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雄
螺旋CT檢查在小腎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探討
李輝雄
目的探究螺旋CT檢查在小腎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72例小腎癌患者術前CT掃描資料,并進行分析總結。結果病灶位于右腎35例,左腎37例;單發病灶50例,雙側病灶8例,單側雙病灶14例;有假包膜62例,無假包膜10例;CT平掃病灶顯示混雜密度44例,低密度16例,稍高密度7例,等密度5例;CT增強掃描顯示皮質期明顯強化62例,輕度強化10例,均呈一過性強化;對比手術結果及病理特點發現,臨床診斷符合率為97.22%(70/72)。結論螺旋CT診斷小腎癌具有較高的符合率,為手術治療提供可靠依據,值得推廣應用。
螺旋CT;小腎癌;強化;密度;診斷符合率
腎癌又稱為腎細胞癌,為臨床較為常見的腎臟惡性腫瘤,臨床診斷較為困難,發現時多已是中晚期[1]。據相關資料[2]顯示,該病在原發腎臟惡性腫瘤中占75.00%~85.00%,病死率高達50.00%。小腎癌為直徑≤3.0cm的腎癌,腫瘤通常局限于腎包膜內,手術較為容易,若早期給予患者治療,預后良好。然而由于其直徑較小,臨床診斷難度更大,非常容易造成誤診或者漏診,耽誤疾病的治療,不利于手術操作。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進步,影像學技術不斷提升、革新,小腎癌的臨床診斷符合率越來越高,其中多層螺旋CT檢查小腎癌應用最為廣泛,受到廣大學者認可,為目前診斷小腎癌的主要檢測手段[3]。為了探究螺旋CT診斷小腎癌的臨床價值,本院回顧性分析收治的72例小腎癌患者臨床CT診斷資料,取得一定成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1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72例小腎癌患者臨床CT診斷資料,將其與手術結果及病理進行對比分析?;颊吲R床表現不一,腰部不適21例,無痛性血尿41例,其余患者體檢時偶然發現。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齡39~73歲,平均年齡(55.3±6.3)歲,病灶直徑1.0~3.0cm,平均直徑(2.1±0.3)cm。
1.2 診斷方法 診斷采取德國生產的16排螺旋CT掃描儀,患者于診斷前8 h禁食,檢查前0.5 h口服1000.0ml水充盈腸胃。檢查開始對患者雙腎區進行平掃,然后進行動脈期、實質期及平衡期三期掃描,采用高壓注射器從患者肘靜脈團注增強掃描對比劑歐乃派克[通用電氣藥業(上海)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593]80.0~100.0ml,注射速率為3.0~3.5ml/s,注射對比劑后20.0~30.0 s、50.0~60.0 s、4.0~5.0min進行三期掃描。掃描具體參數為電壓10.0 kV、電流為120.0 mAs,矩陣為512×512,層厚為8.0mm,螺距為0.8,顯示野為300×300,最后以1.5mm層厚及0.6mm間距進行薄層重建,利用多平面重建技術觀察。
72例小腎癌患者中病灶位于右腎35例(48.61%),左腎37例(51.39%);單發病灶50例(69.44%),雙側病灶8例(11.11%),單側雙病灶14例(19.44%);有假包膜62例(86.11%),無假包膜10例(13.89%);CT平掃病灶顯示混雜密度44例(61.11%),低密度16例(22.22%),稍高密度7例(9.72%),等密度5例(6.94%);CT增強掃描顯示皮質期明顯強化62例(86.11%),輕度強化10例 (13.89%),均呈一過性強化;對比手術結果及病理特點發現,臨床診斷符合率為97.22%(70/72)。
腎癌起源于近曲小管上皮細胞,為泌尿系統中最為常見的腫瘤疾病,而小腎癌是腎癌發展的早期階段,有資料顯示[4,5]其占腎癌的8.7%~25.1%。小腎癌病灶一般較小,多在進行體檢或者其他檢查時發現。近年來隨著多層螺旋CT技術的發展,小腎癌診斷率越來越高,為早期診斷發現及治療爭取了寶貴時間,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6]。
常規的CT掃描受到容積效應以及空間分辨率影響,造成誤診的幾率較高[7]。而多層螺旋CT掃描具有容積掃描、空間分辨率高以及掃描速度快、任意平面薄層重建等優勢,一次注射造影劑就可完成腎臟皮質期及實質期、平衡期的多期掃描,更利于小腎癌檢出以及定性[8]。此外多層螺旋CT還可很好顯示患者腹腔各層結構與病變,不受患者肥胖限制,可很好了解腹水分布情況,還可用CT進行復查來判斷臨床治療效果。其對于診斷腹膜轉移瘤也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但應注意的是病灶<2.0mm患者,CT檢查難度較大,難以準確檢出,若此時患者腹腔局限性積液,可初步確定有鄰近種植病灶,進一步提升臨床診斷符合率。CT平掃發現小腎癌發病多為單側,表現為形態不規則的軟組織塊影,邊界不清,多為低密度塊影,部分可能含有囊變壞死等更低密度結構,部分腫瘤內可見小點狀與結節狀鈣化,若同時出現瘤內出血,表現為高密度。本文研究發現其中右腎病灶35例,左腎37例;單發病灶50例,雙側病灶8例,單側雙病灶14例;有假包膜62例,無假包膜10例,可見左右腎發病幾率相當,而多數為單發病灶,且多數患者有假包膜,多層螺旋CT掃描可以很好地診斷疾病發病位置及發病狀況。CT強化掃描可清楚顯示患者正常腎組織及腎癌邊界、病變位置,增強后皮質期呈一過性強化,還可看到癌腫與腎包膜間關系,是否侵犯周圍臟器;本文研究顯示CT平掃病灶顯示混雜密度44例,低密度16例,稍高密度7例,等密度5例;CT增強掃描顯示皮質期明顯強化62例,輕度強化10例,均呈一過性強化。將72例患者手術結果及病理特點作為依據與CT診斷結果進行對比發現,臨床診斷符合率高達97.22%,對于診斷小腎癌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多層螺旋CT診斷小腎癌臨床符合率高,可清楚顯示患者病灶情況,可進行臨床推廣應用。
[1]王漢,馮金艷,袁智勇,等.螺旋CT在小腎癌診斷中的應用.西部醫學,2012,24(12):2417-2418.
[2]Fenner A.Kidney cancer: Multiphasic CT to distinguish small renal mass subtype.Nat Rev Urol,2013,10(6):310.
[3]楊靜茹,李飛,周儉用,等.彩色多普勒超聲螺旋CT在小腎癌中的診斷價值.河北醫學,2012,18(8):1076-1078.
[4]付紅,羅曉輝,王禾,等.影像學檢查在小腎癌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及比較.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12,17(5):479-481.
[5]劉道柱,謝敏,陳鵬,等.乏血供小腎癌與不典型腎囊腫的螺旋CT診斷與鑒別診斷.江西醫藥,2015,8(5):480-481.
[6]Kao PF,Tseng CJ,Weng JH,et al.Vesicovaginorectal fistula on a FDG PET/CT of a patient with recurrent cervical cancer and endstage renal disease.Clin Nucl Med,2012,37(10):1013-1015.
[7]胡利榮,龐偉強.多層螺旋CT多期增強掃描對小腎癌診斷價值的臨床研究.醫學研究雜志,2012,41(6):140-142.
[8]宋殿賓,于滿,遲強,等.多層螺旋CT 血管成像在小腎癌NSS中的應用價值.實用醫學雜志,2013,29(11):1825-182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9.052
2016-02-22]
512500 廣東省韶關市始興縣人民醫院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