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東杰
一些學生認為體育學科不是主科而是一門副科,可有可無,對體育課的認識不夠深刻,也有一些學生認為體育課就是玩玩球、跑跑步、你追我趕做做游戲,根本就沒有認識到堅強意志品質的培養、團結合作精神的形成、集體觀念的強化,都和體育學科息息相關。近年來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雖然為加強學生德育工作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長期以來由于一些體育老師更多注重體育技能的訓練和體育成績的提高,學生的德育沒有被重視甚至被忽略。同時,只偏重學科成績而忽視德育的現象仍舊存在。基于教學中的這些情況,我在教學中不斷嘗試加強德育滲透的方法探索,也積累了一些經驗。
一、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潛移默化地進行德育滲透
德育的主要途徑是由教師在學科教學的同時向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體育老師要把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精神落實,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真正樹立德育概念,在提高學生體質的同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不同的教學內容、巧妙的德育滲透點,抓住時機向學生進行各方面的教育,培養愛國情懷、良好的品質,提高學生身心各方面健康發展的意識和習慣。
二、充分發揮德育主渠道課堂教學的作用
課堂是體育教學滲透德育的主渠道,承擔著學生品德水平提高的重任。要實現在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工作,就必須把思想教育工作放在第一位,根據學科特性巧設德育點,利用課堂教學向學生滲透德育。
通過常規要求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體育課堂常規是上好體育課的保障。如對學生衣著的要求:必須穿運動鞋、運動服;對學生上課也做出明確的要求:做到按時上課,不遲到,不早退,做到有事請假,不無故曠課;對學生聽課的要求:認真聽講、刻苦鍛煉、互相保護和幫助、愛護器材等。把體育課堂教學常規落實到每一次體育課中,可以逐步培養學生服從命令的習慣,更有利于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課堂教學中或活動準備中對學生的教育更是潛移默化的。
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的強度和次數,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定了專門的項目,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巡邏觀察發現,個別學生膽小、害怕、反應慢、上下肢不協調,很難完成教師規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就要抓住時機,以優秀的學生做榜樣對學生進行鼓勵引導,幫助其樹立信心努力做到規范優秀。對膽小、害怕、反應慢、上下肢不協調的學生具體的表現,要多加鼓勵、表揚,建立學生的自信心。
三、在體育競賽中對學生進行德育
開展體育競賽活動是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體育競賽要求有組織、有紀律、互幫互助,共同完成。課外體育活動相對于室內文化活動,更有利于對學生進行集體教育,課外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將集體教育滲透到思想中。在參加競技比賽中,一再強調學生的安全情況,要求學生主動自覺遵守大家庭的紀律,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以大家為重,在源源不斷的生活、競技比賽、課外體育活動中進行集體教育。
在參加體育運動和競技比賽的同時,學會了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從而鍛煉了學生的外界適應能力,有一個健康的心情會使人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對于比賽過程中失敗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表揚、鼓勵,以增強學生受傷的心理,讓學生去反思、去總結,為下一個比賽打好基礎;對于比賽勝利的學生,他們容易高傲,教師應講講勝不驕、敗不餒的道理。通過比賽讓學生體會到團結的力量和集體的精神。
四、在群體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德育
早操、課間操、課外活動、田徑隊、籃球隊、足球隊和比賽等學校群體活動,在活動中對學生不斷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群體活動不但有利于活躍師生生活,陶冶情操,而且有利于樹立良好校風、學風,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根據教育目標,把學校的群體活動和德育活動合二為一,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如定期開展舉辦隊列隊形展示、運動會、廣播體操比賽等。對大課間操進行檢查、評比,并到其他學校去參觀、去學習,從而把德育活動滲透到每一個活動上。
五、巧用突發事件對學生進行德育
體育活動課是在室外進行的,在教學過程中無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無可預料的事件。因此,體育教師要善于利用突發事件對學生集體進行德育。
在一次“前滾翻”教學中,教師先講解動作要領,再進行動作示范,并讓學生結合掛圖學習動作要領。然后,請在練習過程中大家一致認為做得好的學生進行示范,學生由于緊張,沒有掌握好動作要領,頸部受傷。在接下來的練習過程中學生你推我讓的誰都不愿意去做,針對這種情況,我制止了學生接下來的練習,并給學生繼續講解前滾翻動作要領,并告訴學生意外發生時,如何第一時間保護好自己。通過耐心教育,使學生消除了恐懼心理,收獲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各種突發事件并掌握好時機,根據不同的事情,適當地對學生進行集體德育,并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以及人際關系的能力,以真正體現體育教學的本質。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