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華
好學生應當是“勤學好問”的。傳統的“問”只是指“有不懂之處就向教師質疑”,在多數情況下,學生問問題只是為了應付測驗或考試,并不是指自己有心去尋找一個新問題,獨立地思考尋求答案。我們現在的學生平時不提問、少提問、不善于提問,而提出問題的目的是啟發你去思考,而不僅僅只是回答它。
一、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習慣于向學生發問,而不是誘發學生提出問題的欲望,學生的提問動機一直得不到有效地激發,學生最終成為一個基本不提任何問題的人。而“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一個好教師,不是自己教的有多好,而是如何能讓學生進入一個琢磨的學習狀態,不是你教給他什么,而是他自己內心琢磨出了什么。因此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經常鼓勵學生琢磨物理知識,然后提出問題,在教學中強化學生的提問意識。
二、逼著學生提出問題
一般課后我就要求學生在下一節課前準備1~2個問題。允許學生自由提兩類問題。(1)自己懂,問別人,看別人懂了嗎(類似老師問學生的形式);(2)自己不懂不理解。一上課,我就先有選擇地師生共同解決幾個學生的問題。為了達到逼學生提出問題,我通常注意:(1)教學中不一定把一切問題都講清楚,讓學生有問題可提;(2)發現和提出問題要有個過程,切不可心急,欲速則不達;(3)因勢利導,逐步克服為提問題而提問題的傾向,使提問逐漸趨向有價值。為了鼓勵學生的提問積極性,充分發揮物理實驗功能,我就把實驗引入課堂,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用實驗來說話,學生都躍躍欲試,實驗認真,觀察仔細,通過理論與實驗的結合得出了結論。讓學生感到我對他們的問題是很重視的,提高了他們提問的積極性。
三、使學生敢于提出問題,且善于提出問題
鍛煉提出問題的能力,還要在“敢”和“善”兩個字上下工夫。敢于提出問題,不要怕丟面子,不要怕問題提得不恰當、不對頭,被人取笑,要善于思考并提出問題。學生面對已知的和未知的東西要多琢磨“為什么”“怎么樣”“怎么會”,不要拘泥于現成的答案或結論,這樣才有利于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所以我還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來解決疑惑,以此來鼓勵他們的提問積極性。通過改變教育行為,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以適應新課改要求的實踐,我覺得教學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鼓勵、喚醒和鼓舞學生求知的欲望。
參考文獻:
劉曉華,陳東生.物理教學中創新教育的實施[J].現代物理知識,2004(05).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