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祖民 鄢虹 李集源 張奕文 張忠其
經喉罩不同全麻方式對老年患者支氣管鏡檢查的影響比較
邢祖民 鄢虹 李集源 張奕文 張忠其
目的比較經喉罩不同全身麻醉(全麻)方式對老年患者支氣管鏡檢查的影響。方法100例行支氣管鏡檢查老年患者,隨機分為全憑靜脈麻醉組(A組)和靜吸復合麻醉組(B組),每組50例。A組給予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B組給予七氟醚和芬太尼麻醉。記錄各觀察時間點的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脈搏氧飽和度(SpO2);記錄術中知曉情況和不良反應;記錄蘇醒時間。結果A組患者麻醉后各時間點的MAP和HR均明顯低于B組患者(P<0.05)。兩組患者均無出現術中知曉現象,但A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明顯多于B組患者(P<0.05)。A組患者的蘇醒時間明顯長于B組患者(P<0.05)。A組患者的蘇醒時間為(35±7)min長于B組的(11±4)min(P<0.05)。結論與全憑靜脈麻醉相比,靜吸復合麻醉下經喉罩行支氣管鏡檢查的老年患者血流動力學穩定,不良反應少,蘇醒時間短,可在臨床推廣。
全身麻醉;支氣管鏡檢查;老年人
支氣管鏡檢查是呼吸系統疾病的主要診斷和治療手段。但是,由于支氣管鏡檢查的刺激性較大,易引起患者躁動、嗆咳甚至氣管痙攣,從而導致檢查無法進行。老年患者循環和呼吸系統功能相對較差,如無適當的鎮靜鎮痛條件,不但嚴重妨礙檢查進程,還會導致心血管意外事件的發生等嚴重后果[1]。隨著舒適醫療的推廣,經喉罩全麻在臨床麻醉得到廣泛認可并應用。然而,有關經喉罩不同全麻方式對老年患者支氣管鏡檢查的影響研究甚少。本文旨在通過對比經喉罩下全憑靜脈麻醉和靜吸復合麻醉在老年患者支氣管鏡檢查中的影響,探討老年患者支氣管鏡檢查中更安全、有效、舒適的全麻方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6月行支氣管鏡檢查老年患者100例,男女不限,所有患者已簽署麻醉知情同意書,年齡≥60歲,ASA Ⅰ~Ⅲ級,排除有嚴重呼吸或循環系統疾病。將患者隨機分為全憑靜脈麻醉組(A組)和靜吸復合麻醉組(B組),每組50例。
1.2 方法 患者進入檢查室后開放上肢靜脈通道,連接多功能心電監護。連續監測心電圖(ECG)、MAP、HR和SpO2。A組患者麻醉誘導:丙泊酚1.0~2.5 mg/kg,芬太尼2~4 μg/kg。B組患者麻醉誘導:患者面罩通氣,囑其深呼吸,吸入8%七氟醚(氧流量6 L/min),靜脈緩慢注射芬太尼2~4 μ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Narcotrend指數下降至D0水平,即可置入喉罩,經支氣管鏡確認喉罩位置無誤后,連接麻醉機,行機械通氣。A組麻醉維持:丙泊酚4~12 mg/(kg·h)。B組麻醉維持:2~4%七氟醚(氧流量2 L/min)。
1.3 觀察指標 記錄誘導前(T0)、誘導后(T1)、插入喉罩時(T2)、支氣管鏡檢查過聲門時(T3)、過隆突時(T4)、術畢(T5)的MAP、HR和SpO2;記錄術中知曉情況和不良反應(躁動、嗆咳及呼吸抑制);記錄蘇醒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血流動力學比較 誘導前兩組患者的MAP、HR和SpO2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誘導后,兩組患者的MAP和HR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A組患者下降的幅度更大。在支氣管鏡檢查過程中,A組的MAP、HR 均明顯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支氣管鏡檢查結束時,兩組的HR和SpO2大致均恢復麻醉前水平,但A組的MAP仍明顯低于麻醉前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中知曉情況和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均無出現患者術中知曉現象。B組僅有1例患者出現躁動,而A組有3例患者出現躁動,2例患者出現嗆咳,甚至有13例患者發生呼吸抑制。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血流動力學比較(±s)
注:與T0比較,aP<0.05;與A組比較,bP<0.05;1 mm Hg=0.133 kPa
組別 例數 指標 T0 T1 T2支氣管鏡檢查 T5T3 T4A組 50 MAP(mm Hg) 105±10 84±5b 81±6b 82±6b 82±5b 95±4bHR(次/min) 75±7 68±7b 65±7b 69±5b 70±7 77±4 SpO2(%) 98±2 97±2 97±2 94±4b 92±5b 97±2 B組 50 MAP(mm Hg) 103±10 92±5ab 97±7ab 99±6a 96±5a 99±4aHR(次/min) 80±5 73±7ab 75±6ab 85±4a 86±7a 79±4 SpO2(%) 98±2 98±1 98±1 95±4 95±4 97±2
注:與A組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的蘇醒時間比較 A組患者的蘇醒時間為(35±7)min,而B組患者的蘇醒時間是(11±4)min,A組患者的蘇醒時間明顯長于B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支氣管鏡檢查通過喉罩引導支氣管鏡檢查的方法是目前支氣管鏡檢查常用的方法[2]。全身麻醉可以安全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降低患者在檢查過程中的應激反應,這對心肺功能相對較差的老年患者是十分重要的。支氣管鏡檢查的麻醉管理除了要求安全有效以外,蘇醒質量也是十分重要,如何快速平穩蘇醒有賴于麻醉方式的選擇。合理的麻醉方式提供了恰當的鎮靜和鎮痛水平,而恰當的鎮靜和鎮痛水平保障老年患者支氣管鏡檢查的安全性和流暢性[3]。
在本研究中,麻醉誘導后,兩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參數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全憑靜脈麻醉組患者下降的幅度更大。而且整個支氣管鏡檢查過程,全憑靜脈麻醉組患者的均較術前水平明顯下降,而靜吸復合麻醉組患者的MAP 和HR在圍術期波動較小。同時,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無出現術中知曉現象。對于老年患者,躁動、嗆咳均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釋放增加,導致血流動力學的劇烈波動,而呼吸抑制甚至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危險。因此,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也是對麻醉方式有效與否的評價依據。全憑靜脈麻醉組有3例患者出現躁動,2例患者出現嗆咳,甚至有13例患者發生呼吸抑制。而靜吸復合麻醉組患者僅有1例患者在蘇醒期發生躁動,經過簡單處理后,患者也安返病房。在兩組患者的蘇醒時間對比下,全憑靜脈麻醉組患者的蘇醒時間為(35±7)min,而靜吸復合麻醉組患者的蘇醒時間是(11±4)min,全憑靜脈麻醉組患者的蘇醒時間明顯長于靜吸復合麻醉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看來,靜吸復合麻醉下老年患者在支氣管鏡檢查后的蘇醒質量明顯優于全憑靜脈麻醉。
綜上所述,老年患者在喉罩靜吸復合全身麻醉下行支氣管鏡檢查血流動力學穩定,不良反應少,蘇醒時間短,值得在臨床麻醉中推廣使用。
[1]黎榮福,張永謙,喬昕,等.SLIPA喉罩在老年患者無痛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中的應用.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9):2450-2451.
[2]楊勁,王俊林,趙津.喉罩全麻在小兒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中的應用.臨床麻醉學雜志,2013,29(11):1076-1078.
[3]馬東暉,黃馨瑩,涂淑敏,等.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專用喉罩臨床應用研究.臨床麻醉學雜志,2013,29(11):1070-107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3.086
2016-11-11]
佛山市醫學類科技攻關項目(項目編號:2014AB002523)
528300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邢祖民 李集源 張奕文 張忠其);廣東省婦幼保健院(鄢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