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東 翁孝剛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病情影響因素
楊小東 翁孝剛
在2型糖尿病所有的并發癥中,抑郁癥還沒有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但對糖尿病患者的危害較嚴重,還影響患者的情緒及對糖尿病控制的積極性,從而引發一系列不良后果,本文針對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病情影響因素及相關內分泌激素變化的臨床進行研究。
糖尿病;抑郁癥;內分泌
據國外調查數據顯示,11%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現重癥抑郁,31%的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癥癥狀會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中患抑郁癥者是正常人的19倍,同時抑郁還可以加劇高血糖。抑郁癥已成為2型糖尿病的常見并發癥之一[1]。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 隨機血糖>11.1 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或75 g葡萄糖負荷血糖>11.1 mmol/L。糖尿病典型癥狀: 多尿、多飲和體重下降。隨機血糖為任意時間點。空腹為8 h以上的無進食狀態。
心理因素在2型糖尿病的發生、發展、治療以及預后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由于2型糖尿病的難治性,導致患者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如果這些不良情緒不能得到及時疏導,就會導致抑郁癥的發生。
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或聽到某人正處于事業的巔峰期,卻突然辭世;某人正處于年少花季,卻撒手人寰。這些悲劇的發生,大多與抑郁癥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癥往往容易被人忽視,一般人總以為患者只是“情緒不好”,只有當其發展為嚴重抑郁癥,出現自殘、自殺傾向時,才會引起人們的重視。事實上,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癥的患病率很高。據國外文獻報道,2型糖尿病患者60%~75%伴有抑郁癥狀,其中10%~35%為重度抑郁。國內報道,2型糖尿病患者中30%~40%會并發抑郁癥,這無疑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構成了嚴重威脅。
2.1主觀因素 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緒、較多的應激反應、不良的生活行為及飲食方式,可能與2型糖尿病的發生有關。相關資料表明,因心理因素發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占60%以上。暴怒、焦慮、恐懼、 悲傷等情緒變化均可導致精神緊張和劇烈的心理沖突,其中尤以暴怒對患者影響最大。
2型糖尿病發病或病情加重時,常常與心理的緊張或應激有關。作為心理應激,如與親友的生離死別、患病、手術、離婚、生產、欲求不滿、與上司同事不合、孤獨感、離開父母獨自生活、不被父母重視、失戀等。
患2型糖尿病本身也是一種重要的應激。2型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慢性疾病,它的復雜性、病情的易變性、并發癥的多樣性以及疾病管理的艱難性、沉重的經濟負擔等常導致患病后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這種壓力往往會引起患者比較強烈而持久的諸如拒絕、恐懼或憂郁心理反應甚至并發抑郁癥。2型糖尿病發病后常使患者的工作能力顯著下降,后者會帶來收入減少,加之常年的醫藥費用增加,生活負擔加重,都會引發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緒[2]。
2.2客觀因素 慢性血管病變是2型糖尿病神經末梢神經癥狀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動脈硬化引起各系統及臟器的功能異常而出現多種軀體、神經癥狀。研究證實,糖尿病與抑郁障礙之間的生物學相關性。
抑郁障礙會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危險且與胰島素抵抗有關,而胰島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發病前兆。研究人員認為,該研究結果有助于解釋為何2型糖尿病患者出現抑郁癥的危險是一般人的 兩倍,而抑郁癥也與2型糖尿病管控不好有關。抑郁癥會改變體內相關的荷爾蒙,影響脂肪分布與如何管控機體的血糖代謝[3]。
抑郁障礙和心血管疾病及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增加相關,腹型肥胖也可以增加這些疾病的發病。抑郁指數和腰臀比及單純的腹圍成正相關,胰島素水平和血糖與抑郁指數顯著地相關,皮質醇水平和抑郁指數呈負相關。
2.3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相關內分泌激素變化的臨床研究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癥的臨床癥狀除2型糖尿病一般特點外,主要表現為情緒脆弱或低落,沮喪、憂傷、苦悶的情緒往往不能被很好地表達,有孤獨感、無愉快感、興趣降低或喪失、乏力、 悲觀失望等均與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相關內分泌激素變化有關。
[1]張家林,裴瑞霞.裴瑞霞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方藥經驗.江西中醫藥.2013,63(6):15-16.
[2]章偉明,吳春紅,徐曉惠,等.糖尿病合并抑郁癥的中醫辨證要素及六經辨證研究.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3(5):81-85.
[3]肖文,楊敏,楊東東.糖尿病伴抑郁障礙中醫證候特點分析.吉林醫學,2013,34(9):1377-137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8.211
2016-11-11]
463000 新鄉醫學院第三臨床學院(楊小東 翁孝剛);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楊小東)
翁孝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