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會娟
惡性青光眼手術治療遠期療效分析
宦會娟
目的分析惡性青光眼手術治療的遠期療效。方法31例(37只眼)惡性青光眼患者,均為藥物治療無效轉為手術治療,觀察并分析患者手術治療遠期效果。結果37只眼中,14只眼行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其余23只眼行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前部玻璃體切除+房型人工晶狀體植入術。術前患者平均眼壓控制(22.93±2.42) mm Hg(1 mm Hg=0.133 kPa),術后隨訪平均眼壓為(12.78±2.06) mm Hg,手術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早期4眼需要使用降眼壓藥物,且2眼并發角膜水腫,1眼瞳孔散大、變形,對光反射減弱。結論根據惡性青光眼患者實際病情,選擇適宜的手術治療方法,可有效控制眼壓,提高患者遠期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惡性青光眼;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房型人工晶狀體植入術;遠期療效
藥物治療無效的惡性青光眼患者應根據實際情況為其進行嚴謹的手術治療,是目前治療惡性青光眼的主要原則。此次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惡性青光眼手術治療的遠期療效,評估手術治療安全性,為此回顧性分析本院31例(37只眼)惡性青光眼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本院2012年2月~2015年1月31例(37只眼)惡性青光眼患者,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19例(21眼),女12例(16眼),年齡47~79歲,平均年齡(62.7±5.1)歲,此次研究所選病例均符合嚴重青光眼相關診療標準[1],且對本院的相關診療活動知情同意。患者術前平均眼壓為(22.93±2.42) mm Hg,術前視力光感至0.5,晶狀體核硬度Ⅱ~Ⅳ級,隨訪6~24個月。
1.2排除標準[1]年齡>80歲者;合并嚴重感染者;合并其他內科疾病;合并其他內科惡性腫瘤者;精神疾病或語言障礙無法正常交流者。
1.3治療方法
1.3.1術前檢查 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前均通過服藥方式進行治療,治療無效后擇期進行手術。手術前,對患者進行常規檢查,如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等檢查,根據相關評估結果制定手術治療方案。采用眼壓、眼部B超、超聲生物顯微鏡等工具對患者晶狀體度數、角膜厚度進行科學計算,并在此過程中確定患者角膜內皮細胞的計數。術前對患者眼部進行相應處理,給予高滲降壓藥,嚴格控制眼壓,使患者眼壓滿足手術治療需要。
1.3.2手術治療 開展手術前30 min,要采用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進而充分放大瞳孔,為手術治療創造便利條件。37只眼中,14只眼行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其余23只眼行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前部玻璃體切除+房型人工晶狀體植入術,主要手術方法如下: 10點位透明角膜行三階梯式主切口,2點位透明角膜內側做切口,前房內注人適量粘彈劑,用撕囊鑷做連續居中環形撕囊;超聲乳化晶狀體核,注吸晶狀體皮質,(囊袋內注人粘彈劑,撕囊鑷做后囊環形撕囊,玻璃體切割頭行前部玻璃體切除)囊袋內注入粘彈劑,植入記憶性人工晶體。
1.3.3術后處理 術后為患眼局部使用典必殊、普南撲靈滴眼液,連續使用14~28 d。根據患者視力實際恢復情況,可逐漸減少藥量。術后定期隨訪6~24個月。
1.4觀察指標 隨訪6~24個月,觀察患者的手術效果、術后平均眼壓等情況。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7只眼中,14只眼行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其中2只眼在術后隨訪中發現其病情復發,行前部玻璃體切除等相應治療得以緩解。其余23只眼行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前部玻璃體切除+房型人工晶狀體植入術,隨訪期間未見復發病例。
術后隨訪期間,患者平均眼壓為(12.78±2.06) mm Hg,明顯優于手術治療前(22.93±2.42) mm Hg(P<0.05)。同時,術后平均散光度為0.80 D,術后早期4眼需要使用降眼壓藥物,且2眼并發角膜水腫,1眼瞳孔散大、變形,對光反射減弱。
惡性青光眼是比較常見的疾病,可導致患者眼前房全部消失,且不斷上升的眼壓可嚴重損傷視力功能,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若臨床未能及時對其進行處理,可導致患者眼前節結構受到嚴重破壞,并對晶狀體、角膜及視網膜等產生不可逆性的損傷[2]。
目前臨床對惡性青光眼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很多觀點認為與晶狀體、玻璃體解剖關系異常密切相關。近幾年,超聲生物顯微鏡不斷被應用到臨床中,根據其檢查結果基本證實了上述觀點。
惡性青光眼是比較難治的青光眼疾病,可嚴重損害患者視功能。早期通常采用藥物治療方法來緩解不良癥狀,進一步緩解晶狀體、玻璃體阻滯,重新建立房水流出通道。藥物治療主要采用散瞳劑、睫狀肌麻痹劑、降眼壓相關藥物等,可減少房水生成,進一步濃縮患者玻璃體。但是,僅有50%的患者能夠得到有效緩解,且需要長期進行服藥[3]。為此,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訂行之有效的手術治療方案,對患者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本組31例(37只眼)患者均通過手術治療方法,治療結果顯示: 37只眼中,14只眼行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其中2只眼在術后隨訪中發現其病情復發,行前部玻璃體切除等相應治療得以緩解。其余23只眼行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前部玻璃體切除+房型人工晶狀體植入術,隨訪期間未見復發病例。同時,術后患者平均眼壓明顯優于手術治療前(P<0.05),說明為患者進行對癥手術治療,可緩解病情,并有效效控制眼壓,提高患者遠期治療效果。
同時,本組31例患者臨床資料顯示,術后早期4眼需要使用降眼壓藥物,且2眼并發角膜水腫,1眼瞳孔散大、變形,對光反射減弱。經過相應處理后,患者角膜水腫、瞳孔散大、變形等不良并發癥得到有效緩解,但是仍提示臨床醫師進行手術操作時,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并做好術后處理。
[1]趙春梅.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治療難治性青光眼的療效觀察.天津醫科大學,2013.
[2]劉艷艷.持續高眼壓狀態下行抗青光眼手術的療效分析.新鄉醫學院,2014.
[3]蔣煒,韓非,張衡迪.手術治療惡性青光眼的療效分析.局解手術學雜志,2012,21(1):32-3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8.050
2016-01-05]
471002 河南洛陽市第三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