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芳
一、研究背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寫作評價要根據各學段的目標,綜合考查學生作文水平的發展狀況,應重視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如是否有寫作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對有創意的表達應予鼓勵。”
筆者認為: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評價培養對象的基本內容,對學生進行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為核心的人格培養,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語文教材,當然也就成了最有效的載體。如何充分發揮語文教材在培養學生人格過程中的作用,如何引導學生從語文教材的優秀范文中挖掘探索寫作的主題與寫作技巧,就成了我們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了。
二、作文主題
既然語文教材成了學生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最有效的載體。那么,從教材編撰者的角度來看,所選編的課文就應該是例子了。例子的功能,不光是典范,還應該具有引導的作用。從初中階段1~6冊的選文來分析,無不滲透著人文、科學精神。具體來說,主要有自然之美、科學之美、人性之美、古典之美等。
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應該著眼于從教材作品的內涵中挖掘出這些“美”來,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人性的有益的啟示。
筆者曾讓學生做過這樣的統計:把我們初中階段所學習過的語文教材進行總結,分別用一個詞來歸納,看看每篇文章各體現了怎樣的“美”。
學生興致盎然,通過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總結歸納了教材中所體現的“美”有以下二十八點之多:勇敢、改過、堅持、勞動、謙讓、反思、惜時、律己、文明、鍛煉、孝心、勤儉、微笑、樂觀、創造、奮發、仁厚、寬容、探索、冒險、親情、友情、愛情、善良、真誠、誠信、忠貞、守信、自信等。學生對每一篇教材例子,都能找到找準它所體現的“美”來。
這以后,學生的作文再也不出現無病呻吟的痛楚了,再也不出現滿眼悲觀的情緒了,再也不出現憤世厭俗的傷感了,再也不出現世人皆醉我獨醒的狂妄了,再也不出現張目瘡痍的不滿了……
在語文教材中探索挖掘作文的主題,讓教師的作文教學得心應手;讓學生的作文錦上添花,讓學生的心靈受到陶冶。
三、作文技巧
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不僅能讓學生的作文主題充滿“美”,并且能讓學生從教材的經典作品中學習到寫作的技巧。
1.命題的技巧
反復式:《走一步,再走一步》;擬聲式:《喂——出來》;反義式:《偉大的悲劇》;特點式:《信客》;轉換式《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情境式:《散步》等。這些教材中經典文章的命題方式,都對學生的作文命題起到了引導示范作用,影響深遠;在學生的作文命題中,得到過很好的反饋。
2.開頭的技巧
就地取材,利用現有的語文教材引導學生寫作文的開頭,是筆者常用的作文教學手段。通過多年作文教學及學生的作文成績反饋來看,這種方式是卓有成效的。
當然,從語文教材中探索作文主題及作文技巧,不只是本文所贅述的這兩點,還有許多方面是值得我們從事語文教學的同仁們來共同探討的。例如,從語文教材中探索作文選材的技巧、作文結尾的技巧、語言表達的技巧等。筆者將在教學中不斷地探索研究,就教于大方,敘寫心得,運用于實踐,致力于將語文教材的功用發揮到最佳境界。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