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云龍
(河南理工大學,河南 焦作 454003)
研討現代太極拳中的文化與影響
呂云龍
(河南理工大學,河南 焦作 454003)
太極拳講究以“天人合一”“動靜為本”“內外兼修”的精神進行內省和追求。本文著重論述了太極拳中的文化和對大眾的相關影響。
太極拳;太極文化;文化影響
中華民族的文化百花齊放、源遠流長。在歷史的長河中涌現出許多帶有民族文化內涵的傳統運動,更適合東方人的人體運動。太極拳作為中華民族傳統體育之一,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太極拳是一種大眾類體育,由于沒有任何條件的限制,也沒有客觀因素的影響,現在已經成為深受世界人民喜愛的體育運動,也逐漸成為了人們追求健康與休閑的一種活動方式。這正是因為太極拳中優秀的太極文化和其流暢、以柔克剛的招式的影響。基于此,本文在文化學、社會學、哲學的角度下,全方位對太極文化的構成進行了深刻的解讀,以便于太極文化的發揚和傳承。
1.1 太極拳的文化內涵
自古以來,習武者最執著的精神就是習武之德,簡稱武德。崇德尚武,尊師重道,文韜武略,內外兼修,以弘揚民族精神為榮,肩扛國家興衰是武士的最終使命。在古代,真正的武士都胸懷大志,抱有遠大理想,有一顆上進心。反之,那些缺乏武德的“偽武士”,插科打諢,是學不到真正的武士本領的,在國家興亡面前也著顯微小。沒有武德的武士更別談前途了。所以,在武林中有威望的門派肯定會有清規戒律來引領門中弟子,并把“忠誠、善良、傳衣缽”作為傳承條件。儒家思想中有一個最主要的組成條件,那就是禮文化。從古時起,禮文化便作為歷代君王的必備知識和交流技能,它也被世人所推崇,根深于中華民族的淵源歷史中。中華民族的習武之人必然是注重武禮的,尊師重道,友愛同門,初學者都會先從抱手禮開始練習,抱手禮是最基本的,也是武禮的最低要求。抱手禮也代表著習武者對師傅和同門師兄弟虛心請教的意味,不可拋棄。
我國現代的拳禮不僅包含抱手禮,還有其他重要的拳禮,這些都與宗教有著關系。例如,合十禮、無為禮,前者是佛教的基本禮節,施禮者將兩手合并于胸前,頭部自然微低,雙目微閉,以表施禮者的虔誠;而后者則是道教的禮節,該禮節表現為施禮者在行禮時是站立狀態,雙手握拳在身體兩側并微微后擺,動作要輕,該禮數以顯道家的“清靜無為”。而太極拳中的抱拳禮則是結合了眾家之長規范而來,該禮節不僅體現了民族團結、世界和平的理念,還體現出武士百折不撓的武士精神。
1.2 太極拳的文化價值
太極拳的拳理符號是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它被太極、八卦、陰陽等知識所闡釋。它的表現形式有2種——套路運動和競技運動,其核心是倡導人們加強防身技擊為主,并且以追求“天人合一”“天人和諧”為其價值導向。在《漢語大詞典簡編》中,太極拳被古學者認為是開天辟地的“混沌之氣”。因此,便由太極分解出了陰與陽,陰陽又分化出了四時變幻和現在我們看到的大千世界的自然景觀,此乃寰宇中生命之源頭也。太極拳在其核心內容上,始終把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揮到極致。太極拳始于春秋戰國,發于先秦,穩于秦、漢、宋、明。時至今日,太極拳已是一門集中華民族傳統哲學的精髓所在。《周易·系辭傳》載出:“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的含義是說寰宇中是以天、地、風、雷、水、火、山、澤為主的八種自然表象,采用八卦陣法推測出星辰變化及人運;“四象”指春、夏、秋、冬四時;“兩儀”指的是天、地(或指陰、陽二氣);“太極”在“兩儀”之前而生“兩儀”,因而“太極”便就成了寰宇中的始基或本原。與其他拳法流派不同的是,太極拳不會先發制人,講究的是謙讓,有威懾力。也不存在先發制人的招數,都是借力打力,后發制人,也即是我們所說的“彼不動,我不動,彼微動,我先動”概念。那么,在現代社會中,如果我們把這種太極文化運用在人們的說話方式和處世態度上,是可以減免不必要的社會矛盾的。在學習太極文化時,我們可以了解到這有利于培養人們積極的人生態度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因太極拳也會調節身心與外在平衡,學習太極拳文化也會使人變得心平氣和,有利于自身觀念與行為產生互動,從而使我們產生煥然一新的實在感。
周總理曾說過:“太極拳是中國優秀的傳統體育文化,拳理豐富,具有哲學性。太極拳和中醫也有著不解淵源。太極拳不僅是對人體有益的體育活動,還可以保護自身不受傷害,也有益于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為練習者帶來一種身心愉悅的享受,還可以長命百歲。”周總理這段經典的闡述說明了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練習者既能學到技戰術,還兼以做到了太極文化中的修身養性,完美地做到了技藝和修身的一致。太極拳的文化融合了眾家之長,這其中包含儒教、道教、佛教各自的有意義的主觀思想和哲學理論。這對現代社會中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統一起到了正能量作用。因此,可以確定的是,向大眾推廣太極文化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而構建和諧的社會對太極文化的傳承與推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兩者之間是互相協助的關系。
2.1 太極拳文化有利于提高現代生活方式
現代社會,由于工作壓力、學習壓力和不良的生活習慣嚴重降低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隨之而來的“社會病”,如夜餐綜合癥、熬夜綜合癥、光源綜合癥等不利于身體健康的疾病都是快節奏生活的產物。太極拳講究“身心調和”“內外兼修”,是現代社會中利于提高生活的一種有效方法,能調節我們的生活方式,讓身體回到健康的狀態,是一種人們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調劑品。
2.2 太極拳文化影響著現代人
一代文化影響著一代人,優秀的文化是人們留下的寶貴財富。太極推手看似柔弱,實際上是柔中帶剛、軟中帶硬,是一種舍己從人的態度。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往往需要的就是這種不卑不亢的態度,這有利于兩者交談,能塑造良好的交流環境。太極文化包羅萬象,從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中提取出來,融會貫通,并很好與現代社會相融合,如在飲食、服飾、運動、作息時間等生活細節里。這無疑對現代人的身體健康還是人際交往,都有著積極的影響。
練習太極拳,學習太極文化的意義在于提高習武者的人格魅力,使人變得風雅、有內涵,進而提升本身的既定條件(自控能力等)。所以,我們可以把太極拳認定成一種對自身品質的確定條件。而這種確定條件并不暴力或具有負面性,它是讓習武者用優雅流暢的肢體動作和個人的領悟能力,在練習的過程中塑造出獨特的魅力。
太極文化也正在世界主流文化中慢慢尋覓著這一追求。因此,我們非常肯定的相信著,中國這一文化勢必成為世界主流文化的優秀代表。這正是因為太極拳文化無論在身體上還是教育中都是凈化心靈的存在。
[ 1 ]樊衛星.基于文化角度論述太極拳的發展[ J ].文體用品與科技,2015(2).
[ 2 ]朱尚華.太極文化的源流、內涵及其形態[ J ].教育教學論壇,2016(1).
G85
A
1674-151X(2016)10-152-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9.081
投稿日期:2016-08-28
河南理工大學教研教改項目(2015JG022)。
呂云龍(1979—),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太極拳、地域武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