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紅蕾
(寧國市交通運輸局 安徽省寧國 242300)
寧國市村村通工程建設現狀與發展對策分析
操紅蕾
(寧國市交通運輸局 安徽省寧國 242300)
本文通過相關部門對寧國市村村通公路工程建設現狀進行的調查,分析了當前寧國市村村通工程面臨的問題,并對進一步開展村村通延伸工程提出了相關建議。
村村通工程;建設現狀;延伸工程;發展對策
村村通公路工程:簡稱“村村通”。是國家為構建和諧社會,支持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是一項民生工程,又稱“五年千億元”工程。該工程是指中國力爭在5年時間內實現所有村莊通瀝青路或水泥路,以打破農村經濟發展的交通瓶頸,解決9億農民的出行難題。該工程以國家和省出資為主,地方財政(市與縣)配套部分資金,決不允許向農民強制攤派。開展村村通公路工程,是統籌城鄉發展和以城帶鄉的基本途徑,是縮小城鄉差距、擴大農村市場需求的根本出路,更是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舉措。
村村通延伸工程:2008年開始,寧國市提出啟動“村村通”延伸工程建設,這是從2001年開始,寧國市提出“油路進村”、“村村通”、“村村通”延伸三級跳中的第三步,也是寧國市結合農村交通遠景和現實做出的重大決策。從幾年的實踐來看,延伸工程建設:①促進了農村偏遠地區經濟發展;②使廣大的農村群眾生產生活更為便利,享受到更多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成果;③有力地促進了美好鄉村建設和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
2001年,寧國市在全省率先實施“油路進村”工程,至2005年底,先后建成村級油(水泥)路100km,點燃了全市人民,特別是廣大農民建設村組道路的激情;2005年底,寧國市被列入全省第一批“村村通”試點縣,全面掀起“村村通”建設高潮,至2007年底,全市基本實現“村村通”目標;2007年下半年,寧國市開始研究部署“村村通”延伸工作,依托“村村通”建設經驗,將水泥路向人口聚集的自然村延伸。
自2008年以來,寧國市把“村村通”延伸項目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不斷加大投入,科學謀劃,精心組織,經過4年的不懈努力,全市共建成農村公路“村村通”延伸路面工程450km,市財政共投入1.35億元,工程實體質量綜合評定合格達100%。目前,全市117個行政村已全部通達水泥(柏油)路,人口聚集的較大村民組已基本通達水泥路。這些項目的建成,極大地改善了農村交通狀況和農民出行條件,有力地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效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受到了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的普遍贊揚,成為最得民心的民生工程之一。
而據筆者實地考察可見,基本城市周圍的農村都建設了村村通公路,有些地方甚至達到了“戶戶通”的現狀。長輩曾經說過,在80、90年代時期的農村里,道路狀況極差,基本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別說汽車了,就連自行車也無法在那樣的道路情況下前行。因為這樣,城鄉之間的經濟交流較少,農村內生產的農作物、農副產品以及木材等無法運輸出去,世代務農的村民們生活條件也愈發艱辛。日復一日,物資匱乏的農村與蒸蒸日上的城市拉開了長長距離。
而新農村建設后,村村通公路工程給每個農村都送去了與城市連接的紐帶,干凈寬敞的水泥路,跨過田野和鄉村,給生活在農村的每家每戶送去了便利,更送去了希望!從此,農村村民進城出售貨物或采購必需品、城市企業家下鄉考察環境建設工業園,這些都變成了常見的情景。村村通公路干凈寬敞,讓人們不再有以往的煩惱,小汽車鼓著汽笛疾馳而過,把城鄉的距離拉得越來越近……
盡管村村通公路工程在人民群眾內部收獲了極大的贊揚,但由于家鄉處山區環境條件的原因,村村通公路路況依舊出現了很多的弊病。經過實地考察和資料分析后,我總結了村村通公路工程存在的如下三條主要問題:
2.1 分布不均
從布局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全市村村通網絡基本呈現“東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狀況。個別經濟基礎較好的村莊基本已實現“戶戶通”,而在山區里,部分經濟欠發達的村莊的道路狀況依舊不容樂觀,查閱資料可知,有些村莊甚至至今仍是未通水泥路的自然村,或因早年修建的瀝青路年久失修而存在很大的“出行難”問題。
2.2 道路損毀嚴重,后續修理保養工作不到位
我在實地考察時,發現港口鎮和仙霞鎮的部分村村通公路損毀嚴重,有路段的碎裂狀況甚至綿延幾十米;而有的路段旁樹木已延伸到公路上,抑或山上的碎石堆積在拐彎處,這些都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經過對相關單位的負責人員詢問可得,前一種情況的主要造因是由于近幾年隨著高速公路、小城鎮、工業園區等基本建設的蓬勃興起,交通運輸量大幅增長,農村公路常常被當做運輸通道和施工便道占用,超限運輸現象較為普遍,加上農村公路路政管理機制還不健全,在管理上基本處于放任狀態,所以鄉村公路損毀現象不斷發生。
2.3 建設速度上不來
在建設公路前期,由于大部分資金仍需要以自籌或貸款的方式獲得,融資非常困難,籌措資金的難度較大。一方面,村村通公路延伸工程的需求量大;另一方面,由于宣傳力度不夠且農村村民的素質參差不齊,經常出現阻撓施工、搶奪施工物資和施工人員等現象,對此市鄉兩級政府積極協調,但依舊阻礙了村村通公路延伸工程的施工速度。
“村村通延伸工程”作為最受群眾歡迎的民生工程之一,是廣大群眾呼聲最高,期望值最大的一項民心工程。從我實地考察情況看,廣大農村的需求量還很大,建設熱情可謂方興未艾,部分經濟欠發展村組更是舉全村之力拓寬路基,只求一條致富路。但是,問題依舊存在,現實情況不容過于樂觀。對此,我整理了幾點關于村村通延伸工程未來規劃的建議,希望可以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薄弱的力量:
3.1 政府主導,加強宣傳力度
向廣大農村村民做好關于民生工程的宣傳,積極引導他們看向好的方面、有利的方面,從而讓村民們從根本上接受村村通公路工程這一惠民政策的存在,并相信國家和政府會將這一政策逐年落實到實處,調動農村村民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3.2 相關部門要明確責任,并落實到人
針對部分道路損毀嚴重的問題,我認為是相關部門沒有做好后期工作的原因。對此,我建議市“村村通建設領導班組”應該堅持安全第一、實現“有路必養”。在建設新的村村通公路的時候,也要重視起以往修過的路況,同步開展公路隱患排查,完善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和安全警示標志,增強農村公路的抗災能力,延長公路使用壽命。
3.3 科學規劃,合理安排
既要遵循現有的經濟發展情況與規章制度,也要用科學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統籌公路建設,線路布局要合理,按照先后順序。
3.4 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
為提高建設速度,應堅持政府投資為主、群眾籌資為輔、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投資建設機制,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
“要想富,先修路”的說法早已深入人心,而我經過這七天的考察,才真正認識到這一說法背后存在的深刻意義。村村通公路工程是黨和國家出臺的一項重大決策,對于加快建設美好鄉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這是統籌城鄉發展、推進“三化同步”的戰略舉措,是加快建設“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美好安徽的基礎性工作。
[1]劉彥杰,鄧憲彬.實施“村村通”公路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交通標準化,2010(14).
[2]朱 波.百姓對“村村通”工程新期盼[J].江淮,2009(10).
[3]葛淼.淺談“村村通”公路工程質量控制與管理[J].中國西部科技,2009(35).
F542
A
1004-7344(2016)10-0155-02
2016-2-20
操紅蕾(1970-),女,助工,本科,主要從事道路運輸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