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冬梅
優質護理在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齊冬梅
目的探討優質護理在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中的應用效果。方法58例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隨機分為常規組和干預組,各29例。常規組采取常規護理措施,干預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措施,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后,干預組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干預組并發癥發生率(6.90%)顯著低于常規組(31.03%)(P<0.05);干預組患者滿意度評分為(91.73±14.05)分,明顯高于常規組(79.34±15.86)分(P<0.05)。結論在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過程中配合施以優質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減少并發癥發生,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推廣。
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優質護理
糖尿病腎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并發癥,約占糖尿病患者的34%,同時也是終末期腎衰竭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1]。血液透析是治療該病的主要手段,然而在血透過程中往往會發生低血壓、感染、心腦血管意外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預后及生命安全。因此,在血液透析治療中予以有效的護理干預十分重要。本文選取29例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給予優質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本院58例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隨機分為常規組和干預組,各2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標準,行血液透析治療,2~3次/周,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嚴重心、腦、肝臟器疾病,精神類疾病或言語溝通障礙患者。常規組男17例,女12例,39~63歲,平均年齡(51.28±11.07)歲。干預組男15例,女14例,年齡41~64歲,平均年齡(51.95±12.3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規組采取常規護理措施,即血糖監測、病房護理、用藥護理、血管通路護理、皮膚護理等。
1.2.2 干預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行優質護理,具體如下:①心理護理:在血液透析過程中,護士主動與患者溝通,耐心聆聽患者的需求,針對性給予心理疏導,并指導患者自我調適的方法,指導患者積極面對疾病。②健康教育:根據患者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的不同,向患者講解血液透析的治療目的、注意事項及相關并發癥,告知患者自我護理方法。同時向患者發放圖文結合的健康知識小冊子和健康教育處方。每周末組織患者參加健康講座、座談會、觀看影像等活動,讓患者學習糖尿病防治知識、血液透析并發癥預防方法等,要求患者家屬積極參與。③生活護理:a.飲食方面:根據糖尿病的飲食原則,結合患者的飲食喜好制訂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囑患者少量多餐,清淡飲食,盡量控制水鈉、總熱量、蛋白質以及鉀元素的攝入。b.運動方面:鼓勵患者適量運動,可選擇慢跑、散步、太極拳等運動方式,運動量要適中,以自身不感疲勞為度。此外,告知患者不宜清晨或空腹運動,以免發生低血糖反應。④并發癥護理:a.低血壓:在血透過程中血糖下降,血漿滲透壓也會降低,極易發生低血壓。因此應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壓情況以及是否出現神志異常、冷汗、面色蒼白、脈搏微弱等癥狀,若有異常即刻停止治療,告知醫生并配合處理;b.感染:護士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并要求患者做好個人衛生和口腔護理。天氣變化時,囑患者注意保暖,預防呼吸道感染發生;c.腦血管意外:透析過程患者常會發生心律失常、心絞痛、高血壓等心腦血管意外事件。因此,在血液透析前應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心腦血管情況選擇合適的血液透析模式,必要時可縮短透析時間或增加透析次數。兩組患者均護理2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護理后,比較兩組患者心理狀況、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患者滿意度。心理狀況主要觀察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其中,焦慮評分采用SAS進行評價,抑郁評分采用SDS進行評價,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評分表進行測評,此量表包括護士儀容儀態、操作技能、服務態度等,總分0~100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越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SAS、SDS評分比較 護理前,干預組SAS評分為(49.67± 12.09)分,SDS評分為(51.06±13.75)分;常規組SAS評分為(49.22±10.51)分,SDS評分為(51.13±14.08)分。護理前兩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干預組SAS評分為(40.15±10.38)分,SDS評分為(41.64± 9.82)分;常規組SAS評分為(47.53±11.94)分,SDS評分為(48.96±12.03)分。護理后干預組SAS、SDS評分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
2.2 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干預組發生1例低血糖,1例營養不良,并發癥發生率為6.90%;常規組發生3例感染、2例低血壓、3例營養不良,1例心絞痛,并發癥發生率為31.03%,干預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組(χ2=5.497,P<0.05)。
2.3 滿意度評分比較 干預組患者滿意度評分為(91.73± 14.05)分,明顯高于常規組(79.34±15.86)分(t=3.149,P<0.05)。
近年來,隨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態勢,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其中,糖尿病腎病是常見的糖尿病慢性并發癥之一,可隨病情惡化發展為尿毒癥,最終導致患者死亡。血液透析是治療糖尿病腎病的有效治療手段,但是由于血透治療周期長,并發癥多,患者往往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經濟負擔,進而影響了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2]。因此,對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具有積極的意義。
本研究常規組應用常規護理,干預組實施優質護理,結果發現,護理后干預組SAS、SDS評分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干預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干預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提示與常規護理相比,優質護理應用于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中效果顯著。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優質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根據患者的需要及實際病情進行心理護理、生活護理、健康教育等護理措施,以滿足患者心理、精神、生理等全方位的需求[3]。其中,心理護理可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增強治療信心;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了解疾病知識,糾正對糖尿病或血液透析的錯誤認識,從而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工作;生活護理能使患者機體保持在最佳的康復狀態,有助于減少并發癥發生和改善預后;而并發癥的護理,便于醫護人員及時發現異常,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過程中配合施以優質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減少并發癥發生,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推廣。
[1]陳秀梅.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研究.內蒙古中醫藥,2013(19): 139-140.
[2]夏菁.血液透析患者常見不良心理狀態及護理對策.中國臨床研究,2012,25(6):615-616.
[3]楊曉蘭.優質護理服務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2,10(3):8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3.118
2016-11-01]
125003 葫蘆島第四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