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杰
預防早產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應用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
劉麗杰
目的分析評價預防早產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應用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220例早產新生兒,按照數學表法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10例。對照組新生兒使用常規預防高膽紅素血癥的護理方法,觀察組新生兒使用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使用護理干預措施,比較兩組新生兒經皮膽紅素均值、胎便排盡時間、黃疸消退時間以及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結果觀察組新生兒經皮膽紅素均值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新生兒胎便排盡時間、黃疸消退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為56.4%高于觀察組的20.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早產新生兒采用護理干預措施預防高膽紅素血癥能夠有效降低產后膽紅素的水平及高膽紅素血癥的發生率,預防膽紅素腦病的發生,優于傳統的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推廣應用。
早產兒;高膽紅素血癥;護理干預
由于早產兒肝臟發育不完全導致生成的葡萄糖醛酰轉移酶缺乏,故早產兒發生高膽紅素血癥風險較高,甚至導致膽紅素腦病的出現[1]。膽紅素腦病不僅影響新生兒的生活質量,甚至危及其生命。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早產兒黃疸程度明顯減輕或者有效的縮短高膽紅素血癥持續時間是預防早產兒膽紅素腦病發生的重要環節[2]。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科對早產新生兒采取護理干預措施預防高膽紅素血癥的發生,取得滿意的效果,現總結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科220例早產新生兒為研究對象。按照數字表法隨機分成對照組及觀察組,各110例。對照組新生兒中男66例、女44例;胎齡28~36周、平均胎齡(32.5±4.3)周,體重1450~2460 g、平均體重(1946±328)g;觀察組新生兒中男63例、女47例;胎齡29~35周、平均胎齡(32.3±4.1)周,體重1520~2490 g、平均體重(1978±334)g。兩組新生兒性別、胎齡以及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 新生兒使用常規預防高膽紅素血癥的護理方法,予以早產新生兒暖箱復溫、營養支持、藍光治療、防止低血糖發生等常規對癥護理方法。
1.2.2觀察組 新生兒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使用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包括:①溫生理鹽水灌腸護理:在出生后6 h內進行,使用石蠟油潤滑一次性肛管,抽取39~41℃溫生理鹽水20 ml,肛管插入深度根據新生兒的孕周以及體重來判斷,以4~5 cm為宜,緩慢推入溫生理鹽水并保留5~10 min,并將肛管緩慢轉動。同時用掌心和大魚際進行順時針與逆時針反復交替環形按摩臍周,2~5 min/次,有助于胎糞黏液由腸道遠端向近端移動形成胎糞球,同時有效的按摩可以增加腸道的蠕動,有助于胎糞快速的排出[3]。②撫觸護理:保持適宜的室內溫濕度,溫度以28~32℃為宜,在喂奶后1 h于暖箱內進行。護理人員應當保持雙手清潔溫暖并涂抹嬰兒潤膚油,防止對新生兒皮膚的刺激,撫觸時新生兒應處于安靜狀態,護理人員應當保持心情放松、動作應當輕柔,使用適宜的力度、在撫觸過程中應與新生兒進行感情與目光的交流,按照頭面部、胸部、腹部、下肢與背部的順序依次進行,進行約15~20 min/次,效果以新生兒皮膚微紅最佳[4]。③早期營養支持護理:應以母乳喂養為主,具備喂養體征早產新生兒應在出生后30 min內進行,吸允能力差的新生兒采用滴管從新生兒嘴角滴入,要仔細觀察其吞咽動作并進行誘導自行吸允,密切注意其呼吸、面色有無變化。對于無吸允能力的患兒應使用母乳鼻飼喂養,由2 ml為起始量,逐漸增加,少量多次、喂養速度不可過快,以免引起嘔吐。喂養后應輕拍患兒背部促其打嗝、將頭部抬高,右側臥位并將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誤吸引起窒息。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新生兒經皮膽紅素均值、胎便排盡時間、黃疸消退時間以及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高膽紅素血癥判斷指標為血清膽紅素>256.5 μmol/L[5]。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新生兒經皮膽紅素均值為(118.6±14.9)μmol/L,對照組新生兒為(132.5±21.1)μmol/L,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新生兒胎便排盡時間為(89.7±22.3)h、對照組新生兒為(143.7±38.4)h,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新生兒黃疸消退時間為(8.1±1.7)d,對照組新生兒為(11.8±2.3)d,兩組比較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新生兒出現高膽紅素血癥62例,發生率為56.4%,觀察組新生兒出現高膽紅素血癥23例,發生率為20.9%,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高膽紅素血癥是早產兒最常見的疾病,也是影響早產兒生存質量的最主要的病因[6]。研究認為,通過灌腸及腹部按摩,降低膽紅素在肝腸循環中的重吸收,縮短胎便排凈時間;撫觸可以提高迷走神經興奮性和緊張性,使哺乳量有效增加、促進消化吸收、增加胃腸蠕動、有助于減輕腹脹和促進胎糞排出,縮短黃疸時間;早期母乳喂養不僅有助于胃腸道的發育和功能的成熟,對腸道正常菌群建立具有促進作用,對間接膽紅素的減少具有顯著作用,減少高膽紅素血癥的發生[7]。本組研究與張靈先等[8]研究結論相符,進一步證實護理干預對預防早產兒高膽紅素血癥具有重要的作用。
總之,對早產新生兒采用護理干預措施預防高膽紅素血癥能夠有效降低產后膽紅素的水平及高膽紅素血癥的發生率,預防膽紅素腦病的發生,優于傳統的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推廣應用。
[1]楊金鳳.全程護理干預對預防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臨床觀察.臨床合理用藥,2013,6(9):34-35.
[2]秦娟汝.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危險因素及護理對策.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27(2):254-256.
[3]羅劍平,曾華美.早期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影響.中國實用醫藥,2014,9(13):222-223.
[4]劉瑀,劉淑華.護理干預在防治早產兒黃疸中的應用.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17):2178-2179.
[5]曹紅梅.優質護理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中的實施效果分析.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3):34-35.
[6]馬繁榮,單玲.優質護理干預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中的應用價值.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14):150-152.
[7]李艷.護理干預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2011,17(34):61-62.
[8]張靈先,柳俊瑾,趙艷珍.護理干預對預防早產兒高膽紅素血癥的效果觀察.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3):1192-119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6.176
2015-10-26]
110014 沈陽市婦嬰醫院母嬰同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