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安俊鳳 王錫剛 梁濱
瑞舒伐他汀鈣與阿托伐他汀鈣治療高脂血癥合并高血壓的療效比較
王磊 安俊鳳 王錫剛 梁濱
目的探討高脂血癥合并高血壓采用瑞舒伐他汀鈣與阿托伐他汀鈣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76例高脂血癥合并高血壓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8例。實驗組給予瑞舒伐他汀鈣治療,對照組給予阿托伐他汀鈣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及治療前后血壓、血脂水平變化情況。結果實驗組、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2.1%(35/38)、68.4%(26/38),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收縮壓、舒張壓分別為(130±9)、(82±6)mm Hg (1 mm Hg=0.133 kPa),對照組分別為(145±11)、(89±8)mm Hg,兩組收縮壓、舒張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分別為(4.0±0.6)、(2.1±0.8)mmol/L,對照組分別為(5.4±0.8)、(3.5±1.2)mmol/L,兩組TC、LDL-C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高脂血癥合并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采用瑞舒伐他汀鈣治療,能獲得較阿托伐他汀鈣更為顯著的效果,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壓、血脂水平,有利于改善預后,值得推廣應用。
高脂血癥;高血壓;瑞舒伐他汀鈣;阿托伐他汀鈣
現階段,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國內高血脂、高血壓患病率不斷增加。一旦患者出現高血壓,會導致其出現脂質代謝變化,引發高脂血癥。高脂血癥合并高血壓在臨床上較為常見,需給予有效的降壓、降血脂治療。他汀類藥物為常用的降血脂藥物,包括瑞舒伐他汀鈣、阿托伐他汀鈣。但當前臨床上仍缺乏對兩種藥物治療高脂血癥合并高血壓效果的對比。本研究以2015年8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76例高脂血癥合并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瑞舒伐他汀鈣、阿托伐他汀鈣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2015年8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76例高脂血癥合并高血壓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經臨床檢查,確診為高脂血癥合并高血壓,并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免疫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器質性疾病、肝腎功能損傷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38例。實驗組中,男22例,女16例;年齡50~78歲,平均年齡(61.5±5.6)歲;高脂血癥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0±2.4)年;高血壓病程1~13年,平均病程(5.3±2.6)年。對照組中,男20例,女18例;年齡50~78歲,平均年齡(61.6±5.5)歲;高脂血癥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1±2.4)年;高血壓病程1~13年,平均病程(5.2±2.4)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入院后實施常規治療,并口服5 mg/d苯磺酸氨氯地平(蘇州東瑞制藥有限公司,批號:150712),以控制血壓。對照組在此基礎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鈣(輝瑞制藥有限公司,批號:150710)5 mg治療,2次/d。實驗組在上述基礎上口服瑞舒伐他汀鈣(湖北信康醫藥化工有限公司,批號:150721)5 mg治療,2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2個月。
1.3 觀察指標和療效判定標準 ①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水平變化情況(包括收縮壓、舒張壓);②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變化情況(TC、LDL-C);③療效評定標準[1]:治療后,血壓、血脂水平較治療前明顯改善,臨床癥狀明顯好轉,為顯效;治療后,血壓、血脂水平較治療前有所改善,臨床癥狀有所緩解,為有效;治療后,血壓、血脂水平較治療前無變化,臨床癥狀未緩解或加重,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2.1% (35/38):無效3例,有效13例,顯效22例。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8.4%(26/38):無效12例,有效10例,顯效16例。兩組總有效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水平對比 治療前,實驗組收縮壓、舒張壓分別為(153±13)、(95±9)mm Hg,對照組分別為(152±14)、(95±7)mm Hg,兩組收縮壓、舒張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收縮壓、舒張壓分別為(130±9)、(82±6)mm Hg,對照組分別為(145±11)、(89±8)mm Hg,兩組收縮壓、舒張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對比 治療前,實驗組TC、LDL-C水平分別為(6.8±1.0)、(4.3±1.2)mmol/L,對照組分別為(6.7±1.2)、(4.3±1.3)mmol/L,兩組TC、LDL-C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TC、LDL-C水平分別為(4.0±0.6)、(2.1± 0.8)mmol/L,對照組分別為(5.4±0.8)、(3.5±1.2)mmol/L,兩組TC、LDL-C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高血壓在臨床上較為常見。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高血壓患病率不斷提升,給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通常情況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可能會伴有一定程度的脂質代謝紊亂,而脂質水平變化在心血管意外事件的發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脂血癥合并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需要兼顧對血壓、血脂的控制,從而改善患者預后。
當前,臨床上多采用藥物方法進行治療。常用的降脂類藥物為他汀類藥物,能有效促使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得到提升,且能對血管順應性及血管硬度進行改善。此外,還有研究認為,在血脂血癥合并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采用他汀類藥物治療,能有效減少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安全性高[2]。
作為臨床上一種常見他汀類藥物,瑞舒伐他汀鈣有著較好的降脂效果,為選擇性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瑞舒伐他汀鈣的半衰期較長,能對肝細胞膽固醇合成產生競爭性拮抗作用,從而促使低密度脂蛋白降解速度提升。而且,瑞舒伐他汀鈣有著較其他他汀類藥物更高的選擇性,且不必進行細胞色素P450代謝。瑞舒伐他汀鈣在高脂血癥合并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不僅能對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進行控制,從而對斑塊內膽固醇水平進行改善,還可以對機體炎癥因子活性進行抑制,從而對血小板源性炎癥因子釋放及血栓形成產生一定拮抗作用。而阿托伐他汀鈣是另一種常見的他汀類藥物,同樣具有良好的降脂效果,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但是,相較于瑞舒伐他汀鈣,阿托伐他汀鈣對血管內皮的保護作用存在一定局限性,導致其臨床應用受到限制。此外,他汀類藥物降壓效果也較為顯著,治療過程中聯合應用氨氯地平,能有效改善血壓控制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2.1%、68.4%,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文獻結果相符[3]。結果表明,在高脂血癥合并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采用瑞舒伐他汀鈣治療,能獲得較阿托伐他汀鈣更為顯著的效果。此外,治療后,兩組收縮壓、舒張壓、血脂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在高脂血癥合并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采用瑞舒伐他汀鈣治療,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壓、血脂水平,有利于改善預后。
綜上所述,在高脂血癥合并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采用瑞舒伐他汀鈣治療,能獲得較阿托伐他汀鈣更為顯著的效果,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壓、血脂水平,有利于改善預后,值得推廣應用。
[1]陳濤,倪美玲,朱立場.瑞舒伐他汀鈣與阿托伐他汀鈣治療高脂血癥合并高血壓的療效比較.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8): 2017-2019.
[2]郭濤,孫瑩,張輝,等.比較瑞舒伐他汀鈣與阿托伐他汀鈣治療高脂血癥合并高血壓的療效.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0):121-122.
[3]樊國兵.瑞舒伐他汀鈣與阿托伐他汀鈣治療高脂血癥合并高血壓的臨床療效觀察.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10):1311-131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3.098
2016-11-09]
116031 遼寧大連甘井子區大連市第三人民醫院心內四科
梁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