穩定型心絞痛22例,不穩定型心絞痛15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乙組男29例,女16例;年齡47~85歲,平均年齡(65.3±6.6)歲;病程5個月~13年,平均病程(5.0±2.7)年;其中穩定型心絞痛21例,不穩定型心絞痛17例,急性心肌梗死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s)
注:兩組比較,P>0.05
指標 甲組(n=45) 乙組(n=45) P性別男28 29 >0.05女17 16平均年齡(歲) 64.8±5.8 65.3±6.6 >0.05平均病程(年) 5.0±3.1 5.0±2.7 >0.05冠心病類型穩定型心絞痛 22 21不穩定型心絞痛 15 17 >0.05急性心肌梗死 8 7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臨床基礎治療,主要包括應用硝酸酯類擴血管藥物、他汀類降脂藥物以及低分子肝素治療等。甲組45例患者應用硫酸氫氯吡格雷治療,具體方法:服用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河南新帥克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115),1次/d,75 mg/次,持續治療2周。乙組45例患者應用阿司匹林治療,具體方法: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080078),1次/d,100 mg/次,持續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凝血指標變化情況以及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等。凝血指標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時間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
1.4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患者心功能提高2級,心臟射血分數(EF)增加>45%,無心絞痛癥狀,心電圖結果無異常;好轉:患者心功能有所提高,EF增加40%~45%,心絞痛次數明顯降低,心電圖基本無異常;無效:患者心功能未見提高,EF增加<40%,心絞痛次數無變化。總有效率=顯效率+好轉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凝血指標水平比較 甲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凝血酶原時間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分別為(11.6±1.6)、(12.6±1.6)s和(33.2±1.3)、(41.6±1.5)s,乙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凝血酶原時間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分別為(11.7±1.5)、(11.8±1.7)s和(33.5±1.5)、(37.5±1.6)s。兩組治療前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治療后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水平均顯著優于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優于本組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965、28.388,P<0.05);乙組治療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水平優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235,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經過治療,甲組患者顯效30例,好轉13例,無效2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5.6%;乙組患者顯效22例,好轉12例,無效11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5.6%;甲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283,P<0.05)。見表3。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甲組患者中,胃腸道反應1例,出血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4%;乙組患者中,胃腸道反應6例,頭暈2例,出血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2%;甲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154,P<0.05)。見表4。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凝血指標水平比較(±s,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乙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 凝血酶原時間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甲組 45 11.6±1.6 12.6±1.6ab 33.2±1.3 41.6±1.5ab乙組 45 11.7±1.5 11.8±1.7 33.5±1.5 37.5±1.6at0.306 2.299 1.014 12.541P0.760 0.024 0.313 0.000
冠心病屬于心血管內科較為多見的一種疾病,中老年群體較為多發,主要是因為冠狀動脈疾病使得嚴重心肌供血不足所致,臨床主要表現為心力衰竭、心絞痛以及心律失常等癥狀,嚴重時可能引發患者死亡[4-8]。目前臨床治療冠心病的主要目標是改善臨床癥狀,減少心絞痛發作次數與心肌梗死,抑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9-12]。
阿司匹林是臨床較為常用的一種抗血小板藥物,對環氧化酶作用具有抑制效果,能夠降低細胞炎性因子數目,而實現抗炎、抗氧化、保護血管內皮細胞、穩定粥樣硬化斑塊以及抑制平滑肌細胞增生等效果,屬于一級預防類藥物[13]。但是該藥物會對血管內皮細胞合成前列環素L2產生抑制,會減少腎血流量,加大水鈉潴留的發生幾率,可能促發心力衰竭。同時其還會引發患者發生胃腸道不適反應,從而臨床應用受到限制[14]。硫酸氫氯吡格雷屬于一種噻吩并吡啶二磷酸腺苷受體拮抗劑,通過對二磷酸腺苷和血小板結合產生抑制,能夠對GPⅡb/Ⅲa復合物的活化予以中斷,以此抑制血小板集聚,并且不會影響前列環素I2的合成,治療安全性較高[15-19]。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前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治療后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水平均顯著優于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優于本組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965、28.388,P<0.05);乙組治療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水平優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235,P<0.05)。甲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6%,明顯高于乙組的75.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283,P<0.05)。甲組患者中,胃腸道反應1例,出血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4%;乙組患者中,胃腸道反應6例,頭暈2例,出血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2%;甲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154,P<0.05)。
綜上所述,硫酸氫氯吡格雷治療冠心病的臨床效果要明顯優于阿司匹林,且不良反應更少,臨床可優先選用。
[1]孫雪梅.硫酸氫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的術后心肌保護作用研究.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6,32(13):1158-1161.
[2]陳龍,陳維明.高風險冠心病合并房顫抗凝與雙聯抗栓治療的療效對比.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8(18):130-131.
[3]谷洪燕,龐惠.硫酸氫氯吡格雷片與阿托伐他汀鈣膠囊及養心氏片治療冠心病PCI術后心絞痛的療效.中國實用醫刊,2016,43(15):119-121.
[4]曲直立,王麗萍,謝同杰,等.氫氯吡格雷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合并腦梗死.中國醫藥導刊,2013,12(s1):137-138.
[5]陸敏,劉峰.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治療老年冠心病的療效比較.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5(22):19-20.
[6]崔春便,王敬,程華,等.冠心舒通膠囊對冠心病支架植入術后心絞痛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中國中醫急癥,2016,25(6):1108-1110.
[7]高燕,盧學春,曹劍,等.老年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聯用鈣拮抗劑的療效觀察:一項基于傾向評分的回顧性隊列研究.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2,32(4): 462-466.
[8]馬穎艷,王艷霞,徐凱,等.國產與進口硫酸氫氯吡格雷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應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對照研究.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2,11(2): 99-102.
[9]黃嶺暉,李嘉瑩,楊海紅.阿司匹林腸溶片聯合硫酸氫氯吡格雷治療腦梗死的療效觀察.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6,16(7):913-915.
[10]董充慧,蘇杭,任暉,等.阿司匹林與硫酸氫氯吡格雷應用于冠心病的效果比較.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3):66-67.
[11]韓其敏.硫酸氫氯吡格雷片聯合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53例療效觀察.臨床醫學,2014(7):50-51.
[12]吳國訪.阿司匹林聯合硫酸氫氯吡格雷口服治療腦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1):660-661.
[13]錢福東.硫酸氫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60例臨床分析.安徽醫學,2010(6):659-660.
[14]施衛中.硫酸氫氯吡格雷片聯合阿司匹林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效果研究.當代醫學,2015,21(13):130-131.
[15]Nawarskas JJ,Snowden SS.Critical appraisal of ticagrelor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Therapeutics & Clinical Risk Management,2011,7(1):473-488.
[16]滕元護.硫酸氫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在腦梗死治療中的應用.中國農村衛生,2016(11):62.
[17]張鵬,鄭洪華.拜阿司匹林、硫酸氫氯吡格雷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后循環缺血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觀察.中國當代醫藥,2014,21(29):58-60.
[18]周揮信.硫酸氫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臨床療效觀察.中國現代醫生,2013,51(10):52-53.
[19]張春英.硫酸氫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療效觀察.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21):130-13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3.059
2016-10-26]
517200 河源市和平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