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銀川
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十分密切,應該在為初中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模式,增強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效率。合作學習模式的實踐需要教師建立科學的學習小組,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的意識,讓學生在良好的環境當中學習數學知識。
一、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價值
1.實施合作學習模式有助于教師因材施教
在合作學習模式中,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對問題進行思考和討論。在這段時間當中,學生可以對學生之間的討論進行觀察,并根據學生討論和思考的情況進行分析,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然后根據這些情況把握教學的進度和教學的方法,因材施教。例如,在小組合作當中,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存在一定差異,這樣教師就能夠掌握學生知識的盲點和不足之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合理調整教育教學內容,因材施教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2.合作學習模式有助于數學課堂教學的互動
充分的課堂互動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的學習營造輕松氣氛。科學研究表明,人的記憶和思維在輕松的狀態下能發揮出最佳效果。這就充分體現了在數學課堂教學當中活躍課堂氣氛的必要性。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課堂的互動具有很大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甚至于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看做是破壞課堂紀律的行為,一定程度上對課堂教學產生了不利影響。在實施合作學習模式的課堂教學活動當中不難發現,興盛師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的立體互動合作模式,能夠營造出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教師的教學質量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形成良性的競爭學習
良性的競爭環境對于初中生的學習也有促進作用。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合理分組,然后提出題目。每個小組之間形成競爭關系,進行解題。而在競爭過程當中,小組之間還存在一種互助合作的關系,吸取彼此之間的優點,指出彼此之間的不足之處。
2.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當前的初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合作意識和社交技能相對比較缺乏。在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當中,只顧自己發言而不聽取別的同學意見的學生還是有的。學生之間不和諧的現象也會時有出現。這些都是缺乏合作意識的體現。一次,需要在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合作意識與合作技能的培養。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會學生表達意見和看法,并主動聽取別人的意見。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小組合作學習之后,要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總結。合作意識與合作技能的培養,對初中數學的學習十分有益,且對學生今后的發展也有促進作用。
3.合理建立合作學習小組
學習小組的建立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成績、興趣愛好以及性格特征等特點。教師只有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后才能夠對學習小組的建設進行合理安排,并合理確定小組的規模等。一般來講,學生在小組活動當中的參與程度與合作小組之間是反比關系。也就是說,為了提高小組成員的參與程度,應當對小組學習成員進行合理控制。考慮到初中生的身體條件和思維條件,一般設置三到四小組成員為宜。
4.加強課外學習
數學是一門應用性比較強的學科。針對這一學科特點,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知識點的特點,通過實施合作學習模式,將數學知識應用到課外學習當中。一節課結束以后,教師可以給學生留下一些與生活關系密切的思考作業,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小組分工,并在合作中完成作業。
合作學習模式突出了學生的主導地位,而教師則處于輔助和指導地位。這一教學模式符合新課標的發展要求,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等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就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當中的實踐進行分析研究,以供參考。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