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亮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校園籃球基礎技術系統訓練體系的運用
王亞亮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針對基層學校籃球訓練工作的特殊專項特征,且根據籃球項目的各項基本技術,筆者在技術訓練過程中使用了“系統”訓練體系,具體分為10個系統練習,又進一步淺析了系統訓練體系的運用價值。
籃球基礎訓練階段;系統;基礎技術;組織形式
籃球基礎訓練階段中的技術基本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筆者在基層中學學齡階段從事籃球隊的訓練工作中發現一些主要的專項訓練特征:(1)本階段的學生由于處于特定生理階段,直觀與感性思維豐富,而理性與創造思維欠缺,以及對所教學的內容進行延伸與創新編排能力還有待提高。這就在訓練過程中出現教練語言強調細節可能不如直接上場做個示范的場景。(2)最初級階段訓練中籃球各項技術之間的關聯性比重很少,更多的是各項技術的獨立性練習為主,這樣可以有重點的提高各項技術,在一定階段可以適時提升組合技術體系。(3)由于基層學校體育訓練工作的特殊客觀條件,比如訓練時間問題,訓練與學習關系等,就使得訓練課或周計劃在具體操作和訓練過程中出現時間緊湊的情況,這就得注意訓練各項技術時須掌握時效性。針對以上基層學校籃球訓練工作的特殊專項訓練特征,筆者使用了系統訓練體系,根據籃球項目的各項基本技術而具體分為系統腳步練習、系統球性練習、系統傳球練習、系統訓前熱身練習、系統基礎防守練習、系統運球過人練習、系統投籃練習、系統突破練習、系統搶籃板練習、系統基礎配合練習。
1.1 系統腳步練習
籃球訓練中腳步是專項技術和體能的雙重結合,基礎腳步技術包括變向跑、交叉步跑、后退跑、加速跑、跨步和跳步急停、側滑步、后撤步、急停接后轉身跑等各種腳步組合以及諸如接球定中樞腳技術,無球擺脫、持球交叉與同側步突破等特定腳步技術。具體來說,一是在基礎腳步的各個動作基本要領方面精雕細刻,使動作要領各個環節間聯系更加流暢,達到改善籃球基礎腳步技術的基本結構目的;二是利用標志物的等條件,在鞏固后提高基礎腳步技術組合水平,從而為提高籃球運動技術的整體水平打下扎實“腳下功”。例如,利用標志物做多邊形組合腳步練習。組合腳步包括變向跑、交叉步跑、后退跑、加速跑、跨步和跳步急停、側滑步、后撤步、高抬腿跑等。基本操作方法:如圖1所示,A點A'點處2名隊員同時起動,經B與B'點,C點與C'點,至D點與D',返回原點標志物。期間可結合各種腳步動作,也可原路返回。組合方法一:A點出發,做高抬腿練習,以跨步急停到達B點標志物,再做交叉步跑至C點標志物,接后撤步達D點標志物,以后退跑直線返回A點處。組合方法二:從A點處以加速跑到達B'點標志物,順勢跳步急停,接著變向跑至C'點,后撤步滑步至D點處,再接高抬腿或者蛙跳回到A'點標志物處。此練習形式可以有幾種變化:一是變換腳步多種組合;二是腳步基本功技術與身體素質提高同時進行;三是從無球過渡為有球練習,如高運球變為低運球,接運球變向過人技術。
1.2 系統球性練習
專門性感知覺對像籃球這樣的同場對抗性與命中類項目來說是重要的,在基礎階段最主要是球感。球感是有球技術訓練過程中一個潛在因素,如運球過人、投籃與傳球等都需要球員有一定的球性。基礎訓練階段球性練習可以簡單分為觸地與不觸地練習,練習形式可分為原地和行進間2種。觸地球性練習主要是單雙手練習,包括單手弓步高低運球、單手體前左右拉球、單手體側前后推球、單手背后運球、雙手體前交替運球、雙手胯下前后繞運球、雙手背后交替運球等。原地觸地練習可在最初接觸籃球階段采用,提高階段可改為全場行進間各種運球。不觸地球性練習主要是撥球與繞球練習,包括頭的各方向撥球,單手模擬投籃或者上籃的體前撥球,頭、背、膝、跨部位的各種正反方向的繞球。此練習以原地練習為主,行進間可結合各種跳或跑的腳步動作,提高上下肢協調性素質。
1.3 系統傳球練習
該系統基礎階段主要以各種傳球技術練習和集體性參與傳球練習為主。各種傳球方式包括雙手胸前擊地傳球、雙手胸前傳球、雙手頭上傳球、單手胸前傳球、單手體側擊地傳球、單手肩上傳球、單手背后傳球、單手腦后傳球等。初級階段以雙人對面原地練習為主,鞏固提高階段可做雙人行進間連續傳球練習,以提高實戰能力。集體性參與傳球包括3人小或大范圍的繞“8”字傳球,以及三角或四角傳球。鞏固階段3人傳球可加入投籃練習,三角或四角傳可加入接球前擺脫等腳步技術練習。

圖1 基本操作方法示意圖
1.4 系統訓練前熱身練習
熱身練習是每節訓練課的必做練習,可提高適宜的賽前狀態以及恢復球性。練習形式可多種多樣,必須結合籃球專項性進行熱身。例如,在做完無球熱身跑及動態拉伸之后,重點是有球的練習。以籃球場地的兩邊線依次做左右手的運球練習,以高運球為主;兩底線做同樣的練習,有小步跑或高抬腿跑雙手面前撥球,大腿輪換外展接單手體側引拉球,依次踢腿球腳相碰練習,連續正向或背向并腳跳接背繞球,連續胯下運球,連續膝關節以下雙手體前運球。
1.5 系統基礎防守練習
現代籃球比賽強調攻守平衡,基礎階段的籃球防守可在單兵防守和多人防守戰術配合方面進行練習。前面的系統腳步練習中各種方向的滑步與撤步是個人防守的基礎技術,再鞏固后可進行個人防守意識與防守戰術配合提高的練習。單人防守可進行無球和有球區別練習:無球可進行防擺脫,防切入,防接球,防掩護基礎性的練習;有球可練習防突破、防投籃、防傳球。多人防守配合可先從2對2全場防、3對3防過渡到全場五對五防。
多人防守戰術配合還需要提高分強弱側進行緊逼與松動協防的意識與技術。因為全場和半場緊逼或松動人盯人防守戰術是中學籃球的主要戰術,區域聯防同樣需要這種意識。具體練習形式可在半場沿3分線落對位防守,然后進攻方在外線傳球,而防守方根據強弱側進行快速滑步調整位置,使得協防夾擊形成態勢,內外線防守有層次性。經過多次練習與指導糾正,提高集體防守協同性的意識。
1.6 系統運球過人練習
運球過人技術的核心內容是變向以及動作節奏。練習是為了提高運動員場上持球時的活動效率和達到特定的戰術與技術目的,而且能激發隊員們的練習興趣。例如,借助球場的“Z”形路線進行練習,包括體前拉球換手變向過人、胯下運球過人、背后運球過人、運球后轉身過人這些基礎性的練習。通過這些練習,隊員們可探索學習一些新的過人練習,在訓練課上進行交流。再加上可以進行半場或全場范圍的“斗牛”練習,更能提高本系統技術的實戰能力。
1.7 系統投籃練習
投籃是籃球比賽中唯一的得分手段,是一切技術、戰術的最終目標,是全部攻守矛盾最集中的焦點。基礎訓練階段,原地單手肩上投籃和行進間單手高低手投籃是練習的主要內容。練習先從無球模仿動作再到持球練習,先從近距離到半截籃為主的遠距離投。無球練習階段注意動作規范性,有球階段的投籃組織形式以單人或者2人重復半截籃投籃,以及籃下重復左右側擦板投為主。上籃組織形式可結合系統突破練習來鞏固。投籃或上籃可借助一定數量的標志物進行練習,如練習固定位置的投籃、放置標志物進行提醒、移動到標志物附近接球投籃或者選擇突破上籃。在每節課的間歇階段,應以籃下或罰球線投籃進行調整恢復。
1.8 系統突破練習
持球突破技術動作主要是由蹬跨、側身探肩、推放球和加速等幾個環節組成的。突破的技術環節較多,而且有的細節直接決定突破的成敗,因此突破練習可先無球練習,然后進行接球、瞄籃、持球突破、投或上籃。例如,組織形式可將隊員分為2組,一組拿球在3分弧頂運球負責傳球,另一組在一側45。向內線或相反方向做無球擺脫后接球瞄籃,持球突破投籃,傳球隊員注意搶籃板。防守可先從無防到消極再到積極防守。
1.9 系統搶籃板練習
搶籃板球是籃球比賽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搶到進攻籃板球意味著增加進攻次數和得分機會,搶到防守籃板球意味著自己由守轉攻的開始。影響搶籃板球能力的主觀因素有身體形態和素質、技術、意識、經驗等。基礎階段的隊員們意識不強,只能通過多次經驗來體會籃板球的落點和起跳時機;素質方面主要是力量,尤其是下肢的快速力量;而技術主要是預堵、擋靠、轉身卡位等技術。練習組織形式可以模擬投籃不中,投籃方消極拼搶,防守方積極卡位跳搶,進而過渡到雙方積極拼搶為主的練習。值得注意的是:到練習階段的后期注意結合快攻的要求,及時地做好與一傳的銜接。
1.10 系統基礎配合練習
系統基礎配合練習屬于籃球戰術的范疇,但在操作過程中需要有多種技術的為基礎的。“技術的全面性決定著戰術的多樣性”,基礎配合實際上就是多種戰術的組合,也是在一定范圍內檢驗多種技術的扎實與否。基礎配合分為進攻與防守基礎配合,進攻方面有傳切、突分、掩護、策應;防守方面有關門、夾擊、補防、擠穿繞過。基礎訓練階段傳切、掩護、夾擊配合是重點。傳切以橫切和縱切為主,練習形式可以在外線一點接隊友的傳球,其傳完球后擺脫防守后迎著接球方向,接球后進攻籃筐;掩護以有球的側掩護和無球隊員之間掩護為主,側掩護是無球隊員與運球隊員在合理空間內,一擋一拆,注意擋與拆的時機。2個無球隊員之間的掩護要有明確目的性和默契性;夾擊配合主要是多個防守隊員在場地夾角附近進行布防,注意手部犯規動作以及夾擊時機。
可全面提高各項基礎技術的均衡發展,補償某種技術的短板;適用于初級階段的球員以及在恢復調整階段的訓練安排;可根據各項技術的屬性來歸類,從而將新的技術劃入“系統”,實現“系統”的固定性與技術練習方法與手段的變異性相結合;利用單個“系統”提高單種基礎技術,但在練習其他“系統”中應滲透相關聯“系統”的技術意識,這樣在總體上把握各個“系統”,如系統搶籃板練習主要提高技術要領,而在系統基礎配合中同樣需要強調籃板球的重要性,以此提高運動戰中搶籃板球的能力;在基本訓練周階段,在每節訓練課安排各種“技術系統”訓練時,應根據前后負荷累積,正負技術遷移等因素,合理安排每個技術系統的練習順序,以及應該在一周中安排的內容和負荷有變換性,如周一以系統運球過人練習為主,周二就以系統投籃為或腳步練習為主。
[ 1 ]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 2 ]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籃球運動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10).
[ 3 ]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G841
A
1674-151X(2016)10-10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9.053
投稿日期:2016-09-06
王亞亮 (1990—),中教二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籃球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