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依帕司他對于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
張勇
目的觀察依帕司他與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的療效。方法選取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60例,隨機分為依帕司他組和甲鈷胺組,各30例。依帕司他組和甲鈷胺組治療前均有效控制血糖,分別給予依帕司他及甲鈷胺口服治療,觀察兩組的療效。結果依帕司他組總有效率為83.3%,高于甲鈷胺組的63.3%(P<0.05)。結論依帕司他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可加快神經傳導速度,有效緩解DPN臨床癥狀,療效肯定,與甲鈷胺相比,療效更佳。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甲鈷胺;依帕司他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可導致糖尿病患者反復住院[1]。隨著糖尿病病情的進展,DPN的發病率>60%。其病變廣泛,會存在感覺異常等癥狀。DPN的發病機制復雜,一般認為,多元醇代謝旁路增強是導致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藥物多種多樣,經典藥物甲鈷胺是一種輔酶B12,能夠改善周圍神經癥狀,降低羧甲基賴氨酸產物的產生,從而治療周圍神經病變。研究發現,依帕司他可擾亂糖尿病患者的多元醇代謝途徑,降低果糖和山梨醇在周圍神經細胞內的產生,增加神經傳導速度,進而改善DPN患者的癥狀。依帕司他可用于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等。氧化應激在糖尿病慢性并發癥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抑制氧化應激可以延緩或治療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發生。本文旨在對比甲鈷胺與依帕司他治療DPN的療效,為臨床治療的藥物選擇提供理論依據?,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12月本院門診60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WHO糖尿病專家委員會提出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1999年),年齡18~70歲,男女不限;②空腹血糖水平≤6.5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7.0%;③符合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診斷標準22~24。排除標準:1型糖尿病患者;過敏體質患者;妊娠、哺乳期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依帕司他組和甲鈷胺組,每組30例。依帕司他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齡(55.52±7.34)歲;HbA1c(6.50±0.22)%,空腹血糖(6.24±0.78)mmol/L;甲鈷胺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齡(56.27±7.26)歲;HbA1c (6.32±0.71)%,空腹血糖(6.37±0.56)mmol/L。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糖尿病飲食及運動控制的基礎上,繼續原有的降糖治療方案治療,期間禁用改善微循環或影響神經傳導速度的藥物。依帕司他組口服依帕司他片,50mg/次,3次/d;甲鈷胺組口服甲鈷胺片,口服0.5mg/次,3次/d。兩組均連服12周。
1.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患者自覺癥狀明顯好轉或消失,右側正中神經、腓總神經的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NCV)及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NCV)較前增加≥5 m/s或恢復;有效:患者自覺癥狀有所好轉,右側正中神經、腓總神經的MNCV及SNCV較前增加<5 m/s;無效;患者自覺癥狀未所好轉,右側正中神經、腓總神經的MNCV及SNCV較前未發生正向變化??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依帕司他組顯效10例,有效1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3.3%;甲鈷胺組顯效8例,有效11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63.3%。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逐漸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2]。2000年,國際糖尿病聯盟統計表明,全世界現有糖尿病患者1.51億,預期在2030年,全世界將會有4.35億人口患有糖尿病。截止2008年,我國20歲以上人口中糖尿病患病率已高達9.7%,全國約有9000萬人口患有糖尿病。據報道,在美國約有2000萬的糖尿病患者,而且數量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長。在發展中國家,約65%的糖尿病患者最終會發生慢性并發癥。糖尿病伴有周圍神經血管病變會造成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帶給家屬和社會沉重負擔。研究表明,控制好血糖會防止糖尿病并發癥發生,但是單純的控制血糖不能治愈DPN。對于DPN缺少改變疾病進展的藥物,因此,近些年學者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癥狀的改善。一項隨機對照、雙盲為期12~24周的研究表明[1],依帕司他可明顯提高腓腸神經SNCVF以及腓總神經的MNCV(P<0.05)。依帕司他可用于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等。趙方宏[1]的研究也表明,應用依帕司他治療DPN其有效率可達90%以上。DPN發生的機制還不是十分清楚,兩種代表藥物通過不同的途徑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綜上所述,依帕司他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顯著,使神經傳導速度加快。
[1]趙方宏.依帕司他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60例.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7):1486-1487.
[2]趙世華,王顏剛,王平,等.山東沿海居民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5年變遷研究.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3,29(1):9-1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9.094
2016-01-25]
124000 盤錦市中心醫院內分泌一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