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巍
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研究
楊巍
目的研究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為泌尿患者的臨床研究、治療提供參考意見。方法100例泌尿系統(tǒng)患者,采集尿檢標本,進行尿路感染病原菌以及耐藥性進行檢測,分析檢測結果。結果泌尿外科患者臨床檢測中檢出病原菌100株,其中革蘭陰性菌72株(72%),革蘭陽性菌21株(21%),真菌7株(7%)。檢測中,病原菌耐藥性檢測結果耐藥率(由高到低)為:大腸埃希菌藥物耐藥率(>50%)分別是氨芐西林、頭孢類、左氧氟沙星以及慶大霉素,對阿米卡星、亞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羅培南、呋喃妥因等藥物的耐藥率相對較低,不同的病原菌的藥物耐藥性不同。結論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檢測中,大腸埃希菌的占比最高,這一病原菌對其他很多藥物都有一定的耐藥性,其中主要對頭孢類以及氨芐西林等多種藥物的耐藥性比較強,泌尿外科患者的臨床治療上,只有不斷對于尿路感染的病原菌進行檢測,了解病原菌的耐藥性,才能夠在臨床治療上出具更加合理的藥物治療方案,提高臨床用藥的效果。泌尿外科患者的臨床藥物使用上,可以選擇將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含β-內酰胺酶抑制劑的抗菌藥物作為藥物治療的首選目標,從而提高臨床藥物治療和護理的效果。
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藥性
尿路感染就是由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屬于外科常見疾病,近年來,該疾病的發(fā)病率高達1.8%[1]。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的臨床診斷上,主要是采集尿液標本,檢測其中的病原菌種類,然后在全球病原菌耐藥率不斷上升的基礎上,使用β-內酰胺酶抑制劑的抗菌藥物,提高藥物治療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意見。目前,關于我國泌尿外科疾病的研究很多,尿路感染病原菌以及耐藥性的研究是現階段醫(yī)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2],本文主要研究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泌尿外科2014~2016年收治的100例泌尿患者為研究對象,泌尿外科疾病種類:泌尿結石58例、前列腺增生22例、泌尿腫瘤7以及其他疾病13例。100例患者均被確診為尿路感染。臨床表現為患者排尿疼痛、排尿困難等。年齡18 ~84 歲,平均年齡(56.6±12.1)歲,男58例,女42例。將100例患者的尿液制作尿檢標本,對尿路感染的病原菌進行檢測,主要檢測病原菌的種類以及耐藥性。
1.2 實驗方法 首先要取患者清潔中段尿液制作標本,放置在滅菌容器中,然后送檢,主要使用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PHOENIX100來進行檢測,主要檢測項目:檢測病原菌的種類,主要方法是分離病原菌;檢測病原菌的耐藥性,主要方法是進行藥敏鑒定。
1.3 病原菌以及藥敏鑒定 病原菌分離、鑒定主要根據衛(wèi)計委(原衛(wèi)生部)《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進行操作;藥敏試驗可以使用K-B紙片法進行實驗,最終結果判斷標準為CLSI2010年判讀。
1.4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標本測定后,泌尿外科尿路感染病原菌的種類以及病原菌的藥敏性。
2.1 泌尿外科患者的病原菌檢測分析 泌尿外科患者的臨床檢測中,檢出病原菌100株,其中革蘭陰性菌72株(72%),革蘭陽性菌21株(21%),真菌7株(7%);革蘭陰性菌包括大腸埃希菌51株(51%)、肺炎克雷伯菌9株(9%)、腸桿菌屬7株(7%)以及其他5株(5%);革蘭陽性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9株(9%)、屎腸球菌6株(6%)、糞腸球菌6株(6%)。
2.2 常見病原菌的耐藥性研究 ①大腸埃希菌耐藥率:氨芐西林96.0%、頭孢類72.9%、左氧氟沙星65.5%、慶大霉素51.9%、阿米卡星0、亞胺培南3.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4%、美羅培南0以及呋喃妥因0;②肺炎克雷伯菌耐藥率:氨芐西林100.0%、頭孢類100.0%、左氧氟沙星44.1%、慶大霉素40.0%、阿米卡星0、亞胺培南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0、美羅培南0、呋喃妥因0;③腸桿菌屬耐藥率:氨芐西林100.0%、頭孢類75.0%、左氧氟沙星50.0%、慶大霉菌25.0%、阿米卡星19.9%、亞胺培南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0、美羅培南0、呋喃妥因0;④表皮葡萄球菌耐藥率:氨芐西林100.0%、頭孢類0、左氧氟沙星50.0%、慶大霉素25.0%、阿米卡星0、亞胺培南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0、美羅培南0、呋喃妥因0; ⑤屎腸球菌耐藥率:氨芐西林66.7%、頭孢類0、左氧氟沙星25.0%、慶大霉素25.0%、阿米卡星0、亞胺培南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0; ⑥糞腸球菌耐藥率:氨芐西林0、頭孢類0、左氧氟沙星33.3%、慶大霉素0、阿米卡星0。大腸埃希菌藥物耐藥率(>50%)分別是氨芐西林、頭孢類、左氧氟沙星以及慶大霉素,對阿米卡星、亞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羅培南、呋喃妥因等藥物的耐藥率(<20%)相對較低。
尿路感染主要是由于病原菌破壞了尿道以及膀胱的基本功能,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發(fā)生率相對較高,疾病的臨床表現確不明顯。由于造成感染的病原菌種類繁多,各種情況比較復雜,這種情況下,就要對病原菌的具體分布以及藥敏性進行研究。研究發(fā)現[3],在泌尿疾病的臨床治療中,造成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主要為革蘭陰性菌以及陽性菌,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大腸埃希菌,其次為肺炎克雷伯菌,所有在患者的臨床治療上,要想提高藥物治療的效果,就要針對病原菌的藥敏性展開研究,一般針對占比最大的兩種病原菌,通過數據研究,發(fā)現病原菌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羅培南等含有β-內酰胺酶抑制劑的藥物的藥敏性最低,說明這類藥物的使用效果較好。
在泌尿外科患者的臨床治療上,不僅要對藥物使用情況進行實驗、分析,還要重視患者的護理。主要護理手段為飲水護理、飲食控制以及抗感染,鼓勵患者多喝水,增加排尿量;患者導尿期間要嚴格按照護理標準進行操作,導尿口要做好消毒工作,減少對患者創(chuàng)傷性的損害;同時也科學沖洗膀胱,最好通過喝水進行生理沖洗。在患者的護理上,要及時將患者的尿路感染情況反饋與醫(yī)生,便于醫(yī)生科學調整治療方法,以此降低病原菌的感染影響,提高藥物治療的效果[4]。
綜上所述,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檢測中,大腸埃希菌的占比最高,這一病原菌對其他很多藥物都有一定的耐藥性,其中主要對頭孢類以及氨芐西林等多種藥物的耐藥性比較強,臨床治療上只有不斷對于尿路感染的病原菌進行觀測,了解病原菌的耐藥性,才能夠在臨床治療上出具更加合理的藥物治療方案,提高臨床用藥的效果。臨床藥物使用上可以選擇將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哌酮舒巴坦等具有β-內酰胺酶抑制劑的抗菌藥物作為藥物治療的首選目標,同時也加強患者的臨床護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蔣偉,李少增,周崢.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與耐藥性分析.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4):162-165.
[2]喻華,劉華,顏英俊,等.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檢測.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10):982-984.
[3]付方俊,楊青.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檢測.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0,26(8):1058-1059.
[4]陳玉玉,張秋桂,顏向軍.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藥性監(jiān)測.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13):1754-175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3.084
2016-11-11]
117000 遼寧省本溪市本溪鋼鐵(集團)總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