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玲
56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腸麻痹的護理
孫秀玲
目的探討急性胰腺炎(AP)合并腸麻痹的臨床護理方法。方法對56例AP合并腸麻痹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總結。結果56例AP合并腸麻痹患者,經早期綜合治療護理,45例腸功能恢復正常,10例療效較差轉外科手術治療,1例90歲高齡患者無法手術最終死亡,總有效率為80.4%。結論早期給予AP合并腸麻痹患者心理護理、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胃腸減壓、營養支持、藥物治療護理、中醫治療護理及健康教育等綜合護理措施,對促進腸功能恢復、減輕患者痛苦、促進早日康復有著重要意義。
急性胰腺炎;腸麻痹;護理
AP是由多種病因導致胰腺組織自身消化所致的胰腺水腫、出血及壞死等炎性損傷。少數患者可由胰腺局部病變引起全身炎癥反應,并常繼發感染,出現休克、多臟器功能不全或多臟器衰竭等并發癥,胃腸道功能受損較常見,多表現為腸麻痹及應激性潰瘍。現將近年來綜合護理措施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5月~2015年5月本科收治的AP患者120例,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齡18~90歲,56例合并腸麻痹,發生率46.7%。經實驗室及腹部超聲、CT、立位平片檢查,所有AP診斷均符合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3年上海診斷標準。AP并發腸麻痹診斷條件:腹脹、腹痛、惡心嘔吐、肛門排氣及排便停止>24 h,腸鳴音減弱<3次/min或消失,腹部平片等可見腸腔擴張、積氣、液平。
1.2護理
1.2.1護理評估 積極進行病史評估和心理社會評估,了解患者高危既往史、用藥史、發病誘因及對該病的認知程度、心理接受能力及配合程度,為治療護理提供依據。
1.2.2護理
1.2.2.1心理護理 因病情易反復,患者常出現焦慮、沮喪、恐懼等心理問題。特別是老年患者,易出現煩躁、易怒、不配合治療情況。護士應以心理護理程序為基礎,通過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準確進行心理評估、找出主要原因和影響因素、選擇適宜的對策等心理護理規范化干預流程[1],結合患者特點、心理反應程度,實施既對癥又對因的心理干預對策。
1.2.2.2嚴密觀察生命體征 對發病急、進展快、癥狀重、年齡大或有心腦血管疾病高危史患者,要及時進行心電監護,嚴密監測神志、體溫、血壓、心率、尿量、皮膚黏膜、面色、呼吸次數、頻率、深度變化及指脈氧等項指標變化,及時發現并預防胰腺膿腫、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等并發癥發生。
1.2.2.3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 定期監測患者電解質,防止低鉀低氯使腸壁肌肉松弛及對刺激腸平滑肌的藥物反應低下。必要時記錄24 h出入水量。低血鈣和高血糖與AP的嚴重程度成正比,每天監測血鈣血糖變化,及早發現病情演變并報告醫生處理。
1.2.2.4腹部癥狀和體征觀察 注意觀察腹痛的部位、性質、持續時間,有無伴隨惡心嘔吐、腹脹等癥狀,腸鳴音及腸道排便排氣情況。本組3例為≥80歲患者,腹膜刺激征表現輕卻出現感染性休克癥狀,及時發現后報告醫生給予針對性處理。
1.2.2.5胃腸減壓的護理 本組患者均進行了胃腸減壓,應觀察記錄引流物的色、量、性狀并保持胃管通暢。腸蠕動恢復,患者能自行排便排氣可遵醫囑拔出胃管,逐步恢復正常飲食。
1.2.2.6營養支持的護理 本組患者均進行完全腸外營養支持,在患者能進食后逐漸停用,盡早恢復腸內營養。治療期間,定期監測血漿蛋白、血紅蛋白、各種營養指標及電解質變化。
1.2.2.7藥物治療護理 ①使用奧曲肽護理:本組患者均使用奧曲肽25~50 μg/h持續泵入。用前應先詢問有無過敏史,觀察有無惡心嘔吐、腹瀉、腹部痙攣性疼痛等不良反應,糖尿病患者還應注意低血糖發生。本組在治療后第2天胃液量明顯減少。②使用紅霉素護理: 紅霉素在抗感染同時還有明顯促進腸蠕動作用[2]。護士遵醫囑使用紅霉素同時,要注意滴速不宜過快,注意觀察有無惡心嘔吐、痙攣性腹痛等胃腸道反應,盡可能使患者能夠耐受。③使用止痛劑護理:遵醫囑使用呱替啶等止痛劑并評價效果,要避免掩蓋病情并防止患者成癮。禁用嗎啡,以防引起Oddi括約肌痙攣加重病情,禁用阿托品、山莨菪堿等解痙劑,因其可加重腸麻痹,并可誘發尿潴留。
1.2.2.8中醫治療的護理 ①中醫針灸:請專業中醫針灸師針刺中脘、足三里、天樞、曲池、合谷、內關等穴位,刺激胃腸神經功能恢復,使腸麻痹得以緩解[3]。②中藥灌腸:早期應用復方大承氣湯,一般煎至300 ml,200 ml保留灌腸。為加強療效,余100 ml口服或胃管注入,可促進腸功能恢復,縮短腸麻痹持續時間[4]。惡心嘔吐重者可僅保留灌腸。灌腸時使用一次性吸痰管(16F)與一次性50 ml注射器,一次性吸痰管管徑細,管口光滑柔軟,對肛門及腸黏膜刺激性小,可根據需要插入15~20 cm,減輕了患者排便反射及痛苦,延長了藥液在腸道內保留時間,明顯提高總有效率[5]。
1.2.2.9健康教育 ①疾病知識指導: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本病的主要誘發因素、預后及并發癥知識。膽源性胰腺炎患者教育其積極治療原發膽道疾病,避免飲食不當誘發本病,如出現腹痛、腹脹、惡心等表現時及時就診。②飲食指導:癥狀緩解后,應從少量低脂、低蛋白、低糖清淡食物開始,少量多餐,逐漸恢復到正常飲食。應避免刺激性強、產氣多食物,指導患者規律進食,避免暴飲暴食,戒除煙酒,防止復發。
本組56例患者經中西醫綜合治療及護理措施干預,患者及家屬均能較好地遵從醫囑,18例8~12 h恢復正常腸鳴音,出現肛門排便排氣;27例在18~24 h后排便排氣,腹脹腹痛緩解。45例患者72 h內腸功能均恢復正常,痊愈出院,11例72 h后僅有少量排氣,其中10例轉外科手術治療,1例90歲高齡患者,無法手術死亡,總有效率為80.4%。
AP起病急,合并腸麻痹時可導致腸道內壓力增加和細菌毒素過度產生,進一步引起腸道細菌和毒素的移位,從而使AP嚴重化,如不及時治療,可致多系統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本科56例AP合并腸麻痹患者,早期給予心理護理、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及腹部癥狀和體征、胃腸減壓、營養支持及藥物治療護理、中醫治療護理、健康教育等綜合護理措施干預,患者遵醫行為明顯提高,治療總有效率80.4%,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措施對促進AP患者腸蠕動恢復、減輕患者痛苦、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有著重要意義。
[1]郭翠英,蘇曉光,王瑛,等.綜合醫院心理護理模式的建立與應用.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21):1610.
[2]劉建祖,郭玉芳,邱雪蓮.紅霉素促進腹部手術后胃腸運動功能恢復的臨床研究.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07,13(4): 366.
[3]羅艷紅,鐘廣偉,趙雙平,等.應用電針干預重癥早期急性胰腺炎并發腸麻痹.中國針灸,2011,31(2):105-108.
[4]朱磊,劉會彬,郭大偉,等.復方大承氣湯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所致麻痹性腸梗阻86例.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1,14(8):634.
[5]張玲玲,王今.一次性性吸痰管保留灌腸在治療放射性直腸炎患者中的應用.安徽醫藥,2013,17(2):34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6.165
2015-11-12]
458000 鶴壁市人民醫院山城消化血液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