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大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培養模式研究
聶英
(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外國語學院,遼寧大連116600)
摘要:目前就業市場上具有英語能力證書的畢業生很多,而企業需要的具有英語應用能力的人才短缺。本文調研了10個民生行業的20家用人單位,了解職場崗位對畢業生和員工的英語能力需求,從而探索研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和以應用能力為目標的“基礎英語+行業英語”的大學生英語能力培養模式。
關鍵詞:市場需求;應用能力;行業英語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需求理論發展至今已有近40年的歷史,對外語教學改革有著深遠的指導意義。需求理論是以評估范疇為標準,外語教學的設置和學生的外語學習都以市場需求為導向(goal-oriented)的一種理論。查閱到的最早的資料便是1972年Richterich提出的應用于外語教學的需求理論,該理論一直是指導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課程設置的重要指導理論之一,理論還重點指出需求分析是動態連續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分析需求-調整補充-分析新的需求的一個動態過程。ElaineTarone & George Yule提出應從全局需求分析和語法修辭需求分析兩個層面探討學習者的需求。Berwick和Brookfield提出了規定的需求與意識到的需求的概念。Hutchinson & Water的需求理論是當今在實證研究和理論研究方面比較權威具有代表性的,該理論通過內省、訪談和調查問卷等多種方法確立了目標需求和學習需求理論。該理論通過分析學習者的條件、知識、技能、策略和動機來分析學習者的優勢與不足,幫助學習者建立合理的目標、策略和方法使其在未來的目標情景中實現語言的工具效用。束定芳從社會需求和個人需求角度闡述了需求理論,她認為外語能力的培養必須以社會和用人單位對任職人員的外語需求為目標,同時從個人現有水平出發,滿足個人的外語需求(束定芳2004)。魯子問對中國從業人員的英語運用頻率和進技能需求的調查分析,反映了職場英語的應用需求。覃新宇主張從分析主觀需求和客觀需求入手來定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陳冰冰2010)。余樟亞把需求劃分為以目標情景需求為核心的社會需求和個人需求(余樟亞2012)。

(一)調查對象
調查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中的行業分類標準為參考,選取了批發零售行業、餐飲旅游行業、醫療衛生行業、房地產行業、制造行業、金融服務行業、文化教育行業、運輸倉儲行業、公共服務行業、信息技術行業等十大類行業共20家企事業單位為調查對象,對象選取具有全面性、類別性和代表性。
(二)調查內容
A.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英語水平考試證書要求
①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英語等級考試CET4/6的證書要求
②用人單位是否在面試后有英語口試
B.崗位工作中英語應用的情境和頻率
①崗位工作中英語應用的情境
②崗位工作中英語應用的頻率
C.用人單位對員工英語能力的評價
(三)調查方法
調查方法采用訪談(實地訪談、郵件訪談、電話訪談)、問卷調查、網站查詢(企業官網、招聘網)等方法。
(四)分析方法
對調查結果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兩種方法。
①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法(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是對社會現象的數量特征、數量關系與數量變化進行分析的方法。通過對調查結果中的數據分析,找出職場中英語應用需求的規律。
②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五)調查結果
A.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英語水平考試證書要求


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事業單位的崗位都要求畢業生具備英語四級證書,一些部崗位對英語六級證書也有要
求。因此可以看出大學生英語水平考試證書代表了大學畢業生一定的語言能力,成為用人單位檢驗畢業生語言能力的一個標準。通過對對企業的訪談分析總結,81%的用人單位認為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比證書更重要,62%的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崗位應聘有口試要求,大部分為大型國企和外企,很多大學生會對這樣的崗位繞道而行,不敢應戰,拿著很多證書卻缺乏英語應用的能力和信心。一些應聘者試著迎接挑戰,卻聽不懂問題或者語言表述不清,所答非所問。“相比一個具有英語專業八級資格但英語實用能力并不強的應聘者,和一個口語表達能力很強但沒有證書的應聘者,我們更愿意考慮后者”,韋博國際英語的董事長助理Nicole認為。
B.崗位工作中英語應用的情境和頻率
通過對采訪內容的記錄和回顧,總結出如下崗位英語應用情境:
①用英語進行日常交談
②快速閱讀大量英文專業文章并提取有效信息
③英漢互譯技術資料
④閱讀專業設備說明書
⑤閱讀并撰寫英文合同協議
⑥撰寫英文商務函電
⑦撰寫英文工作報告
⑧用英文進行商務溝通、談判
⑨用英語討論技術問題
⑩聽懂國際培訓課程

能用英語進行日常交談是大部分崗位所共需的基本能力,體現了英語是現代職業人生存發展的基本工具。在很多國際企業中,對專業英語的運用能力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例如其研發性崗位需要大量閱讀專業文獻,吸取國際最新最前沿的技術動態,在此基礎上融入自身的創新設計。很多先進的設備都是從國外引進,專業技術人員要能閱讀設備的英文說明書,認識英文縮略詞的專業含義,否則很多價值高昂的設備容易操作不當,造成損失。在國際企業的跨國經營過程中,涉及到很多的跨國業務交流,撰寫商務函電、進行商務溝通和談判、進行技術交流等等是很多崗位必備的能力。參與國際課程培訓是企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很多高端崗位人員能力和職位晉升的重要途徑。從上面表格中看出,要求讀寫能力的崗位要從整體上多于要求聽說技能的崗位,但從訪談中了解到越是大企業里級別高的職位對聽說能力的要求也越高,因此提升英語聽說能力是培養高端人才的一個重要環節。
C.用人單位對員工英語能力的評價

采訪了30位企業的人力資源經理和高級管理人員,了解企業對在職人員英語應用能力的滿意度,從結果看出大部分企業對員工的英語能力不滿意。根據深入的訪談了解到如下方面的問題:(1)能讀寫日常交際類文章,但專業類文章閱讀困難;(2)聽說交際能力并不能完全滿足崗位職能需求;(3)交際中存在文化障礙。
(一)教學目標
普通應用型高校的英語教學目標應定位為以應用為目標、以實用為原則、以實踐為手段、以行業為依托、以專業為基礎、突出應用型口語教學特色的開放自主的新型英語教學體系。培養基本日常英語交流能力的同時,提高專業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
(二)教學內容
在教材選取上應該在大學一年級采用具有完備體系的權威教材來繼續夯實學生的基礎英語能力,在大二階段應該選取國內外權威的商務英語和專業英語教材來提升學生的商務和專業英語能力,如果資源不足或時效性不強,可補充自編教材作為補充。除此之外,教師應當關注行業的最新最前沿的內容在課堂上印發給學生作為補充,以時效性和趣味性引發學生的學關注和興趣。教材的引進和編寫,都要以英語能力需求為導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文獻快速閱讀能力、技術資料的英漢互譯能力、專業術語的認知、專業報告、合同、函電的撰寫能力、商務談判溝通能力等等。
(三)教學方法
語言本身只是一門工具,而不是一門科學,因此語言只能作為工具來傳授,而不是作為知識來傳授。傳授工具性語言應該采用應用型教學而非傳輸式教學。崗位中對英語應用能力的重視也要求我們的外語教學應該用應用型教學來培養應用型英語人才。課堂上可以采取情境觀摩、小組討論匯報、情境模擬、翻譯競賽、辯論搶答等方式來實現聽說讀寫的應用性和趣味性。課外可以通過網上課堂聘請企業專家講座、商務談判視頻和專業技術應用情境視頻來加深課堂內容的吸收。還可以通過校企聯合項目實踐,讓學生參與商務和專業技術方案和項目,企業評估篩選,對優秀方案給與獎勵并采納實施。
(四)考核方法
引入教師評估、企業評估機制,改變終結式封閉式評估為動態形成性多維度立體評估體系。國外很多高中和大學對學生的學業評估并不是通過一次期末考試來形成,而是把學生學期內的每一次作業、項目、論文和老師的評估分數都列為學期評估分數的一部分,多維的評估體系更能客觀地反映出學生的全方位綜合能力,企業評估機制讓學生提前了解企業崗位需求和自身不足,動態的評估體系避免了“一招不慎,滿盤皆輸”弊端,也督促學生端正學習態度來對待每一個學習環節。
(一)加強跨專業合作教學管理
為了彌補行業所需的專業英語的空白,充分利用校內的英語教學和專業教學資源,使二者最佳融合滲透,通過專業教師與英語教師合作制定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和方法以及評估體系來加強教材的專業性、技術性和外語應用的準確性和適用性、授課方法的科學性和目的性以及評估標準的專業性和準確性。通過外語教師的專業研修培訓來提升外語教師語言工具的專業服務性能。然而在我國各綜合性院校中,各專業間體制的獨立性、管理的排他性導致這種合作需要學校宏觀政
策的指引和管控,來打破各院系之間各自為戰的教學和管理上的獨立性和分割性,塑造學校內部良好的“基礎英語+行業英語”教學環境。
(二)引入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
在學校內部整合資源,提升具有專業性和應用性的外語教學內部環境的同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應用為宗旨、分析崗位能力要求基礎上的“基礎英語+行業英語”的外部校企合作辦學更是一個治標治本的辦法。學校和企業全方位連動,在課程設置中加入企業實習課程,在學校建立企業項目試驗基地,在企業建立學生培訓評估體系,讓英語專業教師到企業專業崗位兼職,請企業專業權威人士到校內任教,在企業建立高校的調研基地,為學生提供多維的行業英語應用能力鍛煉空間。
(三)培養具有過硬英語能力和專業素質的教師
適應市場崗位需求的英語教學,最核心的一環是具有優秀的英語應用能力和行業知識的教師資源。一方面,可以通過加強校內跨專業合作,加強英語教師的行業英語培訓。另一方面,可以引進校企合作的英語教學模式,讓教師走進行業一線去調研,到企業專業崗位兼職等等。學校還可以為英語教師提供到其它優秀院校的優秀專業調研學習,提供教師到國外權威院校調研培訓的機會,打造適應市場需求的英語專業教師隊伍。
(注:本文系遼寧省教育科學規劃2014年課題“應用技術型高校學生英語水平和社會需求的調查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JG14DB092)
參考文獻:
[1]West, R. Needs Analysis in Language Teaching [J]. Language Teaching,1994,(27).
[2]李萌濤.科技界英語需求調查[J].外語界,1994,(4):20.
[3]陳冰冰.大學英語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論構建[J].外語學刊,2010,(2):123.
[4]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