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環 吳復琛 陳雪峰 王美艷 王文婷
(石河子大學醫學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2)
?
新疆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失能老年人生活質量現狀及影響因素
王玉環吳復琛陳雪峰王美艷王文婷
(石河子大學醫學院,新疆石河子832002)
〔摘要〕目的探討維、哈失能老年人生活質量現狀及影響因素。方法應用SF-36生活質量問卷對621例維、哈失能老年人進行研究。結果維、哈失能老年人生活質量得分為(91.25±11.96)分;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照護者照護負擔、失能程度、失能老年人性別、失能老年人年齡、失能年限及認知情況、家庭人口數是影響被照護者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其中照護者照護負擔為主要影響因素。結論提高維、哈失能老年人生活質量應從減輕照護者負擔著手,同時考慮失能程度的影響。
〔關鍵詞〕失能;生活質量
第一作者:王玉環(1970-),女,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社區老年健康管理工作研究。
國際評級機構發布報告稱,全球有68個國家或地區逐年步入老齡社會,老齡化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焦點〔1〕。據預測,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將達到20.2億,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8億,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2〕;截止2013年,新疆地區人口老齡化比例達到11.18%且每年以4.36%的速度增長〔3〕,人口老齡化日趨加劇,其中“失能風險”是人口老齡化面臨的重要難題。本研究通過對新疆維、哈621名失能老年人進行調查,旨在為建立新疆少數民族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體系提供參考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新疆維、哈失能老年人及其主要照護者。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日常生活能力量表(KatzADL)〔4〕用于評定被試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包括六個條目,如六項指標中有一到兩項“做不了”定義為“輕度失能”,三到四項“做不了”定義為“中度失能”,五到六項“做不了”定義為“重度失能”。
生活質量量表(SF-36)適用于老年人群,Cronbach α系數為0.824〔5〕。量表包括36個問題,除了問卷的第九項健康變化(HT)用于評價過去一年內健康改變外,其余八個維度:生理功能(PF)、生理職能(RP)、軀體疼痛(BP)、總體健康(GH)、活力(VT)、社會功能(SF)、情感職能(RE)和心理健康(MH)均用于評價當下主治狀態。以上8個維度中,除生理職能和情感職能兩個維度的問題回答為“是”與“否”外,其余維度的回答均分4~5個等級,每個問題根據其代表功能損害的嚴重程度,賦予相應的權重,最后將各個維度的得分轉化為百分制,分值為0~100分。根據總分將生活質量劃分為良、中、差三個等級,總分>117為良,72~117為中,<72分為差〔6〕。
問卷中還包括人口社會學指標:民族、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有無子女、需要照護老年人的數量、文化程度、就業狀況、家庭月收入、照護失能老年人的月花銷比例、照護時間及年限等。
1.2.2調查方法采用多階段分層抽樣方法,于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維、哈失能老年人及其居家主要照護者進行問卷調查。首先了解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在新疆的地理分布情況,抽選具有代表性的縣市;然后在選取的縣市中了解下轄社區或村莊維、哈少數民族人口的具體分布情況,如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人群分布比較均勻,則根據新疆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水平,將社區或村莊劃分為高、中等及以下兩個層次,在每個層次隨機抽取一個社區或村莊,最后以家庭為單位入戶篩查失能老年人及對應的家庭主要照護者。本研究最終抽取北疆塔城地區沙灣縣下轄的十二個村莊中的兩個社區、東疆吐魯番地區托克遜縣兩個社區和下轄兩鄉的八個村以及烏魯木齊市下轄沙依巴克區、天山區的兩個社區。本次共走訪家庭7 023戶,采用KatzADL篩查失能老年人693人,共627人配合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621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9.00%。
1.2.3質量控制由于調查對象為少數民族,故對問卷進行漢語至維語、哈語的翻譯,以本民族語言進行問卷收集。對懂雙語(漢維、漢哈)的調查員進行2 w的培訓,共培訓調查員15名,包括社區護士5名,在校醫學專業大學生、研究生10名。
1.3數據錄入及分析原始問卷經審核合格后由EpiData3.1錄入與初步整理,錄入完畢導入SPSS17.0數據庫進行分析。統計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秩和檢驗、Spearman 相關和 Logistic回歸分析。
2結果
2.1調查對象基本情況本次研究共調查621對維、哈失能老年人及對應的居家主要照護者,失能老年人年齡60~101歲,平均(67.79±7.70)歲,男274人(44.1%),女347人(55.9%);文盲192人(30.9%),小學269人(43.3%),初中100人(16.1%),高中或中專56人(9.0%),大學及以上4人(0.7%);已婚427人(68.8%),未婚3人(0.5%),喪偶181人(29.1%),離異10人(1.6%);失能老年人與配偶同住106人(17.1%),與子女同住174人(28.0%),與配偶子女同住321人(51.7%),獨居20人(3.2%);失能老年人認知正常者609人(98.1%),認知異常者12人(1.9%);輕度失能者390人(62.8%),中度失能者125人(20.1%),重度失能者106人(17.1%);失能時間≤2年87人(14.0%),3~4年125人(20.1%),≥5年409人(65.9%)。居家照護者年齡18~83歲,平均(41.13±14.97)歲;其中哈薩克族居家主要照護者315人(50.7%),維吾爾族306人(49.3%);男177人(28.5%),女444人(71.5%);配偶照護199人(32.0%),子女211人(34.0%),兒媳和女婿照護198人(31.9%),其他13人(2.1%);存在照護負擔者311人(50.1%)。
2.2維、哈失能老年人生活質量現狀維、哈失能老年人生活質量總得分為91.25±11.96,其中7.6%的失能老年人生活質量差,91.6%為中,0.80%為良,各維度比較顯示,VT、MH得分較高,分別為67.13±12.19、64.14±11.94;RP得分較低為7.05±19.41,其他各維度分別為SF:58.29±19.92,BP:48.04±21.11;PF:44.52±20.69,GH:37.76±19.45,RE:19.54±32.53。
2.3影響失能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單因素分析照護負擔、失能程度、認知情況、失能老年人性別、失能老年人年齡、現居住地、家庭人口數、疾病種類、失能年限、照護者年齡、照護者教育程度、照護者就職狀況、照護者經濟收入、兩者關系、每日照護時間及照護年限等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維、哈失能老年人生活質量單因素分析±s)

續表1 維、哈失能老年人生活質量單因素分析±s)
2.4影響失能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多因素分析以失能老年人生活質量總分為因變量,將單因素中有意義的變量作為自變量,照護負擔為定量變量,納入到模型中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二元以上分類變量經啞變量處理,將各分類的啞變量作為一個整體納入方程,確保每個分類變量的啞變量同進同出;其中輕度失能、居住地城市、失能老年人年齡60~74歲、疾病種類0種、失能年限≤2年、家庭人口數為1人、照護者年齡<40歲、照護者教育程度文盲、就職狀況全職、照護者家庭月收入<1 000元、二者關系為其他關系、照護年限<1年、照護時間12~24 h為組內對照組。結果顯示,影響失能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為照護者照護負擔,其次為被照護者失能程度。見表2。

表2 維、哈失能老年人生活質量多因素分析
3討論
3.1維、哈失能老年人生活質量現狀生活質量是不同文化和價值體系中的個體所關心的生存狀況的體驗,較高的生活質量是一個人對個體、家庭乃至社會的肯定〔7〕。研究中維、哈失能老年人生活質量處于中等水平,盡管維、哈少數民族失能老年人身體狀況欠佳,但由于信奉伊斯蘭教,其精神層面認為一切都是“安拉”安排,故心態平和,能積極接受自身或周圍發生的負面變化,這與國外學者提出的“具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其生活滿意度相對較高”的結論一致〔8〕。由于維、哈民族特有的飲食習慣和基因,使其肥胖、高血壓、冠心病的發病率增加,維、哈少數民族大多居住在農村或牧場,經濟收入水平低,當地醫療設備不足、衛生條件較差,出現“當地看不好,大醫院沒錢看”的現象,提示政府應改善當地的醫療衛生服務設施,提高醫療救助的宣傳力度,提升醫療參保人數,使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初步解決。
3.2失能老年人生活質量影響因素分析照護者照護負擔是影響失能老年人生活質量的最重要因素,照護失能老年人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有較強的責任心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故心理和身體上的透支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照護負擔,當照護者身體或心理對照護產生“抵觸”時,失能老年人的心理會受影響,自我價值感降低、自我負擔感增強,生活質量隨之降低。提示在提高失能老年人生活質量時,應從減輕照護負擔著手,有研究表明提升照護者照護能力〔9〕、減少醫藥費用支出〔10〕、相關人員或機構參與輔助照護〔11〕可減輕照護者照護負擔。因此建議:①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增加家庭訪視次數,充分了解照護者的需要,提高照護者照護能力,增加照護知識和照護技能的講座;②提高醫療救助和衛生服務的宣傳力度,提升醫療救助的參保人數;③盡快完善少數民族牧區社區衛生服務和醫療救助體系,從照護者的視角提供個性化的服務項目并鼓勵其他家庭人員參與輔助照護。
失能程度是影響失能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提示在對失能老年人生活進行干預時,應鼓勵失能程度較重的老年人參與一些身體力行的社會活動,提升自我認同感。調查顯示年齡越大的失能老年人生活質量越低,這與Weinstein〔12〕和張坪蘭等〔13〕研究結果一致。失能老年人的年齡是其身體健康狀況的負面影響因子〔14〕,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各器官功能逐漸衰退,對自身健康的擔憂情緒較重,對未來生活的期望值變小,應壓能力降低。調查中發現,維、哈失能老年人大多患有兩種以上的慢性疾病且患病時間較長,患病種類越多其失能程度越重,生活質量相應下降。Dening等〔15〕曾對老年人進行為期6年的跟蹤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身體疾病逐漸增多,其醫療花費相應增加,壓抑情緒也越發增高,故生活滿意度下降。
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家庭人口數較多時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較高,即居住在一起的人數越多,失能老年人得到的關心與照護越多。由于失能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較差,參與的社會活動減少,社交孤獨感增加,希望家庭成員給予更多的精神支持,有學者研究認為老年人在精神上獲得的支持遠勝于物質上的客觀援助,可增強隨之主觀幸福感〔16〕。
性別的不同可影響其生活質量,男性失能老年人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女性。Guallar-Caslillon等〔17〕在指出,女性接受教育的水平低、主要從事家務活動、生活習慣、慣于久坐和肥胖均導致了其生活質量相對較差。維、哈女性失能老年人大多文化水平偏低,自我保健意識薄弱,由于維、哈女性不宜拋頭露面,大多不參與社會生活,加之大多肥胖,從而降低了生活質量得分。
綜上所述,可從照護者照護負擔與失能老年人相關因素兩方面提升維、哈失能老年人生活質量。首先,應提高照護者照護能力、增加照護知識和照護技能的健康講座,減輕照護負擔;其次,鼓勵失能老年人參與身體力行的鍛煉及社會活動,降低失能程度;再次,應鼓勵家庭成員與失能老年人共同居住并與正式照護機構協力合作,以老年人的問題為導向,共同照護失能老年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4參考文獻
1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全球68個國家地區明年步入老齡社會,多國尋求出路〔R〕.2014-8-28.
2吳玉韶,黨俊武.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6.
3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今年新疆自治區投2.3億元建老年福利設〔R〕.2014-8-8.
4Lawton MP,Baudy EM.Assessment of elder people:self-maintaining and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fe〔J〕.Gerontologist,1969;9(3):179-81.
5Tseng HM,Rachel L,Gandek B.Culture issues in using the SF-36 Health Survey in Asia:results from Taiwan〔J〕.Health Quality Lift Outcomes,2003;26(1):72-80.
6張磊.西安地區軍隊老年人生活質量的研究〔D〕.西安:第四軍醫大學,2002.
7Mccullough G,Huebner ES,Laughlin J.Life events,self-consept,and adolescents′ positive 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 Schools,2000;37(3):281-90.
8Stephen R.Religios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South Africa〔J〕.Soc Indic Res,2007;81:417-34.
9李明,楊華,高倩倩,等.濟南市失能老年人居家長期照護者負擔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51(9):109-12.
10李紅,汪梅朵,黃華玲,等.對老年慢性病患者照護者家庭負擔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6):561-4.
11Kate N,Grover S,Kulhare P.Positive aspects of caregiving and its correlates in caregivers of schizophrenia:a study from North India〔J〕.East Asian Arch Psychiatry,2013;23(2):45-55.
12Weinstein MC,Stason WB.Study of the quality of life of older people〔J〕.N Eng J Med,1977,29(6):716-21.
13張坪蘭,游睿芳.各年齡段老年人生活方式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4):1065-6.
14Clay OJ,Grant JS,Wadley VG,etal.Correlates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African American and Caucasian stroke caregivers〔J〕.Rehabil Psychol,2013;58(1):28-35.
15Dening TR,Chi LY,Brayne C,etal.Changes in selfrated health,disability and contact with services in a very elderly cohort:a follow-up 6-year study〔J〕.Age Ageing,1998;27(1):23-33.
16吳捷.老年人社會支持、孤獨感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心理科學,2008;31(4):984-6.
17Guallar-Castillon P,Sendino AR,Banegas JR,etal.Differences in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women and men.The older population of Spain〔J〕.Soc Sci Med,2005;60(6):29-40.
〔2014-10-14修回〕
(編輯郭菁)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quality of life of the Uygur and Kazak's disability elderly
WANG Yu-Huan,WU Fu-Chen,CHEN Xue-Feng,etal.
Shihezi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ihezi 832002,Xinjia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and factors of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Uygur and Kazak's disability elderly.MethodsThe questionnaires of the quality of life were used to study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621 minority disabled eldedy.ResultsThe total score of the quality of life was 91.25±11.96.The caregiving burden,disability severity,the sex of disability elderly,the age of disability elderly,years of disability,MMSE,the number of family were important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 disability elderly' life quality,the caregiving burden was the main factor.Conclusions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should be through reducing caregiving burden of main caregivers of the Uygur and Kazak and taking care of the disability severity.
【Key words】The disability elderly of the Uygur and Kazak;Quality of life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81260443)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22-6540-04;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22.109