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偉
阿托伐他汀聯合阿司匹林治療高血壓伴發動脈粥樣硬化的效果
趙慶偉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聯合阿司匹林治療高血壓伴發動脈粥樣硬化的效果。方法98例高血壓伴發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43例)和研究組(55例)。對照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療,研究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聯合阿司匹林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大小及穩定性情況。結果治療6個月后研究組患者斑塊不穩定率低于對照組,治療12個月后研究組患者斑塊不穩定率及斑塊面積均小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阿托伐他汀聯合阿司匹林治療高血壓伴發動脈粥樣硬化的效果良好,可顯著縮小斑塊面積,降低不穩定性,具臨床推廣價值。
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臨床多采用阿司匹林治療,其防治心血管效果顯著,但隨著應用愈加廣泛,逐漸出現阿司匹林抵抗現象,有患者發生血栓現象[1]。因此,本院予以患者阿托伐他汀聯合阿司匹林治療,并獲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擇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98例高血壓伴發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臨床資料,患者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相關診斷標準[1]。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43例)和研究組(55例)。對照組患者男女比23:20,年齡48~78歲,平均年齡(60.40±6.17)歲,伴糖尿病6例,冠心病11例,高脂血癥19例;研究組患者男女比27:28,年齡49~77歲,平均年齡(60.20±6.70)歲,伴糖尿病8例,冠心病13例,高脂血癥1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南京白敬宇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32026500,25 mg×100片)治療,100 mg/次,1次/d。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阿托伐他汀(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409,20 mg×7片)治療,100 mg/d,1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6個月。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6、12個月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面積(最大厚度×最大直徑)以及穩定性變化情況(斑塊不穩定率=不穩定斑塊數/斑塊總數)[2]。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斑塊面積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前斑塊面積為(26.35±1.21)mm2,治療6個月后斑塊面積為(25.12±1.15)mm2,治療12個月后斑塊面積為(19.40±2.13)mm2;對照組分別為(26.40±1.35)、(25.76±1.37)、(22.19±2.48)mm2;治療后12個月研究組患者斑塊面積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斑塊穩定性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前不穩定率為90.60%,治療6個月后不穩定率為72.30%,治療12個月后不穩定率為59.40%;對照組分別為91.20%、90.30%、83.70%;治療后6、12個月研究組患者斑塊不穩定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
腦卒中是高血壓患者常見并發癥之一,而高血壓伴動脈粥樣硬化會導血管內皮損傷,血小板黏附在內皮誘導血小板活化,從而促使形成血栓,另外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也是炎性反應過程,因此動脈粥樣硬化和腦血管疾病具密切聯系。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12個月研究組患者斑塊面積[(19.40±2.13)mm2]明顯小于對照組[(22.19±2.48)mm2],且治療后6、12個月研究組患者斑塊不穩定率(72.30%、59.40%)均明顯低于對照組(90.30%、83.70%)(P<0.05),表明阿托伐他汀聯合阿司匹林治療高血壓伴動脈粥樣硬化不僅可以縮小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面積大小,還會降低斑塊的不穩定性,防止斑塊破裂,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分析原因可能在于: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釋放作用,因此可減少形成血栓。研究組患者聯合應用的阿托伐他汀屬于他汀類藥物,該藥物可以抑制肝臟內合成3-羥基-3-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及膽固醇,還可降低患者血漿中血清脂蛋白及膽固醇濃度,同時他汀類藥物還可以改善患者的內皮功能,通過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炎癥反應,改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抑制形成血栓[3,4]。另外他汀類藥物可以通過促進血管再生,提高腦微血管的抗損傷能力,抑制血管內皮細胞凋亡,從而改善患者的腦功能,還可通過降低谷氨酸介導興奮性中毒,且對腦缺血后血管再生、神經再生及形成突觸具有促進作用,從而保護患者局部缺血腦組織的神經元[5]。阿托伐他汀聯合阿司匹林治療高血壓伴發動脈粥樣硬化具有協同作用,因此較單獨使用阿司匹林治療效果更佳,可以更為顯著地縮小斑塊面積,提高穩定性。
綜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聯合阿司匹林治療高血壓伴發動脈粥樣硬化可縮小斑塊面積,降低斑塊不穩定性,避免形成血栓,減少腦血管事件發生,值得臨床推廣。
[1]丁東新,薛冰,沈琪,等.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TNF-α、IL-6水平與血壓、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15(5):61-62.
[2]任坤,陳春怡,胡燕萍,等.阿托伐他汀治療高血壓并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療效觀察.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2,10(11): 4311-4313.
[3]駱黎,徐芳.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對腦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和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中國全科醫學,2012,9(15):524-525.
[4]陳錦雄,陳炳星,陳國新,等.阿托伐他汀聯合阿司匹林治療高血壓伴發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研究.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5,31(13):1236-1238.
[5]韓居才,楊莉莉.阿托伐他汀聯合腸溶阿司匹林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斑塊穩定性及腦血管事件的影響.實用老年醫學,2012,2(2):148-15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6.085
2015-11-19]
467000 河南平煤神馬醫療集團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