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麗
小兒腦癱的臨床護理
孫春麗
目的分析研究小兒腦癱的臨床護理實施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60例腦癱患兒的臨床資料,總結臨床護理實施效果。結果60例患兒實施護理后有效率為98.3%,無嚴重并發癥。實施護理后對患兒進行不定期隨訪,其中25.0%患兒病情加重,其余患兒病情均無反復。結論對小兒腦癱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可有效提高護理實施效果。
小兒腦癱;臨床護理;效果
小兒腦癱是指患兒的中樞性運動障礙,多合并癲癇發作、智力低下、精神發育遲滯、智力低下等,影響患兒的預后發育[1]。本次研究中,分析總結腦癱患兒的護理實施情況,為以后的臨床護理提供可參考的依據。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分析研究本院2013年9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腦癱患兒的臨床資料,男40例,女20例,年齡最小1歲,最大8歲,平均年齡(3.5±1.2)歲。所有患兒均經臨床檢查確診,合并不同程度中樞運動神經障礙,肌張力異常,部分患兒臨床靜止或運動姿勢異常。肌張力低下型12例,不隨意運動型14例,單純痙攣型17例,共濟失調型3例,混合型14例。Vojta反射異常45例,語言障礙6例,聽力障礙10例,口面功能障礙11例,智力低下8例,癲癇2例,視力障礙5例,小頭畸形3例。
1.2護理方法 本組所選取的患兒均接受院內護理,除藥物治療、常規護理以及中醫護理,提高患兒的手功能訓練、認知訓練,根據不同分類進行詳細護理工作,具體護理內容如下。
1.2.1按摩推拿護理 在藥物治療完成之后每日為患兒進行局部捏搓、輕柔,促使其靜脈得到疏通;在護理過程中應注意借助推拿按摩促使患兒肌肉張力得到有效改善,同時改善其血液循環。推拿按摩可對患兒鍛煉發揮輔助效果,護理時間應控制為15 min/d,且在實際操作中,應結合患兒實際年齡,采取上田法、Vojta法、bobath法,促患兒的平衡反射、運動功能正常發育,同時對患兒異常姿勢及運動發揮抑制效果,促使肌力提高的同時下調患兒肌張力。
1.2.2中醫護理 中醫護理與按摩、推拿類似,主要是促使患兒痙攣肌肉充分放松。在護理中,為患兒展開中醫按摩,對其啞門、風池、大椎、天柱、百會等穴位進行按摩,按揉15 min/d,并結合作業療法以及運動療法,提高患兒的運動能力、生活能力,有利于緩解以及松弛患兒的肌肉痙攣。
1.2.3手功能鍛煉與認知鍛煉護理 護士應引導患兒展開主觀訓練,在訓練過程中,醫護人員應注意陪同患兒,督促患兒順利進行運動認知鍛煉,用卡片、玩具等方式適合認知訓練,通過做游戲方式,促使患兒機體運動能力提高。在護理過程中引導患兒展開手部功能訓練,鼓勵患兒多動手,或可引導患兒展開語言交流,促使患兒語言功能得到訓練。
1.2.4整體護理 護理期間醫護人員詳細統計患兒并發癥發生情況,總結護理中問題,分析護理中可能會誘發護理問題的事項,護理實施后進行評價。
1.3療效判定標準[2]根據小兒腦癱患者療效標準評價,包括患兒肌肉恢復情況、發育情況,可劃分為痊愈、顯著改善、改善、無效。痊愈:檢查患兒各項指標均顯示為正常,恢復正常生活;顯著改善:患兒指標有明顯改善,肌肉恢復良好,發育情況改善,運動、智力、語言發育相較于正常兒童,無明顯差異;改善:患兒各項指標有改善,但不能自理生活,肌肉恢復情況不佳,發育滯后;無效:患兒情況無變化,甚至出現惡化。有效率=痊愈率+顯著改善率+改善率。
60例患兒實施治療護理后情況良好,護理順利實施,痊愈5例(8.3%),顯著改善25例(41.7%),改善29例(48.3%),無效1例(1.7%),有效率為98.3%。無嚴重并發癥發生。實施護理治療后,給予患者不定期隨訪,15例(25.0%)患兒的病情加重,其他患兒病情無反復,護理效果顯著。
小兒腦癱是指患兒出生前到出生后1個月內發育期因非進行性腦損傷而導致的綜合征,會傷及患兒的中樞運動神經,導致患兒出現運動、智力、情感、語言等方面出現障礙,且患兒易出現癲癇合并癥,對患兒成長發育以及預后情況均有嚴重影響[3]。在臨床中,小兒腦癱的危險性較高,甚至會可能影響患兒日后的正常生活,出現語言障礙、運動障礙、張力障礙,而且該疾病會在患兒年齡不斷增長條件下,其病情逐漸增重,故而在對腦癱患兒疾病予以確診之后,應盡早以有效措施予以治療。腦癱患兒臨床治療主要措施為藥物治療,且同時應以長期訓練作為輔助,盡可能提高治療成功率。在常規護理中,護士僅依照醫生醫囑護理,并不能從根本上改善患兒的病情,因此需要結合外界干預的綜合療法,如對患兒肌肉組織進行適當按摩,增強患兒生活能力,并對患兒器官的恢復能力進行鍛煉,最終才能實現理想的療效[4]。在本研究中本院對60例腦癱患兒展開研究,為所有患兒均展開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及其功效如下:通過肌肉組織按摩而促使機體內血液順暢運行,促使肌肉及組織器官正常生長發育;通過中醫穴位按摩,促使患兒身體發育能力得到回復;在護理過程中對患兒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依據患兒愛好實施護理,鍛煉患兒的動手能力以及語言能力。本次研究中,60例患兒實施護理后,痊愈率8.3%,有效率為98.3%。
小兒腦癱作為臨床一種急危重癥,為了保證患兒的健康成長,護理工作應實施全面護理,同時護理人員應以高度的耐心、愛心、責任心為患兒實施護理操作,在按摩過程中動作保持輕柔、準確,在確保療效的同時避免對患兒造成傷害。這不僅需要護理人員具備良好的中醫按摩知識、腦癱治療相關知識,還應掌握腦癱的臨床護理方法,防止給患兒帶來二次傷害。
綜上所述,對小兒腦癱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可有效提高護理實施效果。
[1]師文,李紅,秦璐,等.小兒腦癱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的安全護理.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9,30(23):2827.
[2]覃洪金,黃任秀,羅雪梅,等.腦癱高危患兒飲食行為的護理干預效果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14,49(8):942-946.
[3]丁宇,周兵,陸波.家庭早期綜合康復護理對腦癱患兒的影響.科技通報,2015,31(3):42-45.
[4]徐怡,湯健.健康教育路徑對腦癱患兒護理及家庭康復的影響.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3,19(12):1197-119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6.167
2015-11-25]
466100 河南省商水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