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明
活血化瘀法在疑難急重病中運用舉隅
陳祖明
活血化瘀法是對瘀血病變創立的治療法則,作者通過四則典型病例,進一步闡述其疏通人體血液,促進氣血暢行,陰陽平衡,消除疾病的作用。典型病例分別為癥瘕、腦出血、骨癆、長期失眠,分屬不同系統疾病,但按照中醫的辨證原則,需明確與其他疾病的辨證關系。此法中根據各種不同的致病因素,體質的強弱,瘀血所在臟腑,經絡,瘀結的程度,兼夾證繼發癥,正邪的消長而論以不同的治法。
疑難急重病;活血化瘀法
活血化瘀法是對瘀血病變創立的治療法則,《素問·調經論》謂:“五臟之道皆出于經隧以行氣血,氣血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內經》強調:“疏其血氣令其調達,乃至和平”。并提出:“血實宜之,去宛陳莝,宛陳則除之者,去血脈也”。從活血化瘀法藥物的主要功效分析,其具有疏通脈絡、軟堅散結、祛瘀生新、活血、止血、止痛等作用[1]。從臨床實踐中看,應用范圍極為廣泛,可用于內、兒、外、婦、骨傷等科,均能收到令人滿意的療效。現舉隅如下。
1.1癥瘕,血虛(脾巨大,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患者,男,33歲,2012年3月31日住院。因左上腹部脹滿腫塊、消瘦、神疲、乏力入院。診見腹脹滿以飯后明顯,不能久立久坐,不能向左邊側臥,雙膝關節酸痛。體驗:體溫37℃,血壓14.63/10.64 kPa,鞏膜及皮膚無出血點和黃染,淺表淋巴結(-),心肺(-),肝未觸及,脾平臥左肋下10 cm ,B超示脾腫大10 cm,功能亢進。血常規示白細胞22.5×109/L,血紅蛋白110 g/L,血小板160×109/L,中幼粒細胞0.03,晚幼粒細胞0.05。骨髓檢查確診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巨脾。經西藥馬利蘭等治療將近2個月病情未見好轉,患者要求中醫藥治療。由于邪毒內蘊,氣血兩虧,氣血與邪毒互結為患,氣滯血瘀日久致成癥瘕。急則先治標:以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佐以清熱解毒、益氣養血治之。處方給予三棱、莪術、地鱉蟲、桃仁、丹參、赤芍、川芎、鱉甲、牡礪、柴胡、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當歸、黃芪,以上方加減計服3周,脾腫大消失。繼則以滋陰涼血、補肝腎、益氣血法,處方:龜鹿二仙膠合二至丸、當歸補血四物湯等復方加減計服中藥月余,骨髓及白細胞檢驗均正常,病情完全緩解,至今將近1年未再發作。
按:本例脾巨大是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引起。因腎氣虛,復感瘟毒病邪,瘟毒病邪內陷損傷氣血骨髓。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由于邪毒內溫氣血情形邪毒互結而成瘀積。現代醫學對脾臟巨大以手術切除為主要治療手段,患者及家屬不同意手術,要求轉中醫藥治療。因腹脹血瘀證是標,氣血虛、神疲乏力是本。按急則治標的治則,先給予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佐以清熱解毒,益氣養血法[2]。藥到病除,脾巨大消退,這是活血化瘀法對本病之治驗,說明中醫中藥對脾腫大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1.2腦出血(腦震蕩癱瘓失語) 患者,女,12歲,2014年12月15日初診。15 d前腦部外傷有頭暈嘔吐,隔3 d突然神志不清,右側肢體進行性乏力,直至臥床不起而住院,血常規檢查正常,腦脊液(-)。給予青鏈霉素、能量合劑、激素、復方丹參注射液等10余日治療無效,即轉中醫治療。患兒神志不清,右側上下肢癱瘓,時有嘔吐,食欲不振。二便失禁,面色蒼晦,舌淡乏苔,脈細數。由于顱腦損傷,瘀血郁于腦絡,竅道受阻。治以活血化瘀、通絡開竅安神。處方給予乳沒、桃仁、丹參、赤芍、地龍、蜈蚣、川芎、生地、石菖蒲、郁金、酸棗仁,3劑。二診:神志清,右側肢體能活動能自已坐起,問之能答,擬原方再服3劑。三診:能自己下床行走幾步,大小便能控制,意識逐漸恢復,食欲正常,再以補陽還五湯加黨參,繼續服3劑一切恢復正常。
按:本例腦外傷瘀血,經云:“惡血留內”,離經之血,由于腦部損傷,血液凝滯而產生瘀血,因此竅道脈絡阻塞不通,故出現神志不清、失語、右側半身不逐癱瘓等[3]。治以開竅,通絡,安神,活血化瘀法藥到病除,中病則止,繼以調理氣血而善后。
1.3骨癆 患者,女,53歲,2014年4月22日初診。患者平素操勞,發病前年患結核性腦膜炎。經抗癆藥治療有好轉,不久即發現胸椎突起以第7椎為著,局部酸脹麻感,繼則雙下肢乏力,直至軟癱不能起床行走6個月即來住院,經X光拍片診為:①胸椎結核;②寒性膿瘍;③截癱。請骨科會診,建議開刀手術,患者拒絕手術,即以中醫治療。患者面色蒼晦乏華,痛苦病容,全身消瘦,四肢冰冷,二便失禁,背部胸椎突起,雙下肢軟癱,唇舌淡邊紫點,苔薄白,六脈沉遲。此乃陽虛中寒,氣血兩虧。痰濁瘀血凝于骨骼為患。治以溫中補虛、散寒逐滯、活血化瘀法,處方給予蜈蚣、蜂房、丹參、桃仁、肉桂、鹿角膠、熟地、炮姜、麻黃、白芥子、當歸、黃芪、甘草,連進7劑。另以鵝肉2.5 kg,生姜1.5 kg搗爛絞汁,然后同姜和汁放在磁缽底,上面放鵝肉,不要用水,上面密蓋好,然后磚瓦上面鋪放鹽,放在炭火上干烤以熟爛為止,5~7 d服1次。以上治療1周后四肢回溫不冷,自感嗜睡神疲,再服藥及肉食1周后下肢能屈伸活動,大小便能知覺。經3周治療后,能下床活動,二便及生活能自理,然后即以生姜、鵝肉繼服調理鞏固,再經X光拍片,寒性膿瘍消失,胸椎結核仍在,能照常做家務及一些輕的體力勞動。
按:本例胸椎結核截癱,系由寒性膿瘍壓迫神經根引起雙下肢癱瘓。治以陽和湯加蜈蚣、蜂房、丹參、桃仁、當歸、黃芪,以溫陽補虛,散寒通滯,活血化瘀,配以鵝肉、生姜,具有溫中補虛、散寒祛溫之功[4],總之以扶正祛邪,攻補兼施,因正氣恢復,寒濕除,寒性膿瘍消失,雙下肢恢復正常活動。
1.4長期失眠 患者,女,40歲,2013年12月19日就診。患者頑固性失眠10多年,每于工作緊張及夏季尤甚,甚至有時徹夜不眠,并覺心悸、頭脹、精神不振。曾服過歸脾湯、安定片、養血安神糖漿等,初服小效,后服極量亦無效,日漸加重,頭部有異物籠罩感,思維不易集中,曾作過心電圖、腦血流圖檢查均屬正常范圍。舌紫而膩,脈澀。處以血府逐瘀湯,服5劑后逐漸能小睡,精神及胃納好轉。繼續服上方20劑,癥狀痊愈。給予歸脾湯及金牡蠣膠囊交替服用鞏固療效。6個月后隨訪無復發。
按:《內經》云“陽氣不能入于陰之分,故目不瞑”。失眠的原因雖多,但一般均系陽不入陰,心腎不交所致,查患者面部瘀斑累累,兩目紅絲,舌紫而膩,乃為瘀滯竅絡。《醫林改錯》指出“夜不能睡,用安神養血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
活血化瘀法是祖國醫學一個重要治療法則,它具有疏通人體血液、促進氣血暢行、陰陽平衡、消除疾病的作用。經云:“疏其血氣,令其條達,而致和平”,因而要嚴格按照中醫的辨證原則,需明確與其他的辨證關系。此法中根據各種不同的致病因素,體質的強弱,瘀血所在臟腑,經絡,瘀結的程度,兼夾證繼發癥,正邪的消長而論以不同的治法[5]。《內經》云:“有血因寒而凝,因熱而結,因氣不行而瘀,因情志拂郁而滯,也有因氣血虛衰而運行不暢,有新病即瘀,有久病致瘀……等。不能一見瘀血證,便輕易地應用活血化瘀法,當需明辨之,這是中醫辨證施治的優越性。
[1]王樹才.活血化瘀法的臨床應用探討.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1,10(18):1808-1809.
[2]王繼田.淺議活血化瘀法.河南中醫藥學刊,2002,18(6):4-5.
[3]王偉強.基于氣的運動對氣滯血瘀形成機制的研究.福建中醫藥大學,2010.
[4]陳紹福,張明.巧用活血化瘀法異癥同治舉隅.中國社區醫師(綜合版),2005,6(16):44.
[5]水正,劉傳珍,郭志峰.氣滯血瘀證應用理氣法或活血法的臨床研究.浙江中醫學院學報,2004(2):21-2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6.195
2015-12-10]
401520 重慶市合川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