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緒銀
什么樣的課是好課?從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標準,這里從網絡上流行的兩首改編的《心太軟》談一談好課與壞課的一些特點。
先看一看學生版的《心太軟》:
你總是心太軟,心太軟,獨自一人講到鈴響。
你任勞任怨地講解那道題,可知道學生心里很勉強。
你總是心太軟,心太軟,把所有問題都自己講。
灌輸總是簡單,自主太難,不是你的,就不要多講。
鈴響了,你不想停,你還要講幾分鐘嗎?
你這樣講解到底累不累?明知學生心里在怨你,
只不過想好好講透課文,可惜學生無法給你滿分。
多余的犧牲,你不懂心痛,你應該不會只想做個“講師”。
哦,算了吧,就這樣放手吧,該放就放,再講也沒有用,
傻傻地講,學生學會依賴,你總該為學生想想未來。
再來看看教師版的改編《心太軟》:
《心太軟》教師版
我不再心太軟,心太軟,與學生共同討論到鈴響。
我分輕重緩急地解決重點,我知道根本不必樣樣都講。
我不再心太軟,心太軟,把所有問題讓學生想。
上課總是簡單,討論不難,學生能解決,就盡量不講。
鈴響了,就讓學生休息,我這樣是愛學生嗎?
我這樣到底對不對?恰恰是符合教學規律。
只要是讓學生自己動手,這樣學生就會給你滿分,
多余的講解,沒多大作用,我只想做個好的導師。
噢,這樣吧,就這樣做了吧,需要再講,多講也沒有用,
喋喋不休,學生變成懶蟲我總該為學生想想未來。
從以上兩首改編的“心太軟”來看,我覺得壞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1.“獨自一人講到鈴響”,“把所有問題都自己講”。教師定位不準確,教師一個人唱主角。我說你聽、我寫(讀)你抄、我畫你背、我出題你考試。整個課堂是填鴨式,滿堂灌。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備課不充分,不了解學情,教學不分重難點,沒有堅持以學定教,而是以教代學。
2.“鈴響了,你不想停”。教學設計不合理,教師課堂駕馭能力差,出現“拖堂”的現象,讓學生反感。
3.“傻傻地講,學生學會依賴”。教學目標膚淺,只注重“知識與能力”,沒有注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方法單一,違背教學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缺乏教育藝術。
4.“不為學生想想未來”。教學急功近利,只關注考試指標的完成,不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5.不考慮學生的課堂感受,不善于調動學生的課堂情緒。只管自己“講”,不顧學生感受和情緒,自我陶醉,自我欣賞,而不顧實際效果。也就是“多余的犧牲,你不懂心痛”,卻不管“明知學生心里在怨你”。
針對以上幾點,結合我們正在提倡的“高效課堂”模式,我覺得好課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教師定位準確,不“錯位”,不“越位”,真正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課堂中教師應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還是與學生的互動者。在具體課堂教學操作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克服“教師話語霸權”的慣性,敢于并善于把課堂“還給”學生。也就是不要做“講師”要做“導師”。
2.教學準備充分,認真分析了解學情,教學重難點突出,堅持“三講”和“三不講”的原則。教師備課除了要備教材、備方法、備習題,還要注意備學生,準確判斷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掌握學生對本學科的理解和把握程度。課堂實施過程不要面面俱到,要求重難點突出,堅持“三講”和“三不講”。三講:講易混點,講易錯點,講易漏點。三不講:學生已經會了的不講,學生能學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也學不會的不講。要知道“多余的講解,沒多大作用”,“多講也沒有用”,“學生能解決,就盡量不講”。
3.踐行新課標理念,教學目標設置立體化。新課程將課程目標分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三維教學目標不是三個目標,而是一個問題的三個方面。它集中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集中體現了素質教育在學科課程中培養的基本途徑,集中體現了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客觀要求。三維的課程目標應是一個整體,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互相聯系,融為一體。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要求根據各學科教育的任務和學生的需求,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設計課程目標。具體到教學實踐,就是要把原來目標單一(即知識與技能)的課堂轉變為目標多維(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課堂。
4.教學設計合理,課堂節奏調控得當,在有限時間完成學習任務。通俗地講,就是不要“拖堂”,“拖堂”現象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學設計不合理,教師駕馭課堂能力不高導致的,再有就是教師觀念陳舊,故意占用學生休息時間,自以為多花了時間,多講了內容,效果就好。凡是出現“拖堂”現象的課,也是教師節奏與學生節奏不合拍的課,那這樣的課肯定算不上好課。并且“拖堂”危害多多:下課鈴響后,別的班級的打鬧聲、喧嘩聲令人心煩,學生根本就沒有心思繼續聽下去,有時強迫自己聽講,老師在此期間講的東西都成了“耳邊風”,反而使學生在學習上積累的問題越來越多,連續的上課,眼、腦等發脹、疲倦影響下堂課的效果,對經常拖堂的老師,上他的課時總好像有一種負擔,部分學生會因此而討厭這門學科,拖堂后,總是認為下課時間沒有休息,心里總有一絲不快,甚至對拖堂老師產生反感情緒。
5.關注學生課堂感受,善于調動學生積極的課堂情緒。學生的課堂情緒問題,其實也是注意力的問題。不同的情緒狀態或激奮水平會對課堂注意力產生不同影響,從而影響到觀察、記憶、想象、思維等認識活動。所以說,學生的課堂感受,課堂情緒直接影響到課堂效果。因此,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要尊重教學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精心選擇教法和學法,優化課堂組織形式,巧妙創設問題情境;提高教學藝術,運用積極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成就意識和課堂競爭意識;同時要注意個人形象和精神狀態。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