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梅
(安徽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合肥 230051)
體育類高職院校體育職業教育服務于運動員職業生涯轉型的研究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
陳冬梅
(安徽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合肥 230051)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作為體育類高職院校服務于運動員職業生涯轉型的重要手段的體育職業教育的現狀,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對體育類高職院校體育職業教育服務于運動員職業生涯轉型做出了更新體育類高職院校辦學理念、明確體育職業教育定位、改革體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完善體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專業結構、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強化教育教學管理等的對策思考。
體育職業教育;運動員;職業生涯轉型;CDIO工程教育
體育類高職院校服務于運動員職業生涯轉型的體育職業教育是一種有著特殊意義的職業教育,它是滿足社會對體育行業職業人才需要、擴大后備人才隊伍、確保競技體育可持續健康發展、解決運動員職業生涯轉型、實現再就業的重要途徑。因此,本文借鑒CDIO工程教育模式,探討體育類高職院校如何服務于運動員職業生涯轉型做好體育職業教育,意義深遠。
職業生涯就是一個人的職業經歷,也是一個人一生中職業、職位的變遷及工作、理想的實現過程。一般把運動員職業生涯周期劃分為運動員職業生涯階段、職業轉型過渡期、后運動員職業生涯階段3個階段。通常把運動員“運動員職業”向“后運動員職業”轉化的過程稱作運動員職業生涯轉型。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在役運動員約2.3萬人,每年有3 000~6 000名專業運動員退役,這些數據還不包括成為正式運動員之前的基層梯隊的選手。他們中絕大多數文化基礎較差,很難適應以基礎理論和精英教育為主的普通大學本科專業的學習。體育類高職院校的成立使運動員職業生涯轉型順利實施成為可能。目前,我國已經15所體育類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少則4~5個,多則14~15個,而且多數學校還開設了“3+2”5年制專業。體育類高職院校多年的辦學實踐表明,體育類高職院校體育職業教育具有潛在優勢,越來越成為服務于運動員職業生涯轉型的重要手段,具體表現在:一是體育職業教育與運動員專業訓練實踐經歷聯系密切。體育類高職院校所開設專業絕大多數為體育類專業,運動員有豐富的運動訓練實踐經驗和專業技能,所學專業與在訓實踐掛靠緊密。二是體育職業教育與運動員職業轉型后實際工作關聯度高;體育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體育職業應用技能型人才,專業所學與體育行業崗位技能所需基本一致。三是課程設置、教學內容適合運動員的接受能力。體育類專科層次的課程設置的廣度和教學內容的深度難度相對本科層次而言較小,對運動員文化基礎的要求也較低,運動員一般都能勝任體育類高職院校的學習。
3.1 體育類高職院校服務于運動員職業生涯轉型的體育職業教育的現狀
體育類高職院校服務于運動員職業生涯轉型做出了積極探索和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體育職業教育仍然存在著與新形勢發展不相適應,與運動員職業轉型的實際需要不相吻合的問題與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缺乏對社會需求和體育產業發展的深度調研。二是體育職業教育理念滯后。三是人才培養模式過于傳統。四是專業設置單一。多數體育類高職院校考慮到運動員學生的規模和辦學成本,針對運動員學生開設的專業很少,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專業設置單一,目前針對運動員學生的專業僅設置了運動訓練專業。五是課程體系具有盲目性。課程設置有過于追求門類齊全的現象,課程體系和本科相差無幾;理論與實踐學時比例失衡,課程內容與職業技能培養目標脫節。六是學訓矛盾嚴重。
3.2 體育類高職院校體育職業教育服務于運動員職業生涯轉型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對策思考
CDIO是2000年起麻省理工學院和瑞典皇家工學院等為首的全球幾十所著名大學倡導的現代工程教育框架,是近年來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它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CDIO工程教育模式不僅強調學生技術知識和職業能力,同時更加關注職業素養、團隊協作以及在企業環境下運行CDIO的能力。體育類高職院校體育職業教育必須認真借鑒CDIO工程教育理念,實施“文憑教育”向“職業技能教育”的變革,使運動員實現從“拿文憑”到“學技能” 的實質性轉變,才能真正服務于運動員職業生涯轉型,才能真正履行好社會職責。為此,筆者借鑒CDIO工程教育理念,結合體育類高職院校服務于運動員職業生涯轉型的體育職業教育的現狀做以下對策思考。
3.2.1 更新體育類高職院校辦學理念體育類高職院校一定要轉換觀念,確立以運動員職業發展為核心的辦學理念,把服務于運動員職業生涯轉型,為運動員提供職業發展道路作為辦學核心任務,引領運動員在就讀期間實施職業規劃的“CDIO”。
3.2.2 明確體育職業教育的定位 應用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任務是高職院校所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產業需求為導向,以培養適應產業發展的合格的工程人才為目標。因此,體育職業教育的定位不僅要突出“體”的屬性,更要突出“職”的特點。
3.2.3 改革體育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不僅強調理論知識的“教”與“學”,又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做”的重要意義,倡導“做中學”中得到真才實學。根據應用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實施“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改傳統的“2.5+0.5”的人才培養模式為“2+1”的模式,使他們有更長的時間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更好地掌握職業技能,進而提高就業能力。
3.2.4 完善體育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對體育事業發展和市場需求做充分調研的前提下,根據CDIO“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工程教育周期性特點,制訂出切實可行的適合運動員。能夠服務于運動員職業生涯轉型的體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方案。密切結合各專業對應的各體育職業崗位的標準與要求,制訂出各專業科學的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在此基礎上,以運動員體育職業技能培養為核心,本著理論知識“夠用、適用”,強化技能的原則,制定與運動員的知識、技能相適應的可行的教學計劃。
3.2.5 調整專業結構和課程體系 市場需求和體育事業發展需求,及時調整專業結構,完善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對于體育類高職院校而言,不同程度上存在盲目上專業,專業發展極不均衡的問題。為此,建議結合學校實際,整合教學資源,調整專業結構,積極推進體能訓練、運動康復、運動營養、運動保健等一些新興專業的建設,開展體能師、康復師、營養師、按摩師、科研檢測人員等較為短缺的技能性人才的培養;適時適度調整招生規模,少招、停招部分專業,以減少教育資源的浪費;同時,根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特點和服務運動員職業轉型的實際需要,構建完善的涵蓋綜合素質模塊、通用技能模塊、體育職業技能模塊、就業服務模塊的課程體系;增加課程彈性,優化課程內容。
3.2.6 加強“雙師型” 師資隊伍建設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實施對教師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才能更好地“授之以漁”。為此,體育類高職院校要完善和落實教師進修制度、教師深入一線實踐鍛煉制度;要充分利用本省、本區域間的體育職業教育集團的優勢,或者體育系統內外的有利資源,積極為教師實踐鍛煉提供支持與幫助。
3.2.7 強化教育教學管理 學訓矛盾是影響體育類高職院校運動員體育職業教育的主要問題。為此,一要提高認識,下大力氣提高運動員、家長、教練員、運動隊管理人員等對學習重要性的認識,讓學生主動地學習,這也是CDIO倡導的基本理念。二要嚴格學籍管理和教學管理制度。“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能對運動員學生一味遷就,只有嚴格管理,才能有人才培養成效。三是要建立切合運動員實際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實施彈性學制,適當延長專業學制年限1~2年;實行彈性學分制,允許運動員學生根據自身訓練、比賽的時間安排,跨專業自主選擇課程學習。四是引入導師制。建立運動員入學到畢業3年中固定導師制。師生通過更深層次的溝通與交流,發揮教師的引領和榜樣作用,在職業生涯規劃、專業技能學習、終身學習意識的養成、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等方面給予運動員指導與幫助。五是嘗試引入MOOC或者其它網絡課程,在傳統教學中加入MOOC的學習模式。目前體育類高職院校視頻開放課,多是精品課程、共享課程、多媒體課件等單向的提供教學資源,缺少互動與評價的過程。建議全國體育類高職院校要打破學校、機構的禁錮,嘗試在幾所學校間讓有能力、有熱情的教師通過平臺聯合起來,組成在線教學團隊,制作優秀的在線課程,以此初步建立屬于體育類高職院校的“MOOC”,達到交流、分享優秀資源,完善教師學識,更為方便運動員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課程、任何章節靈活學習,同時也避免了傳統課堂中因文化層次差異出現的“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現象。
[ 1 ]李佳.淺談新形勢下體育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J ].沈陽干部學刊,2010(12).
[ 2 ]王剛.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讀與思考[ J ].中國高教研究雜志, 2009(5).
[ 3 ]孟嫻.終身教育理念下的高等體育職業教育課程改革[ J ].內江科技,2012(2).
[ 4 ]葉成萬.體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對策[ J ].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7(4).
[ 5 ]趙偉.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中、高職課程銜接教學實踐[ 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5(3).
[ 6 ]莫世粵、徐波.我國高等體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J ].社科體育,2013(9).
[ 7 ]陳華.高職院校核心能力培養探析[ J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2).
[ 8 ]肖建忠、劉克軍.從學源視角對運動員實施體育職業教育的探討[ 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8(2).
[ 9 ]陳冬梅.MOOC的發展及對職業教育的影響[ J ].教育研究,2014(10).
G807.4
A
1674-151X(2016)10-128-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9.069
投稿日期:2016-09-12
安徽省2013年度省級教學研究重點項目(編號:2013jyxm411)《安徽省中高職教育銜接的教學質量管理的研究——基于TQM視角》的階段性成果。
陳冬梅(1969—),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